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竹君:一首激扬的命运交响曲

一个旧上海滩洋车夫的女儿,12岁时沦为青楼卖唱女;14岁逃出火坑嫁与革命党人成为都督夫人,却不堪忍受封建大家庭和夫权统治,于29岁时毅然抛弃都督夫人的名头,选择离开;带着四个儿女两手空空回到上海打拼,历尽艰辛创办了上海锦江饭店。她的一生,开始于八国联军攻打北京的1900年,结束于香港回归祖国的1997年,经历了旧中国近代的政权更迭、战争饥荒多事年代,也经历了新中国的建立走向富国之路的时代,她的一个世纪,是中国近现代史风云变幻的缩影,更是一个女人不可多得的传奇。这本书,既是这个了不起的女人一生的缩写,也是她所生活时代的映照。

作家 墨三 分類 出版小说 | 13萬字 | 46章
§夫家大观园
1918年初春,对于一些人来说,时至今日的心境已是沉舟侧畔千帆过了,幸有那万木逢春的光辉可以聊以慰藉。春雨随风潜入夜,滋润万物细腻无声,董竹君接到丈夫的信时,正是乍暖还寒时,他要她回合江老家。
合江老家是什么情况呢?她一点都不了解。那么一个大家庭到底是怎样的?卢炳章告诉她,夏之时父亲的病已有所好转,现在老家医治。依照现在的情况,夏之时要董竹君回合江不单单是看望老人家那么简单了,更多的或许就是要她回来管理这个大家。
一路上侍候董竹君的两个小丫头,刚开始话比较少,时常对董竹君的行为怀着好奇的心。后来看到董竹君是一个好说话的主,而且有着热血的心肠,便开始慢慢和董竹君多说起话来。
两个丫头时常在董竹君面前说起夏家的情况,好让她了解夏家,尽量免受欺辱。夏家原籍在湖北麻城,清朝时入川谋生,全家的经济来源在于田租。
夏家这个大家庭中有着复杂的人事关系。姑太太、妯娌各几人,这些都是厉害人物,特别是大侄女夏国君,极为阴毒野蛮。目前总管各房的当家人是夏之时的大哥夏冕昭,这就是所谓的长兄如父吧。
错综复杂的家庭关系,是最可怕的血脉渊源,特别是在封建大家庭中,真可谓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啊!董竹君接到夏之时要求回合江的信,可是她能回去吗?她的丫头可是跟她说了,夏之时的前太太就是被那个大家庭中的人折磨致死的。
夏之时前太太晏氏女也是一个可怜的人,可未能像徐志摩的前妻张幼仪那般能够脱离丈夫创造出新的天地,让青春年华淹没在那封建的阴影之中,这是可悲的。
在那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年代,按生辰八字、门第名望达成的婚姻,更多的悲哀在中伤女人,接受新思想冲击的男人们想要自由婚事,想着自身的不自由,想要摆脱过去,往往是不负责任的。虽然有一些封建家庭中的女人身在火坑而不自知也不思改变是可悲的,可终究对她们是不公平的。
夏之时放着自己的妻子在合江老家任由那些人欺辱她,气她,情绪郁结生肺病,临死亦未能得到应得的照顾,这是一个作为丈夫的残忍。董竹君又怎么不知,她还会回那个水深火热的老家去吗?她的丈夫即使是真心爱她,又能护她几分?
两个丫头一直在劝说董竹君不要回合江,老家的人已经设计好等她回去就欺辱她。作为一个贫困的青楼出身的人,别人有一万种理由去中伤她。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即使是又惊又怕,她还是必须回去。既然她是夏家的媳妇,又怎能避开这些事情呢?不去做,就永远不知道能不能做好,而且她的丈夫还在等她回去。
在回合江的路上,两个丫头时刻叫她小心老家的人。董竹君在心里思量着怎么去应付这些事情,不能被动地任他们欺负去了。
封闭的合江老家,女眷众多养于深闺,并没有什么机会见世面。只要抓住她们的心理,从中做一些巧妙得当的事情去讨好她们,或许她们并不会过多为难。
董竹君回老家途中,决定做两件事情去应对那个大家庭。
其一,就是购买一批中外制造的新鲜礼物送给她们,这样讨得她们欢心,自然就不好意思过多为难。
其二,回去多做事,少说话,随机应变。
她在四川市面买的洋货多是日常生活用品,如毛巾手绢、花露水、香皂、洋袜子之类的,当然少不了一些简单的化妆品如胭脂花粉和雪花膏等。
回去的时候,董竹君一行坐的是轿子,颠簸的小道,汗流浃背的轿夫,想到生活要靠出卖苦力,她心里很不好受。
路途遥远,投宿亦是一个问题,碰到黑店也是常有的事情。幸好有勤务兵卢炳章在一旁护行,僻远的地区还是危险重重,董竹君一路上少不了担惊受怕。想她也是见过世面的人,当年从堂子里赤手空拳逃出来的勇气没有用完,反而越积越多。
在这一路上,她最怜悯的莫过于轿夫。靠着一身的力气,走那高高低低、九曲回肠的泥泞小路。即使是一身轻便走路,也要力气,更不用说抬着人了。轿夫视为牛马,可是他们终究是没有牛马的力气,要走那一条长长的路,靠什么去支撑呢?
