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门贵女

沈乐妍一朝穿越普通百姓家,一直以为她缺银子缺宅子。等到渐渐长大,才发现原还她竟然还缺一个汉子。只是这汉子怎么选,让业务不纯熟的她有点为难。娘说东家说,爹说西家赞。那位锦衣公子日日在她眼前转。沈乐妍表示,得了,就你吧!好歹我也帮你打理生意很多年。

作家 某某宝 分類 古代言情 | 116萬字 | 448章
第五十六章沈乐栋上学
李稹元进了屋子,看着夏氏和马氏,又问了一遍。
夏氏忙笑道,“哎呀,也没什么,不过是些村人邻里的家常闲话。”说着,推着马氏的胳膊往外送她,一边往外走一边给马氏打眼色
马氏瞧懂了,这是夏氏让她帮忙散话儿的意思。也就亲密地回了个眼色,然后兴头头地往家的方向走。
这边夏氏带着舒心的笑回了屋,迎面碰上儿子犀利探究的目光。她微微一怔,忙抚下脸,抚去那还没来得及消去的笑意,慌乱中抓着一个话头道,“正好你跟来了,你去和你叔爷爷说吧,这宅子就托付给他们。”
老李家虽然子嗣单薄,却也不是没有一门堂亲。夏氏口中这位叔爷爷,是李稹元曾祖父的兄弟分出来的那一枝。当年也如李家儿孙一样,苦读过多年,可惜,他现在还是老个老童生。
早先是对读书寒了心,看见书本就烦。近年来,年岁大些了,再兼李秀才去了后,村中也没了私塾,孩子们读书不便,他又兴起了开个小小私塾的想法。
夏氏要嫁时,这位叔祖母倒是来了,言谈间曾和夏氏提过这个想法,想用她家的老宅子开私塾。夏氏正愁自己再嫁,族人会不高兴呢,如今她有求,自己也有求,算是两相妥协的意思,非常顺溜的应下了。
果然那位叔祖母一家对夏氏再嫁的事,并没有说什么。
李稹元点了点头,站起来,目光却还看着夏氏。
将十四岁的少年,乍然严肃起来,在光线略微暗沉的屋子里,也有了几分迫人的气势。
夏氏似乎也是在此时才发现这一点,迎着儿子的目光,心里头打着鼓。
好在,李稹元什么也没说,转身就往外走。将出门时,停下脚转过头。
夏氏才刚放下的心又跟着提起来。
李稹元定定看了她一刻,转头对着外面,将要抬脚走时,又站定,淡声说道,“娘,便是沈二叔家向你要了银子,这件事总该相互抵消揭过去了!”
夏氏心里一跳,忙说,“谁说没有揭过去,还是怎样?”
李稹元又回头深深看了她一眼,抬脚出去了。
夏氏走后没两天,村子里传出李稹元那位叔爷爷要开学堂的消息。沈乐妍便和陆氏说,“娘,要不也送小栋去上学吧?”
他翻过年也五岁了。
要说陆氏这五个孩子,倒有四个生在春上。唯有三丫头沈乐梅是生在大冬天,还是寒冬腊月里出生的。
大家往常都打趣儿陆氏,说她的孩子都心疼当娘的。春上出了月子,夏天又好带,等到冬天,孩子硬实了,也不容易生病。
陆氏还没说话,小乐栋已欢呼起来,“我要去上学,将来要做大官,让大姐做官太太!”
他虽然年纪小,对家里发生的事也懵懵懂懂的,但也隐隐明白,夏氏是因自己的儿子将来要做大官,才不要姐姐的。
虽然这会子只是孩子护家人的单纯心理,沈老二也笑得畅意,“好小子,比你哥哥强!”
