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姓王,请宁公子赐教!” 不等宁无恙还礼,王学子便又站直了腰背。 看得出来,对方有礼数但不多,或者说,只是单方面认为自己是一个学子,而宁无恙根本不入文坛之流,不必行礼。 宁无恙正好省得腰间盘突出了,他抱了抱拳,笑着开口:“你出题吧。” “本来应该让你先出题的,但你自诩诗仙,我便不必让你。” 王学子为自己欺负一个草包找了个合适的借口后,手指着柳府长出墙头的柳树上面的一只麻雀。 “以鸟为题,写一首即景绝句,五言七言皆可,不必以景抒情也不必言明志向,但必须轻松快活。” 轻松快活这四个字一出来,其他人想到昨日流传的十首以物言志的诗,风格都偏沉重,认为王学子出的题很有针对性。 假使是诗仙本人来了,面对这个额外的条件,恐怕也要思虑片刻。 众人一脸看好戏的表情看向宁无恙。 却听宁无恙开口确认:“还有别的附加条件吗?” “没有其他。”王学子心道:这些就够你想破头的了,再加其他我不是明摆着欺负人吗? 宁无恙得到准确的答复,眼见王学子盯着柳树上叽叽喳喳的麻雀开始思索起来,确实是即兴出题,他便随机挑选了一首耳熟能详又简单的七言绝句。 不至于让王学子输得太难看。 “《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宁无恙念完诗,再次对着王学子抱拳一拜。 “王兄,承让了。” 比诗很复杂。 因为题目繁多,要求不一。 比诗也很简单。 因为高下立见,谁快谁赢。 叶昌隆见宁无恙几乎没怎么思考便脱口一首诗,几乎怀疑自己产生了幻听。 无法接受一个被人人诟病的大草包,居然是一个大才子。 叶通判看到宁无恙游刃有余的模样也吓了一跳,宁无恙滴水不漏他看不透,便朝着宁峰看去。 只见宁峰除了一脸骄傲,并无吃惊的反应,心中猛地一沉:不好! 他还记得当初宁无恙当初射破校场更鼓时,宁峰是如何暴打的。 宁峰的自豪之情作不得假,这宁无恙哪怕不是真正的诗仙,也必定是有真本事的! “这、这……宁无恙这么快就作了一首《绝句》。” “这首《绝句》我没读过,你们读过吗?” “没有……是他现做的,还是背的诗仙的其他没卖出的诗?” 学子们议论纷纷,都在猜测宁无恙为何能这么快,作出一首朗朗上口的七言绝句。 唯有比试者本人的王学子,在重新默诵了一遍这首《绝句》后,茅塞顿开,脑中豁然开朗,也浮现出一首新作。 虽不如这首《绝句》,但也比他以前所作的诗篇强上许多。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如此简单却又如此不凡,宁公子,我认输!” 真正的学子,绝不像叶昌隆那般,只想着利用诗词一道来为自己穿金戴银。 王学子拱手作揖,对着宁无恙深深地鞠了一躬,抬起头来,却话锋一转:“但我只能承认你赢了我,无法承认你是那位诗仙。” 碰到这么较真的对手,宁无恙给予了他最大的尊重。 那便是没有再来几首即景小诗,直接虐到王学子诗心崩坏。 “王兄,有机会以后再切磋。”宁无恙看向其他跃跃欲试的学子们:“还有谁想与我比试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