第11章 師出同源,權謀蘊藏機變 劉備盤算小心思:即便鄭平不在,給鄭玄留個好印象,亦有助於今後延請鄭平。 王脩見劉備誠懇,又都是青州的縣令,這面子還是得給的。 更何況劉備的懇請只是引薦,不會令王脩為難。 “康成先生是此間名仕,門人弟子極多,劉縣令可別失了禮數。”王脩掃了一眼張飛,善意提醒。 張飛頓時有些不樂意了,這眼神暗示得也太明顯了吧? 難道說俺張飛是個不知禮數的? “俺———” 張飛正準備開口,被劉備扯了一把:“多謝王縣令提醒,我這就去準備禮物!” “但我縣中有要事不能長待高密,還請王縣令能盡快替我約一個時間。” 王脩點頭:“這是自然,稍後我便去見康成先生。倘若康成先生有空,今晚劉縣令就能見到。” 劉備大喜拜謝。 離開衙署,張飛再也忍不住了,哇哇大叫道:“大哥,俺聽懂了的!那個王脩在說俺不知禮數!俺怎麽就不知禮數了?” 劉備苦惱的扶額:“翼德啊,早提醒了你,對顯謀先生要有敬稱!不要一張口就直呼姓名啊。” 張飛頓時訕訕:“俺不也沒直呼其名嗎?王脩就是多事!” “康成先生是此間名仕,俺肯定會尊敬的。” 王脩沒有食言,在劉備離開後就策馬來到了鄭玄的莊上。 劉備到來的消息,很快傳到了鄭玄耳中。 “這劉備,剛當上高唐令就來尋訪顯謀了,求賢之心倒是令人刮目相看啊。”鄭玄頗有些驚訝。 對劉備的印象,鄭玄隻停留在鄭平的介紹中。 【雖然沒有舉孝廉,卻有匡扶社稷之心,待人誠懇,又體恤百姓,亦有親自上陣殺敵的膽魄。】 但現在,鄭玄對劉備又多了一個印象。 求賢若渴! 縣令已經不是一個小官了。 以這樣的身份,根本不用親自來尋訪鄭平。 只需要一個征辟文書,就足以彰顯劉備的求賢之心了。 畢竟現在的鄭平,只是一個白身。 “叔治,勞煩轉告,今夜老夫在莊中設宴!”鄭玄同意了劉備的造訪,準備替鄭平把把關。 倘若劉備德行不足,即便鄭平有意出仕,鄭玄也會阻止的。 王脩有些驚訝。 替劉備引薦,只是王脩礙於同僚身份,但王脩不保證鄭玄一定會同意。 卻沒想到,鄭玄如此的爽快,言語之間對劉備也有欣賞之意。 “康成先生,今夜王某能否一同出席?”王脩對劉備產生了興趣。 鄭玄奇道:“王縣令對劉備也感興趣?” 王脩坦言道:“王某只是奇怪,康成先生對劉備似乎頗為熱忱。” 鄭玄笑道:“倒不是老夫熱忱,而是顯謀這次回來,希望老夫能替劉備揚名。” “老夫自然想見見這劉備,看看到底有多少德行,能讓顯謀這般主動的替他揚名。” 王脩驚訝道:“平公子對劉備竟然如此推崇嗎?” “在王某的印象中,平公子雖然待人誠懇、謙恭有禮,但眼界卻非常高。” “除了東萊太史慈外,這青州地面我還未曾聽聞平公子主動替誰揚名過。” 鄭玄輕歎:“在點評世間名仕人傑上,顯謀往往有不同常人的見解。” 想到鄭平對焦和和陶謙的點評,鄭玄就是一陣頭疼。 不論是焦和還是陶謙,都是鄭玄認為的當世人傑,但在鄭平眼中卻都成了追逐虛名、沒有實才的庸碌之輩。 也幸虧是鄭玄沒有聽到鄭平對孔融的評價,否則都得忍不住請家法了。 暫別鄭玄,王脩來城中尋到劉備,告知劉備鄭玄今晚會在莊上設宴。 但王脩並未告訴劉備,鄭平有意替其揚名的事。 今夜的酒宴是款待也是考驗。 劉備心中歡喜。 劉備不怕鄭玄瞧不起,就怕鄭玄連見一面的機會都不給。 “翼德,今夜你不許開口說話!”劉備心中歡喜,但不忘囑咐張飛。 張飛不服道:“大哥你好歹也是個高唐令!鄭玄雖然是名仕,但大哥也不差啊,伱還是漢室宗親呢。何必非得這般小心翼翼,徒讓人瞧不起。” 劉備輕斥道:“翼德,對待名仕要有謙恭之心。” “這世間可以有很多高唐令,但康成先生只有一個。” “你若不聽,今晚我一個人赴會。” 張飛嘀咕道:“那可不行!臨走前二哥說了,俺若是離開大哥半步,回去就將俺藏的酒都給砸了。” 見劉備又要開口,張飛連忙擺手:“大哥,俺剛才是戲言。” “今夜俺保證不開口!” 見張飛這口是心非的模樣,劉備苦惱捂額。 夜幕降臨。 劉備強忍內心激動,跟著張飛帶著禮物來到了鄭玄的莊上。 王脩早早的在莊前迎接,見劉備到來,近前一禮:“劉縣令,康成先生已經恭候,請隨我來!” 劉備感激的回禮道:“有勞王縣令了,今日之情,劉備他日必有厚報。” 王脩暗暗驚歎。 王脩對劉備的了解不多,除了知道劉備曾在下密縣當縣丞時跟縣令不合怒而辭官,其余的也就知道劉備是新任的高唐令了。 “言語誠懇,眼神沒有諂媚討好之意,這劉備,是真的在承諾!” “辭去下密丞一職,能在短短的幾個月時間晉升高唐令,的確有不凡之處。” “若能在北海效力,孔相的靖難大志,又多了一分把握。” “倘若這劉備通過了康成先生的考驗,定要向孔相舉薦。” 劉備想請鄭平出仕,平原相陳紀想請鄭玄舉薦賢才,王脩更狠,都有挖劉備入北海郡的心思了。 來到莊上。 王脩向劉備和鄭玄互相引薦。 劉備一見鄭玄,連忙上前問禮:“涿郡盧中郎將門下弟子劉備,見過康成先生。” 鄭玄吃了一驚:“你是子乾兄門下?” 劉備坦言道:“熹平年間,我跟同宗劉德然、遼西人公孫瓚一起拜入盧師門下。” “雖然盧師如今不在仕途,但我一日不敢忘卻盧師昔日教導。” 鄭玄收起了輕視之心:“昔日老夫能拜入扶風馬師門下,皆賴子乾兄的舉薦。” “你既然是子乾兄的高徒,跟老夫亦師出同源了。” “玄德可知,子乾兄如今在何處?”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