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由沙特情报机构与安全机构全权负责,再加上王室卫队插手干预,现场的情况肯定会乱成一锅粥。到不是说沙特方面缺乏应付恐怖袭击的经验,而是从没像现在这样,调集各方面的力量来保卫圣城。更重要的是,在此之前也没有哪个恐怖组织能集中数百人,甚至是上千名战斗人员对沙特发动恐怖袭击。加上最近几年投入使用的各种尖端设备,等于给沙特安全机构出了一道难题。像桑贾尼这些“专业”人员还好说,毕竟是拿钱办事,职业素养还不错。可是像哈基姆这样的王室成员,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说的直接点,这些“外行”的存在,不但无助于应付恐怖袭击威胁,反而是不确定性因素,搞不好还会在关键时刻变成猪队友。 大概是觉得戈武等着很无聊,陈伊万用黑客手段搞到了一些沙特王室,主要是哈基姆王子的个人资料。 其实,哈基姆也是一名军人。 严格说来,沙特王室的男性成员,除非有生理上的缺陷,也就是残障,要不然就肯定得接受军事培训。正常情况下,王室男性成员都会在成年之前进入皇家学院学习,期间会根据每个人的情况,在十二岁到十四岁之间去皇家军事学院接受第一阶段,为期两年的培训,并且在培训结束之后获得少尉军衔。如果在培训当中表现出军事天赋或者是领袖气质,那么还会在皇家军事学院生活数年,在正式毕业之后获得少校军衔,同时成为沙特王室卫队的现役军官。 正是如此,大部分王子拥有军衔,而且军旅生涯都是从皇家军事学院开始,还在王室卫队服役过。 当然,肯定有例外。 一些在皇家军事学院表现优秀的 王子,会在获得少校军衔后,拿着王室提供的奖学金去海外深造。 虽然说这些年,很多王子去巴基斯坦留学,其中部分通过第三方渠道获得了非常难得的机会。比如说先在巴基斯坦学习两年,然后拿着巴基斯坦的护照,以巴基斯坦学员的身份去中国深造培训。但是就总体而言,沙特王子的首选留学目的地依然是欧美国家,而且现在掌权的这些王子,几乎都去欧美国家生活过,其中一些还是西点军校这些名满全球的军事学院的高材生。 哈基姆也一样,他不但是皇家军事学院的科班学员,还去美国生活学习了几年,拿到西点军校的毕业证之后才返回沙特。虽然说这份文凭有很大的水分,基本就是花钱买来的,但是依然有足够的含金量,毕竟其他王子大部分是去英国镀金,能够去美国,还被西点军校录取本身就很厉害了。 也就是依靠西点军校的文凭,哈基姆在回到沙特后平步青云,很快就被破格提拔为上校军官。此后更加是沽名钓誉,混成了王室卫队少将。千万别小看“少将”军衔,因为在沙特王室卫队总共就没几个将军,就连王储也只是中将,而国王是唯一的上将。可以说,哈基姆已经是王室卫队的主要统帅。 此外,他也是“战功彪炳”。 按照陈伊万查到的资料,哈基姆从美国回来之后就以沙特指挥官身份去了也门,在此后两年内参加了十多次联军的作战行动,还策划了代号“半岛狂风”的扫荡行动,为联军打开局面立下赫赫战功。 在“半岛狂风”扫荡行动结束后,哈基姆返回沙特,随后就凭借战功,晋升为皇家陆军少将,在王室卫队担任要职。 换个角度 来看,从这个时候开始,他就成了王储的主要对手。 只是,这些战功有多大分量,以及与他有多大关系,还值得商榷。 道理也很简单,在策划“半岛狂风”扫荡行动之前,哈基姆根本没有组织指挥大规模作战行动的经验,之前也只是参加作战行动,大部分时候是在观摩,并没有深度参与,更别说是担任指挥官,率领部队去前线作战。