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能便宜点儿卖了。这是和咱们村的张大贵买的,买的时候他还千恩万谢的呢!对了他你可能不认识,今儿早上第一个来咱家铺子买豆腐的就是她娘。”姜老爷子解释道,接着又叹道:“我打了一辈子鱼,这还是第一次花钱跟人家买鱼呢!” “外公,您放心,这些鱼我一定会好好做,把本钱给赚回来的。”赵四娘自信道。 “好嘞!咱外孙女儿的能耐我信!”姜老爷子点头笑道。 于是赵四娘就让姜氏和姜月娥把鱼都杀了,先把刮鳞洗净的大鱼拿给她。 只见赵四娘将片下来的鱼ròu去皮除刺,剁成鱼茸,放在盆中。然后顺着一个方向不断搅拌,边搅拌边加入用各种作料和番薯粉调成的芡汁,直到鱼茸上劲,便挤成鱼丸,放入准备好的温水盆中。 接着赵四娘把锅里炖得差不多的大骨汤盛起,将刚刚掐好的鱼丸连同温水一起倒入锅中。跟着她让姜氏替她烧火,将鱼丸先用大火煮,煮得差不多时再改用小火,片刻后捞出,就大功告成了。 之前赵四娘说要做豆腐,虽然豆腐的做法是不传之秘,可大家都见过豆腐长什么样子,也没有太多好奇。可鱼丸就不一样了,特别是姜家人打了一辈子鱼,还没听说过鱼也可以做成丸子呢!一个个都觉得新奇得不得了。因此小小的灶间里,一时间围满了人。 这时听说鱼丸差不多做好了,大家都伸头往盆里张望。只见鱼丸色泽洁白,“珠圆玉润”,外形甚是好看。 “四娘,这鱼丸看上去是挺好看,可它里面加了番薯粉,这能好吃吗?”姜氏想到番薯的味道搭配上鱼的味道,怎么想怎么觉得怪异。 “娘,好不好吃的,待会你尝尝不就知道了?”赵四娘笑道。接着又提醒姜氏她们道:“时候不早了,咱们快点准备晚饭吧!” 于是赵四娘她们把不相干的人都赶了出去,开始忙活起来。 刚刚煮鱼丸的那口锅现在空着,姜氏便蒸起了窝窝头。 赵四娘则揭开炖着猪头ròu的锅,见已经炖得差不多了,就将猪头ròu盛起,自己则将猪头ròu片成薄片。 接着赵三娘往锅里倒入少许油,待油烧热后,放入片鱼剩下的鱼头两面煎黄,然后从盛着大骨汤的木桶里舀了几勺汤倒入锅中。汤烧开后赵四娘原本想直接放鱼丸的,想了想先往里丢了些豆腐。晌午做了一板豆腐,被同村的人买走了一大半,还剩下两块,赵四娘原本想做个麻婆豆腐的,后来懒得费这个事儿,就直接丢进了汤锅里。等锅里的汤再次烧开,赵四娘这才把鱼丸倒进锅里。片刻后,调好味的鱼丸豆腐汤就能起锅,赵四娘往上面撒了一把葱花后,就让赵三娘把它端上了桌。 而赵四娘又红烧了一大碗小鱼,打算为晚饭再添道菜。她剩下的小鱼还盛入盆中,准备明天早上拿去铺子里烧。其实她也想省事点,把这些小鱼都一起烧了,可是鱼再热了就会变腥,还是明儿现烧比较好。 今晚姜家的晚餐很丰盛,有三菜一汤:白水猪头ròu,黄豆炖猪蹄,红烧小鱼和鱼丸豆腐汤。后面两道菜倒还罢了,杨氏见赵四娘各盛了一大碟猪头ròu和炖猪蹄准备端上桌,不禁有些心疼,劝道:“盛点儿尝尝味道就行了,别装这么多,留着明儿卖钱吧!” “外婆,咱家一共十二口人呢,一人尝一筷子也差不多了。而且咱家铺子里卖的东西,咱们当然得好好尝尝了,不然以后客人问这些菜味道是咋样的,咱怎么答?”