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嫡长孙身份被老朱曝光了

洪武十五年,注定继承皇位的大明皇长孙朱雄英年仅八岁,薨。千古大帝一夜白头。十年后。洪武二十五年。朱晋穿越整整大明十年。此时,他正和一白发老头回忆过往。老爷子,偷偷告诉你,我其实是从棺材里爬出来的。也不知道我父母咋想的,我还活着哩,就把我装进棺材里了。好家...

作家 梦无休 分類 科幻 | 32萬字 | 120章
第48章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先生请。”

    得知的确是老爷子派来的儒生,朱晋客气了起来。

    彬彬有礼的将刘三吾请入正堂,而后自我介绍了一番。

    “先生好,我叫朱晋。”

    刘三吾愣了一下,但很快就反应了过来。

    不管这孩子自称朱晋还是王晋,都改变不了这孩子就是朱雄英的事实。

    想到这里,刘三吾也开口了。

    “吾乃翰林院首席大学士,刘三吾。”

    朱晋眯了眯眼睛。

    刘三吾?

    明初大学士。

    懿文太子朱标的老师?

    老洪头究竟是何方神圣,居然能请得动这种大儒?

    朱晋心中有些惊讶。

    同时,他也不免多看了刘三吾几眼。

    关于此人,他是知道的。

    算得上是一代真正的大儒。

    虽然后世对儒家儒生的印象普遍不是太好,觉得这些儒生耽误了华夏民族,但朱晋却觉得,不能以偏概全,更不能一棒子将所有儒生打死。

    的确有许多儒生耽误了华夏国运。

    但那些都是腐儒,腐朽至极。

    自古以来,儒生都是有好有坏。

    腐儒耽误华夏,但大儒,也曾多次拯救华夏于水火。

    比如宋朝的张载、范仲淹、辛弃疾、文天祥,以及明初的于谦。

    这些儒生文人,都有着一身铮铮铁骨。

    他们的浩然正气,屹立于华夏那浩瀚的历史长河,影响着一代又一代华夏后辈。

    正是因为他们的存在,华夏民族,才有了其独特的DNA——胸怀天下、刚正不阿、宁死不屈、抗争到底!

    如果没有他们的存在,华夏民族,或许撑不过那一次又一次的生死危机。

    每当华夏民族走到绝路,四面楚歌,十死无生之际。

    华夏后辈们,总会吟诵先辈们的诗句,而后……慷慨赴死。

    比如,张载的那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比如,范仲淹的那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比如,辛弃疾的那句:“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再比如,文天祥的那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又比如,于谦的那句:“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太多、太多了。

    这些真正的文人们,给华夏后辈们,留下了太多的精神遗产。

    那些胸怀天下、刚正不阿、宁死不屈、抗争到底的精神,支撑着华夏后辈们走过一次又一次的黑暗岁月。

    因此,对于这些真正的文人,朱晋,是发自内心的敬佩。

    或许刘三吾比不上范仲淹、辛弃疾、文天祥、于谦。

    但他也毫无疑问是一名优秀的儒生文人。

    不单是刘三吾。

    还有与他同一时代的方孝孺,都称得上优秀。

    有风骨、有责任、有担当。

    实际上,有明一朝,大多都是这等文人,很少出现腐儒。

    也正因于此,大明才被华夏后人们评价为“最强硬的朝代”。

    在几年后的靖难之役中,无论是刘三吾还是方孝孺,都展现出了文人的铮铮铁骨。

    面对朱棣的拉拢,这二人将生死置之度外,义正言辞的拒绝了朱棣。

    并且还义无反顾的斥责朱棣是乱臣贼子,宁死也不投靠。

    这导致朱棣暴怒,诛杀了他们。

    刘三吾还好,方孝孺是真的惨,史无前例的被诛了十族。

    但就算如此,他们也未曾低头,一腔正气,岂能妥协?!

    对就是对,错就是错!

    文人,认死理!

    哪怕朱棣这个皇帝当的很好,铸造了永乐盛世,修撰了古今第一奇书《永乐大典》,还多次击破北方游牧民族,以及派遣郑和下西洋,扬我国威。

    但就算如此,也改变不了朱棣谋逆的事实。

    那一日,方孝孺再被屠尽十族之前,还曾豪迈呐喊:“纵十族,又何惧乎!”

    方孝孺为了他的文人风骨,搭上了所有亲人甚至学生的命。

    但他并不后悔。

    华夏后人们想不通,为何方孝孺要如此?

    他在坚持什么?

    这么做值得吗?

    如果将方孝孺复活,方孝孺一定会说,值得!

    他守护的,就是那股死理,那股浩然正气!

    命可以丢,理不能歪,正气不能丢!

    这,就是华夏风骨!

    譬如文天祥的宁死不降,譬如陆秀夫的背少帝跳海自尽!

    这,全都是华夏风骨!

    我华夏民族,正是因为拥有这等风骨,才能在异族铁骑踏破河山之后、才能在铁枪大炮轰开国门之后、才能在倭寇妄图对我华夏亡族灭种之际,愤然崛起,誓死反击!

    华夏民族,需要这些有风骨、刚正不阿的读书人!

    八十日带发效忠,表太祖十七朝人物,十万人同心死义,留华夏万里河山!

    这,就是华夏民族的魅力!

    这,也是华夏民族能够传承五千年未曾断绝的原因之所在!

    无论多么黑暗的岁月。

    无论多么绝望的处境。

    我华夏,都未曾软弱过,更未曾放弃过!

    在那浩瀚的五千年历史长河中,有无数华夏男儿,抛洒着他们的热血,顶天立地,义无反顾,撑起了华夏的一片天!

    纵观古今中外。

    只此一例。

    再无其他!

    而这独特的民族属性,就是这一代代文人舍生忘死传承下来的!

    刘三吾,虽不算出彩,却也是其中之一。

    一念至此,朱晋发自内心的再次给刘三吾行了一礼。

    “学生朱晋……见过刘先生!”
更多章節請下載APP
海鷗小說APP 海量小說 隨時隨地免費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