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稚子可笑,今天你说不出一个合适的理由,看老夫剑刃锋利否!”对方屡次三番挑衅自己心血,王翦如何能忍! “很简单,那就是军队的识字率太低了,想来不少千夫长也不会写除了自己名字之外的字吧。” 还以为胡亥有什么真知灼见, 听到这句话,王翦一声冷笑,“公子,不说军中识字者不多,放眼大秦又有多少人识字?” “王老将军目光还是短浅了,”胡亥直接调侃一句,“我们只谈论当前秦军虎贲的致命缺陷啊,识字率太低,确实如此。” 王翦不屑道:“老夫带兵打仗几十年,即便目不识丁又如何,只要能看懂旗语,知道进退,老夫便能带领他们夺取胜利。” 对于王翦这种名帅自信,胡亥是认可的。 “敢问师父,咱们大秦有几个王将军?” 胡亥继续道:“此前师父总是担心当你们这一代名将逝去后,无人守护大秦子民,那有没有想到我的这个良策就是解决办法之一?” 王翦瞬间来了兴趣,当时胡亥的眼神变化,他可没有忘记,尤其是还提到了一个关键词【二三十年后】, 难不成真的有办法了!? “识字就可以么?” “像您和小王将军这样的名帅,百年难遇,未来平庸之人继承守护大秦的职责是可以预见的事情。” 王翦沉声道:“这也正是老夫所担忧的。” “不瞒公子,老夫时常深夜会梦到大秦狼烟四起,那项燕又率领几十万大军不断攻城略地,辛苦打下的江山就此分崩离析……” “不知公子可知那句童谣?” 胡亥毫无头绪地摇了摇头。 王翦沉声道:“亡秦必楚!” “所以前几日父皇允许【车同轨】这份奏折真的是蒙恬写的?” 王翦点头夸赞道:“蒙恬在老夫死后,当为大秦柱石!” 对于蒙恬这个名字,胡亥唯一能联想到就是成龙的那部电影。 如今看来,对方智勇双全,甚至极有可能是想拉自己入局的主谋…… 暂且压下猜测,胡亥继续二人的话题,“师父,您还记得第一堂课举的武安君切割战场的例子么?” “当然。” “您认为为什么武安君在这一点上可以做到前无古人?” “优秀的指挥调度,不懈的训练,以及……” 胡亥接过话,“以及士卒能够对于战局做出准确判断,并随之变化,对不对?” 王翦点头称是。 “师父,那如果所有士卒能会读书识字,那么对于战局的理解会不会更透彻,对于长官的战术意图更理解,如此叠加,执行命令会不会更加果断。” 对于胡亥的推测,王翦部分认同,“如果你的假设成立,所有人都有很高的战术素养,万一真的打起仗来,他们胡思乱想怎么办?” 胡亥轻笑道:“师父,难不成您忘了我们可是秦武卒啊!遵守军法是刻在所有人骨子里的啊。” 王翦一楞。 看着王翦的表情,胡亥感觉十分有趣,“如果所有士卒都熟读兵法,那么也许会在战争前吵得不可开交,可一旦将帅正式下令,秦武卒会怎么做?” “他们会在完成命令的前提下,竭尽全力地完善它……”王翦轻声道。 “没错,一旦真的将识字率普及到那个地步,未来局部战争中,我们的优势将会难以想象!” 胡亥越说越兴奋, 只见他双眸闪烁着精光,“更为重要的是,当识字率上去之后,我们便可以给军队灌输以信仰!” 王翦重复着这个陌生的词汇,“何为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