赵四娘笑道。 杨氏听了,也只得罢了。 餐桌上,大伙儿当然对赵四娘的手艺赞不绝口。最受姜老爷子和赵永忠追捧的就是那道白水猪头ròu,连连下筷,估计有大半碟都是被这翁婿俩人干掉的。 不过最稀奇的还是这鱼丸,里面明明加了番薯粉,可愣是吃不出番薯的味道,反倒是把鱼的鲜美原汁原味地保留住了,大伙儿啧啧称奇。 ☆、第二十九章 薄利多销 吃过晚饭后,大家照例去了姜华的房间商量事情。 这时姜老爷子还对赵四娘做的白水猪头ròu意犹未尽,忍不住对姜华道:“小虎他爹啊,你可得快点儿好起来!到时候咱们和你妹夫三个人就着猪头ròu喝口小酒呗!” 姜华笑道:“天天吃着四娘给我做的菜,我觉着我这腿好多了,要不咱们仨待会儿就喝上一盅?” “哎哟,这可使不得!郎中吩咐了,让你能不喝就别喝,喝了对身子可没啥好处!”杨氏忙道,又对姜老爷子嗔道:“你这人咋做爹的,一大把年纪了,还怂恿儿子胡闹!” 姜老爷子嘿嘿笑了两声,见杨氏有点动真怒了,忙转移话题道:“今儿咱们吃了四娘做的猪头、猪蹄还有猪尾巴,都觉得不错,明儿拿出去卖肯定是不成问题的!只是该卖个啥价钱呢?大伙儿都说说看!” “这猪头和猪蹄可比猪下水要贵多了,可不能像肚肺汤和肥肠一样卖一文钱一份儿了,至少得两文钱吧!”杨氏提议道。 “卖两文钱是不是有点儿高了?我怕人家嫌贵。”姜氏有点担忧道。 “明儿不是集日,来咱家铺子的估计都是在码头上做工的,对他们来说两文钱恐怕是多了点。”赵三郎也赞同姜氏的看法,问姜华道:“舅舅,你说呢?” “两文钱一份儿,对咱们做工的来说是有点儿贵,可也不是说就没人愿意买。特别是那猪头ròu,我吃着比寻常的ròu都要香,咱们卖力气的,花两文钱弄点儿ròu菜吃吃也是有的,不过那买的人肯定就少了。可和猪下水一样卖一文钱,感觉又有点亏……这到底该卖多少钱一份儿,还先得算算成本……”姜华思量着,忽地转头问道:“四娘啊,知道成本是多少吗?” “这个嘛……猪头两个二十二文钱,因是做的白水猪头ròu没用多少作料,加起来成本不会超过二十五文钱。至于黄豆炖猪蹄,猪蹄十个二十文钱,一起放进去的猪尾三根不要钱,黄豆一斤四文钱,加上作料不会超过三十文钱。一份儿的成本是多少,还得看到底能卖多少份儿?这可不太好说……”赵四娘犹豫道。这菜虽然是她做的,可能分成多少份儿,她还得好好估量一下。 “吃完饭我去灶间看过,依我看那猪头ròu还能打上四十碟左右,那猪蹄和猪尾里头加了黄豆,再打上个*十碟不成问题。”今天专门负责打菜盛汤的赵永忠出声道。 “嗯,我看也差不多是这个数儿。”赵三郎点头同意。今天他虽是负责跑堂,可也时刻注意着铺子里的其他情况。一盆干煸肥肠、一锅肚肺汤和一桶豆腐脑能打多少份儿,他虽没有仔细数过,但大致还是知道的。以此类推,他爹报的数量和他估摸的差不多。他补充道:“加上今晚咱们吃掉的那两大碟,也就是说猪头ròu能卖上五十碟左右,黄豆炖猪蹄能卖上一百碟左右。” “如此说来,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