当年沈乐柏六岁的时候,沈老二要送他去李秀才开的私塾读书,他死活不肯去,在村子里躲了大半天,最后躲到打麦场里的麦秸堆里躲到天黑,叫沈老二和陆氏好找。找回了家,赏了他一顿巴掌,第二天这才哭天抹泪儿的去了。
听老爹提起从前的事儿,沈乐柏不免赧然,“那不就是大牛叔家的长河一直说,元哥儿他爹凶得很,动不动就打手板子,把那手面打得肿老高,我吓着了么?”
沈老二就道,“虽是吓着了,就看眼前栋哥儿这个热呼劲儿,也知道往后他在读书上肯定比你强!”
沈乐柏也不争,他笑道,“比我强有啥不好?正该比我强!”
一家人都同意,沈乐栋更是兴奋,第二天一早,陆氏就带着沈乐栋去了李稹元的叔爷爷家给他报了名。乡间的私塾,不过是教孩子多认几个字儿罢了,也没怎么考校,只问了沈乐栋几句话,也就收下了。
陆氏忙忙回到家准备束修,沈乐妍自告奋勇要给沈乐栋做小书包,布还没找出来,春妮春燕还有沈乐怡几个,各自拎着篮子过来了,进院就叫她,“妍丫头,咱去捋榆钱儿吧,大坑里有许多榆钱都发出来了呢。”
沈乐妍就把拎出来布包袱往那里一扔,飞快拎上篮子,叫上三个小的,跟着这几个小丫头,颠颠儿的出了门。
惹得陆氏在她身后喊,“你又不做正事跑着玩去了?”
沈乐妍边往外走边高声道,“不还有几天才开始上学吗?反正你别管了,小栋的书包我来做。”
话音落时,就走远了。
陆氏就和沈老二再次感叹,“这个妍丫头,我现在也看不透了。你说说,她到底是懂事顾家了呢,还是没懂事,不知道顾家呢。”
沈老二却满意这闺女满意得很,闻言就道,“该玩玩,该做活做活,不挺好的吗?”
说得陆氏一笑,也不再理会了,自去忙家里的事儿。
忙到半上午时分,老三媳妇赵氏过来,先说了一回老四下大定时的准备,她又问陆氏,“二嫂,如今这番薯我瞧着像是想出芽儿呢,原你们说要育番薯苗子,这可怎么育啊?再有,你们家今年还种吗?”
正好沈乐妍拎着满满一篮子的榆钱儿从坑里回来,听见这话便说,“种啊。我爹说今年还种去年那么多。”
赵氏就吓了一跳,“种那么多。万一还是去年那个价儿呢?”
去年一直到过年,番薯的价儿就没怎么长,最高的时候,是两斤半一文钱。
陆氏便说了沈乐妍当时说的话,道,“反正咱们不指着卖番薯,若是价钱还低的话,还做粉条子得了。”
沈乐妍点头,“对啊。去年开始做得晚,显得急慌。今年早点下手,那粉条子要冻,粉皮可不用。秋后就立时做粉皮好了。”
沈老二跟着点头应合,又说,“还有那糖,今年要有空子,也得做上一些试卖一下。”
沈乐妍便和陆氏说,“即这样,家里的菜地就腾出四分来,种春番薯算了。春番薯发了芽长了藤子,到了麦收后,就是番薯苗子,也不用再去买苗或者单独的育苗了。”
赵氏听得稀奇,“这东西春上也能种啊?”
沈乐妍默了默,再次搬出已经好久没说过的“人家说”,“能啊,说是春上种出来的番薯,那淀粉含量还高呢,比秋番薯出东西。”
若是春上种,入秋的时候,也长足了,到时也可以先做些糖试卖一下。
想到这儿,她就和陆氏说,“咱们菜园子边上不还有一片子荒草地吗?干脆也给开了,都种上春番薯。”
毕竟秋后要制糖,要做粉皮和粉条子,用量大啊。自家多种一些,到时也多卖几个钱。
更多章節請下載APP
海鷗小說APP 海量小說 隨時隨地免費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