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竹君:一首激扬的命运交响曲

一个旧上海滩洋车夫的女儿,12岁时沦为青楼卖唱女;14岁逃出火坑嫁与革命党人成为都督夫人,却不堪忍受封建大家庭和夫权统治,于29岁时毅然抛弃都督夫人的名头,选择离开;带着四个儿女两手空空回到上海打拼,历尽艰辛创办了上海锦江饭店。她的一生,开始于八国联军攻打北京的1900年,结束于香港回归祖国的1997年,经历了旧中国近代的政权更迭、战争饥荒多事年代,也经历了新中国的建立走向富国之路的时代,她的一个世纪,是中国近现代史风云变幻的缩影,更是一个女人不可多得的传奇。这本书,既是这个了不起的女人一生的缩写,也是她所生活时代的映照。

作家 墨三 分類 出版小说 | 13萬字 | 46章
§为母的幸福
煮茶温酒听书,世事悲欢有几壶且能入腹。看人来人往,风物沉浮让人哭笑不得。人在路上,争荣辱,分输赢到最终不过是一团糊涂账。不如心随野鹭,将人寄予风月,寻处山水闲住,命途也自有缘故。然而,董竹君的观念并非如此,人的一生若不争荣辱,不分输赢,又怎能一路前进呢?她认为命运始终掌握在自己手中,那山水风月只不过是陪衬罢了!
她或许认为,她一生之中做得最对的一件事情就是坚决地带着孩子离开那闭塞的地方,远离封建的阻碍,即使再苦也让孩子的教育得到发展。而她的孩子也没有让她失望,各个名扬各界,为中国的发展做贡献。董竹君不求回报,看着孩子得到发展就是她作为一个母亲最大的幸福!
一如董竹君对国琼的培养,国琼能够成为一个伟大的音乐家,除了个人的天赋和主观努力之外,也少不了董竹君对她的栽培与支持。在四川老家的时候,夏之时因为重男轻女的原因不支持国琼学钢琴,因为学钢琴要花费巨大的财力和精力,这是他作为一个父亲也不允许的事情。可董竹君力排众议,坚决给国琼买钢琴和请家庭音乐教师,并为了培养国琼付出了极大的精力。
国琼在四川的家庭教师有两个,分别是张景卿女教师和陶又点男教师。陶老师认为国琼具有极高的音乐天赋,日后必成大器,然而他又认为小孩子练琴宜在半夜,因为孩子白天不能静下心来。往后,董竹君每日半夜三点左右就叫醒国琼,由她亲自带着她起床练琴,并且为了培养她的节奏感,董竹君督促她自己拍板。虽然那段日子很苦,可国琼一路坚定地走了过来,钢琴练得愈发进步。
后来,董竹君与夏之时在关于孩子的教育问题方面产生不合,就带着四个女儿来到上海。十三岁左右的国琼跟着董竹君闯上海滩,她一边念书一边照顾三个妹妹,虽然艰难可是为了得到继续学习音乐的权力,她再苦也能熬住。董竹君则为了一家大小的生活以及孩子的教育发展,她不惧艰辛地开办工厂,还为了招商引资跑去南洋。工厂成功创办之后,董竹君送四个孩子进入很好的学校去学习,这时国琼也进入上海著名的音乐学校。
然天有不测风云,在战事的影响下,董竹君创业失败并被捕入狱,全家的生计靠着国琼去给人家当家庭教师维持着,在这么艰难的环境下,国琼不负董竹君的期望更加努力练琴。
她们生活的扭转从董竹君成功创办锦江开始,锦江饭馆的兴隆为四个女儿的学习提供了经济保障。也就在此期间,国琼的钢琴演奏十分成功。
那是在1937年1月,国琼受上海法租界工部局乐队的邀请,去上海兰心大戏院参加钢琴独奏。国琼从十岁开始就练习钢琴,对钢琴有很深的修养,无疑她在上海兰心大戏院成功地完成了出色的钢琴演奏。董竹君看见上海《大公报》称赞国琼的音乐造诣,觉得这是她作为国琼母亲的无上荣耀。
