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翳

清康熙十二年冬夜,大殿里檀香袅袅,诵经声中,一枯瘦老僧端坐于蒲团之上,手书偈曰天也破,地也破,认作担当便错过,舌头已断谁敢坐。写罢,目视众僧许久,最终摇头长叹一声,竟掷笔而逝。老僧法名普菏,世人称担当和尚。此偈终是无人能解。谁能想到,一百年后竟被一...

作家 鲁班尺 分類 奇幻 | 59萬字 | 211章
第 34 章
    已死,夏巴山在逃,没有证据凭空猜测就奈何不了他。此事先不宜张扬,否则身为同僚面上须不好看。

    襄阳大牢内,莫残默默躺在散发着霉味儿的草垫上。

    自己运气不好,躲在山上两年了,可还是给官府知道了,莫非是武当山比武会试时被人发觉的,可那里并没人认识自己呀。难道是真武道观的人走漏了消息不成,会是谁呢?近期内似乎只有大师兄白朴子回襄阳城养伤不在山上,不过他想要揭发自己的身份又何须等到现在。想来想去,还是理不出头绪来。

    “缩胎散气功”十个月的期限已过,并没有出现走火入魔,看来大概是练成了。本想着回到九宫山后就去见金丹子,只是师兄们终日围着自己,根本脱不开身,现在又被关进这襄阳大牢,而且不日将解往宜昌府,恐怕今后也难得一见,搞不好金丹子可能会以为自己走火入魔卧床不起了呢。

    莫残苦笑着打开自己的包袱,那是襄阳府捕快检查过后送来的,几件旧衣物和装着两味真药的竹筒都在,只是剩余的十多两银子不见了,可能已经成了那些官差们的外快。

    夜深了,莫残依旧没有困意,于是平躺在草垫上调息运气,牢房内很静,只有其他监舍内传来几下轻微的鼾声。

    浑身经络以及丹田内空荡荡的,感觉不到一丝气息,莫不是真的散气了吧。

    莫残起身走到牢门铁栅前,丈许开外的甬道墙壁上有一盏油灯,他想像着苗堂主的“隔空关门”,出掌对准油灯一推,无声无息,但见橘黄色的火苗竟然随之闪动了一下。试着再推,火苗又一次的闪动,连续试了多次无一例外,看来自己的火候还不够,要勤加练习才行。

    第二天入夜以后,莫残正要准备练功,忽听甬道里传来脚步声,有狱卒过来开了铁栅,对身后人说道:“快点,要抓紧时间。”

    随后见一拎着食盒的佝偻老者颤颤巍巍迈入了牢门,身后铁栅随即“喀嚓”一声落了锁,狱卒的脚步声渐渐远去。

    “莫残。”那老者轻轻唤道。

    “夏先生!”莫残惊呼。

    “嘘,小声点。”

    “夏先生,你怎么知道我在这儿?”

    “今早上九宫山,他们说你被襄阳府给抓去了,老夫于是就买通了狱卒进来看你。饿了吧,快吃点东西吧。”夏巴山开启食盒,里面不但有鸡有ròu,还有一小坛酒。

    “你喝吧,我不会饮酒。”莫残递过酒坛。

    “你现在是大人了,男子汉哪儿能不会喝酒呢,留在这儿慢慢喝打发时间也好。老夫不能久留,莫残,你是如何被官府发现的?”夏巴山问道。

    “可能是真武道观里有人走漏了消息。”

    “哦,那会是谁呢,总之那个真阳子不是个好东西,当初他就想方设法的赶你下山。”夏巴山忿忿道。

    “先不去猜了,夏先生你现在怎样,还好吧。”

    “老夫当然很好,两天换一个地方,他们是抓不到的,不过你在这里不行,得想法子弄你出去。”

    “过几天回文到了以后,他们就要解送我去宜昌府了。”莫残说道。

    “这倒可以在路上想想办法,你放心,老夫不会丢下你一个人的。”

    “你还住在城里吗,那样很危险的。”莫残担心道。

    “不,这两日在城南五里集的惠民客栈……”夏巴山刚说到这里,牢房外传来了狱卒匆匆的脚步和说话声:“老爷子赶紧出来,马上要换班了。”