到停留休息的客栈时,那些轿夫一个个迫不及待地去吸食鸦片补充能量,这是他们能够送客人到达目的地的精神动力。吸鸦片等于慢性自杀,可是不吸哪里有力气去抬轿子呢?不抬轿子,又哪来的生活来源?
越近老家,路越是颠簸,弯弯曲曲的泥泞小径通向草木丛生的乡间。董竹君下轿看着那不同于上海滩繁华与贫困相间的街道,亦不同于日本井然有序的房屋,这带着杂乱破败与历史庄严的宅子,有那么一瞬,她预感到,在这里的新生活将是艰辛与复杂的。
五天之后,董竹君一行到了重庆西南面的合江老家,方下轿,就看见一座旧式的大平房。夏家大平房位于合江城最繁华热闹的一条街,土木构造,朴素中显华贵。一房一厅,一台一阁,处处都是古风横溢。
夏家的人看见夏家二太太回来,很多人跑出来围着她,气氛甚是热闹。
这就是夏家,董竹君带着孩子进去拜见婆婆、兄长以及其他亲人,却未见她的丈夫,心底一愣。一家子各色的脸面,或笑,或严,或旁若无睹抑或是翻白眼,她唯有恭顺地一一问候。
董竹君的婆婆,手拿着水烟袋似笑非笑地坐在上位看着她,态度不明。她的兄长夏冕昭,衣冠端正,两眼圆而有神,可以看出至今他还是不接纳她的。先前在上海时,她就见过夏之时的兄长,试图以长兄如父的家庭权威阻止夏之时娶她,那严肃的态度,至今她还记得。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就是侄女夏国君,看似一副聪明的模样,实则却是一个抽大烟的奸恶姑娘。
其他在座的人,大多在交头接耳地议论她,她又怎会不知道呢?那探视的目光,毫无顾忌地在她脸上扫视着。她们就是这样对待夏家的二太太,探视、议论,想着法子往后怎样欺辱她。
对于这些,董竹君无暇顾及,既然她的丈夫要她回老家,念头终归是好的,他是践行当年许下的诺言,要夏家接纳她,做他的太太,而不是姨太太!想到这些,董竹君就动力十足地按计划行事。
她先吩咐卢炳章和两个丫头把带回来的礼物给各房送去,就连没有在这里的亲戚也选了一些派人送去。果然,当他们收下礼物之后,对待董竹君的态度明显改变一些。
从这看来,董竹君为人处世之道确实很强,往后她能创建锦江也是可以理解的。这样的女人,不但胆大而且心细,随机应变能力特强,成大事者,想必亦是应该具备这些社交技能的。
回到夏家之后,董竹君一直忙到傍晚。幸好当天晚上,夏之时回家了。两人许久不见,甚是想念,遂秉烛夜谈了许久。她迫切想知道他回国之后的事情,军旅生活让他面带风霜,可是董竹君明显感受到,有什么东西在他身上发生了变化。
夏之时心疼她一路的艰辛,并且教她怎么在一个大家庭中生活,凡事须放宽心,且不可太较真。但董竹君就是那般要强的人,不然她也不会想尽办法去做好,让这个大家庭真心接纳她。
本来夏之时在这个家才是最有话语权的人,毕竟这一家子的生活来源基本是靠他做官赚来的。单单依靠夏之时,家中的人怎么也不敢过分给董竹君脸色看,可她想要自己努力,去证明她可以做好夏家的媳妇。
初到夏家,董竹君采取送礼和小心翼翼看脸色行事的方式去融入这个大家庭,但这些就能让他们对董竹君改观吗?事情远没有那般简单,怎么在这个封建大家庭中生存下去,往后还是要看董竹君自己的造化。
更多章節請下載APP
海鷗小說APP 海量小說 隨時隨地免費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