同年2月,上海文化界举办普希金逝世一百周年树立铜像音乐会,此会由宋庆龄为铜像筹备委员会主任,委员有蔡元培等,而负责筹备音乐节目的,在中国方面有任光、冼星海和塞克。
当时,国琼以艺名夏曼蒂参加了通俗唱词,全场气氛热烈且悲壮,而国琼作为主要的钢琴伴奏则更加出名。董竹君时常为她的女儿所创造的成就而感到骄傲,这是属于一个母亲特有的骄傲。
几十年过去,国琼已经成家立业,她也年逾八十,只是她始终认为她的孩子都值得她骄傲,作为她们的母亲她感到荣幸。
董竹君去美国探亲的那段日子,日日都过着舒适且幸福的生活,可是她始终没有忘记友人姜椿芳拜托她的一件事情,那就是让董竹君邀请民族音乐家雅谷·阿甫夏洛穆夫来中国演出。
雅谷·阿甫夏洛穆夫是俄国作曲家阿隆·阿甫夏洛穆夫的儿子,他的父亲在年轻时受到中国民歌和京剧的熏陶而创作了多部中国音乐,得到鲁迅、聂耳等名人的高度赞扬。而雅谷则继续发扬了他父亲的遗志,若是能邀请他到中国出演肯定对中国的音乐和戏剧前途具有极大的意义。
董竹君到达美国之后和国琼商量寻找雅谷的事情,幸好国琼与当地音乐界的人士比较熟悉,多方打听才找到雅谷·阿甫夏洛穆夫的住处。董竹君把姜椿芳的信寄给雅谷。雅谷了解事情的经过之后,表示愿意到中国去开办音乐会。因为他一直想完成他父亲的遗愿,只是当时无法与中国有关部门联系上罢了。
董竹君从美国探亲回国之后,当即与国家文化部、对外友协等联系,随后音乐家协会等主持召开了纪念中国人民的朋友和作曲家阿隆·阿甫夏洛穆夫诞辰九十周年音乐会。董竹君和国瑛到场认真欣赏这场中国民间与宫廷的情调和中国民族音乐特点的音乐会,雅谷不但成功地完成了他父亲的夙愿,还促进了中国民族音乐的发展。
董竹君认为她们为了能够举办这个音乐会促进民族音乐的发展而奔走努力都是值得的,这是一件非常有纪念意义的事情,她与国琼共同努力促成此事也是母女一心的体现。
20世纪90年代初,国璋在寄给董竹君的新年贺卡中,附言感谢董竹君当年将她们带离那个封建闭塞的地方,并千辛万苦让她们接受良好的教育,若她们一直在封建的家庭生长也不会有今日的成就。董竹君的儿女都在感谢她的培养,可是董竹君亦感谢她们,若不是为了她们的教育,或许她还没有足够的勇气走出那个家庭,也不会有日后的传奇。
俗话说慈母严父或严父慈母,可董竹君离开夏家带着四个孩子去上海之后就开始担任慈母和严母的职责。她可以容许孩子做错事情,但她不能容许孩子撒谎。她常常教导孩子要端正思想,切记不能走上歧途。
她的孩子之所以每个都敬重她、爱戴她,皆因董竹君独特的人格魅力以及她对待孩子的态度。她从来都没有把孩子当作她的附属品而是当作一个独立的人,没有限制孩子的个性发展,但会适当给予引导,例如她会带孩子去听鲁迅先生的讲座和带孩子去听音乐会等,这些都是董竹君对孩子的正确引导。
她对待每一个孩子都一视同仁,从来没有偏心谁,那时候有人问她最喜爱哪个孩子,她以一个母亲宽广的胸怀去包容关爱每一个孩子。她对孩子的教育往往以身作则,想要孩子不走上歧途,首先自己的思想要跟上时代,其次自己要自强不息,这才能给孩子带来好影响。而她的孩子也没有辜负一个母亲的用心良苦,他们都敬爱这个带她离开封建家庭、开启崭新人生的母亲!
更多章節請下載APP
海鷗小說APP 海量小說 隨時隨地免費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