    牢门铁栅打开了,夏巴山叮嘱莫残别担心,一定会有办法的。

    牢房又恢复了宁静,莫残心中烦闷,于是打开了酒坛,一股辛辣之气扑鼻而来,这么呛人的东西,为何人人都还贪恋这杯中之物呢。

    第一口咽下,有股热流自喉咙处一直延伸至腹中,精神为之一振,感觉还好。莫残撕下块鸡ròu塞进了嘴里,ròu香袭人,在道观里虽然不戒荤,但每日里仍是素斋,清汤寡水的总是差点。

    不经意间,那坛酒竟也喝去了一小半,莫残的脑袋开始有点晕了,在囚服上擦了擦手,打了个饱嗝随即躺下了。

    睡至下半夜,忽听“喀嚓”声响,牢门被打开了。

    莫残猛然惊醒遂坐起身来,见一蒙面黑衣人来到面前,将手里的一件衣服扔给了莫残,低声说道:“换上。”

    莫残觉得莫名其妙,但见来人似无恶意,话音也听着耳熟,于是便依言脱去囚服,换上了拿来的便装。

    黑衣人环顾左右,突然迅雷不及掩耳一指戳在了莫残的膻中穴上,莫残身子一歪便躺倒了。

    那人拾起地上的包袱,看看并无遗留其他,遂一把抄起莫残扛在肩上迅速地迈出监舍向外走去。甬道尽头的地上和守卫室横七竖八的躺倒着几名狱卒,黑衣人出了牢门来到院墙下纵身一跃,扛着莫残翻过了高墙,然后跳上一匹早已备好的快马,一路向着城外疾奔而去。

    出城行了数里之后,黑衣人在一片小树林中下马,将莫残扔到了地上,口中说到:“你这小子是有点邪门,被点中了昏睡穴竟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自行醒来。”

    莫残闻言只得站起身来,刚在大牢内猝不及防中了一指后,体内隐匿于奇经八脉之中的真气瞬间集聚起来,冲击开了被封闭的穴道。不过未知这黑衣人究竟何意,因而也就未声张装作还在昏迷着,不想还是被其发现了。

    “是你吧,文师叔。”莫残听出这声音来了。

    黑衣人扯去蒙面黑纱,月光清晰的照射在他的脸上,正是文若需。

    “白赤子,听说你回到九宫山死而复生,后又关进了襄阳大牢,贫道连夜赶来,就想问几句话,希望你如实回答。”

    “文师叔,请问吧。”

    “你说‘川东文家,白面儒生,不是死了吗?’是什么意思?”文若需说道,目光紧盯着莫残。

    莫残吃了一惊,记不得自己何时说过这样的话,但想起来刚到武当山的那天晚上,自己看见文师叔就觉得面熟,现在经他这么一问,心下明白了个大概。

    “有个白面儒生,手持一把折扇,在云南大理苍山脚下被人杀死了,模样长得有点像文师叔。”莫残如实回答,他知道自己是蒙混不过去的。

    “他为何人所杀,你又如何得知他是川东文家的人?”文若需追问道。

    “他是被教私塾的穆先生趁其不备用掌打死的……”于是莫残从感通寺辩偈法会开始讲起,到寺中发生血案,直至自己在松林里看见的那一幕以及大理知府李绥之事后的案情分析等等。

    “那个穆先生现人在何处?”文若需冷冷问道。

    “自从他带着《灵鸠山水图》去了苍山寻宝以后,就再也没有回来过,估计是得到宝藏后远走高飞了。”莫残回答道。

    “白赤子,你既然是穆先生的学生,总该知道他是何方人士吧?”

    莫残心下也好奇想要知道穆先生到底寻到了什么宝藏,他记起那本《穆氏腹语术》扉页题字,于是告诉文若需道:“据说是蜀中巴郡人。”

    “你所说都是真的?”

    “绝不敢对文师叔有所隐瞒。”

    “那好吧,白赤子,襄阳大牢虽已出来,但九宫山你是回不去了
更多章節請下載APP
海鷗小說APP 海量小說 隨時隨地免費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