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 慧女移山22 趙嘉寶不說話還好, 他一提起麗安中學的校長,抱著水煙筒瘋狂抽煙的趙報國就是一砸煙筒,罵道:“關你屁事!就你那成績, 還想上縣裡的學校!?” 趙嘉寶喉頭一哽。 家裡可從來沒拿他成績說過什麽事。現在這是怎樣? “就是因為我成績不好, 才更該給我換學校!誰知道我成績不好是不是因為學校不好!老師教得不好!” 趙報國本就心情不好,聽了趙嘉寶這強詞奪理更是一聲冷笑。 見爺爺冷笑過了就不理會自己了,感到被狠狠羞辱了的趙嘉寶臉上又燒又燙,整個人氣得篩糠般抖。 “你笑喃樣笑!!” 趙報國生得矮小, 又是駝背, 一米六多一點的他在身強體壯的趙嘉寶眼裡不過是個乾癟老頭。 也不知道趙嘉寶是被氣得沒理智了,還是他自信地認為自己能憑體格優勢打倒趙報國, 趙嘉寶居然就這麽和趙報國動上了手。 兒子打老子尚不算常見,這孫子打爺爺更是堪稱稀罕。只是趙報國家的雞飛狗跳、烏煙瘴氣也不是從今天開始的,村裡人早就對此麻木了。聽見打鬥聲,竟也沒有人跑過來看熱鬧。 “我是想說把這個禍害送到沒人縱容他的地方去也好,指不定他就學乖了……但我知道這話爺爺你不會想聽。” 趙虎本想讓葉棠不要直呼趙嘉寶的大名,而是要按照尊卑尊稱趙嘉寶一聲哥哥。可看到他爸鐵青的臉,他又閉上了嘴。 趙報國倒是想罵趙嘉寶:就你那性子,放你出去不是讓野馬回到大草原上?可他又不樂意自己去否定寶貝大孫子的人格與前途。畢竟過去他一直堅信大孫子將來一定會有出息,他要是真把否定趙嘉寶的難聽話給說出來,那就是自打嘴巴子了。 “……么妹兒,你是真呢懂事啦。” 把渾身是傷的婆婆給扶上床,等著趙虎買藥膏回來的陳菊垂下了眼簾。 葉棠難得去了一趟趙報國家。 這一番鬧下來,趙嘉寶再也沒有回頭路可走。他堅稱自己想去縣城裡是想學好,家裡不支持他就是不願意看他變得比賠錢貨好。 “就算我再怎麽不喜歡趙嘉寶,趙嘉寶以後也是咱們家的頂梁柱。要他好,這個家才會好起來……” 她能做的事, 她已經全部都試著做過了。趙嘉寶也漸漸大了,再不能還用“他只是個孩子, 他還不懂事”來為其開脫。 她是時候作出最終的判斷了。 說罷葉棠又看向不敢插嘴,省得吃自己老子瞪眼的趙虎:“爸,你也幫我勸勸爺爺。” 葉棠睫毛一掀,溫柔地微笑起來。 趙報國、趙虎他娘不用說,趙虎一開始也非常反對葉棠要陳菊去和她一起住的事情——陳菊可是他的婆娘!他婆娘不在, 他要找誰去瀉火!? 趙報國難得誇了葉棠一句,隨後感慨:“跟的讀過書呢人,就是不一樣。……行,趙嘉寶既然這麽堅定呢要克縣城讀書,就給他克。” “趙嘉寶不是鬧著要去縣城裡上學嗎?家裡要不滿足他,只怕他能把家都給拆了。” “我想著讓媽過來和我一起住。這樣媽又能給秋老師做飯吃,又能幫秋老師打掃洗衣服。而且啊,秋老師肯定不好意思讓媽餓著替她做事, 這不家裡又能省一筆口糧錢?” 一老一小誰都不肯低頭,誰都不肯服軟。於是乎趙報國家陷入了一種僵局。 歎息一聲,葉棠乖乖巧巧地蹲在了趙報國的腳邊。她自下往上地望著趙報國,誠懇道:“反正家裡的錢都是攢給趙嘉寶的,不如現在就用在趙嘉寶的身上吧。” “……” “秋老師開始教我高中的課程了, 今後我的學習任務只會越來越重。我實在沒空繼續給秋老師做飯了。可我不做飯,秋老師肯定會覺得我白吃白喝她的東西,還白白讓她養, 讓她教。” 誰都沒想到爺孫兩個能打成世紀大戰。趙嘉寶打不過身手敏捷的趙報國,整個人被揍成豬頭。然而他卻是憑著體重優勢壓斷了趙報國的骨頭。赤腳大夫說趙報國右腿骨骨裂,半年一載的好不了。 有一說一,葉棠根本不在乎趙嘉寶去縣城之後能不能好好做人。 只是說服趙報國、趙虎讓這父子倆願意出錢給趙嘉寶去縣城上學能夠讓趙報國家很是出一筆錢。 以這一家子的摳門勁兒,就算趙嘉寶沒有狗改不了吃屎、去了縣城照樣好的不學隻學壞的,趙報國為了大孫子也會願意讓兒媳婦兒到別人家去,吃別人家的飯。 果不其然,趙報國的下一句話就是:“你也喊的你媽跟你克。” “爹!” 趙虎急眼了,卻被他娘拉到一邊。 趙虎他娘對著兒子耳朵嘀咕道:“女人到處都是!你要實在憋不住,找隔壁村寡婦!” 趙虎這下不糾結了。 想到犀兒村的小寡婦,趙虎頓時覺得生了五個孩子的陳菊是個年老色衰的黃臉婆。 陳菊沒聽到婆婆與丈夫說什麽,可她光是看婆婆和丈夫的肢體動作就明白這對母子都在想些什麽。 換作過去,想到丈夫這麽輕易地就對自己放手,陳菊定然會大失所望,繼而面上難堪心中難過。 可現在,陳菊心裡唯感松快。 “媽,要我幫你拿東西麽?”葉棠站在屋門前等著陳菊。 屋裡的陳菊搖搖頭,收拾了一個小包袱、包袱裡只有點舊衣的她面上帶著一抹淺淺的笑意。 “某得喃要拿呢。” (沒什麽要拿的。) 一手拿著小包袱,一手牽著葉棠的手。 陳菊慢慢悠悠地跨過門坎兒,迎著太陽走了出去。 她沒有回頭。 這趙家的大門,她踏出去,就沒想過要回來。 帶著陳菊離開了趙家,葉棠也不知道趙家又生了什麽波折,總之差不多一個月後、也就是開學兩個月後,趙嘉寶才去了縣城的學校。 趙嘉寶天資有限,加上他又是逃課健將。他去縣城上學,當然不可能去什麽中學。 可就是進了小學,趙嘉寶也只能從二年級念起。 縣城小學的學費一學期是六塊,書本費、宿舍住宿費、餐費又都是另算,趙報國家這會兒距離揭不開鍋還遠,就是壓力不是一般的大。 離了夫家的陳菊並不關心這些。對於做慣了家務的她來說,要照顧三個人的一日三餐太過簡單,就算讓她天天打掃一遍三人各居的屋子,她也照樣有很多空閑的時間。 陳菊想來想去,乾脆撿起了自己的老手藝。 ——犀兒村也好,獨龍村也罷,這片地區的婦女都會做拚布布藝。這種布藝最初不是什麽“藝”,只是村裡的婦女舍不得看著做衣服裁下來的布頭被丟棄,就用利用這些小碎布拚出各式各樣的形狀,將碎布縫成好看的坐墊、包包,甚至是拚成瑰麗的彩色圖案,縫在衣服、帽子或是鞋子上。 秋秀玲經常去縣城,有時候是為了辦事,有時候是為了補充粉筆、鉛筆、墨水這樣的物資。她多走兩步路去裁縫鋪繞一圈,就能給陳菊帶回來老大一兜碎步片打發時間。 陳菊雖然好些年沒再做過布藝了,但家裡縫縫補補的事情向來都是她在做,她針線沒離過手。 不過做了半個坐墊,陳菊已經完全找回了手感,裁起布片來跟摘花瓣般輕巧,把布片一片片縫合成向日葵的時更是飛針走線都不需要用眼睛看的。 山裡閉塞,布料來之不易,山裡的東西也很少外流。姑娘們做出來的拚布布藝大多都是送給家人,或是縫在自個兒的嫁衣婚鞋上。布藝做得好的姑娘會被認為心靈手巧,適合娶回家當媳婦兒,布藝本身卻是換不了錢的。 瞧了一眼獨龍村下頭日漸平坦的公路,葉棠轉頭就在薄薄的半透明信簽紙上給陳菊畫了些花樣。 葉棠畫的花樣有些難,秋秀玲看的那叫一個一頭霧水。可陳菊一看就明白葉棠腦海中的布藝構造,竟是笑著做起了葉棠畫的花樣。 而誰都沒想到,日後陳菊竟憑著這一手拚布的技術,吸引了來自全世界的目光,並成了國家認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者。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