也正是如此,在“半岛狂风”策划阶段,沙特皇家陆军向联军司令部派遣了一百多名顾问,组成了一个专门为哈基姆服务的顾问团。也就是在顾问团的帮助下,成功发动了“半岛狂风”扫荡行动。严格说,只是有一个好的开始。这次扫荡行动并没有取得圆满结果,受各种因素影响变得虎头蛇尾。只不过,在扫荡行动遭遇挫折之前,哈基姆就交出指挥权,而且回到了沙特,也就把责任推得一干二净,最后是由一名来自阿联酋的指挥官背了黑锅,承担作战不力的责任。准确说,最后是不了了之,毕竟策划与发起扫荡行动的不是阿联酋。 说得难听一点,哈基姆就是个半吊子。 如果让他指挥反恐行动,后果将难以设想。 正是如此,王储才安排桑贾尼来前线协助指挥,还答应跟中国的情报机构合作,让军情局派情报官员充当顾问。只要哈基姆不拿王子身份压人,王储做的这些部署就能保证行动在可控范围之内。 不管怎样,至少到目前为止,哈基姆没有仗势欺人。 没等多久,陈伊万就完成了准备工作,由他编写的黑客程序控制了足够的终端。依靠这些终端设备提供的运算服务,在一个同样由他编写的AI程序控制下,开始自动处理由交通 监控摄像头拍摄的画面,并且在跟掌握的信息进行对比之后,再把符合重点监控特征的画面单独显示出来。 陈伊万要做的,也就是对单独显示出来的重点监控画面进行人工甄别。 大部分重点监控对象是重型卡车,尤其是组成了车队的重型卡车。 在麦地那以南,来麦加的方向上,总共有三支大型运输车队,分别有十多辆六轴或八轴重型卡车。三支车队都有其他的车辆随行,大部分是越野车,不过也有一些看上去像运送设备的皮卡。 只是,这三支车队都提前向官方申报备案,而且属于正规的运输企业。 这些卡车全都装了定位设备,而且向官方申报了运载货物与运输路线,司机也需要定期接受安全部门检查。即便过去发生过恶性事件,也只是刑事案件,跟恐怖组织无关,更加扯不上恐怖袭击。 为了安全起见,对这三支运输车队依然进行了全程监控。 其实,真正需要关注的是几处最有可能发生意外的地点。 陈伊万提醒戈武的时候,第一支车队即将到达第一个重点监控的地点,麦加北面大约一百公里处的法塔赫隧道。 这条隧道贯穿汉志山脉,然后横跨了一条峡谷。也就是依靠隧道,把山脉南北两端的路程缩短了四分之三,行驶时间更是缩短到了原来的十分之一。隧道分成了左右两条,各两条车道,长度接近五公里,在隧道里面每隔一公里就有一条交流道,确保在发生意外的情况下能够紧急疏散。 关键就是这几条交流道。 虽然隧道本身在监控范围内,在两端的入口与内部安装了大量监控摄像头,但是在几天前发生了沙暴,监控系统主通信线路损坏,而备用 通信线路只能传递少数监控摄像头拍摄的画面。 正是如此,只能获得隧道两端入口的监控画面,没法获取隧道内部的监控画面。 戈武走过去的时候,主屏幕显示出了实时画面,车队里面的第一辆重型卡车已经行驶到隧道北口。 在那辆重型卡车进入隧道的时候,陈伊万摁下了电子表上的计时开关。 此外,从显示出来的画面看,监控系统还录取了车辆的基本信息,比如说挂在车头上的车牌。 显然,这是在为等下进行对比做准备。 无法监控隧道内部,那就只能监视进出隧道的车辆,尤其是在前往麦加的方向,进出车辆都要做对比分析。 “隧道的总长度大约五公里,车辆的行驶速度在每小时六十公里左右,预计将在大约五分钟之后离开隧道。” “五分钟,能做很多事情了。” 在戈武说出这句话之后,陈伊万只瘪了下嘴巴,没有做太多评论,或者说他知道戈武在担心什么,不过不知道该怎么办。隧道是密闭空间,而且车来车往的,肯定没法安排军警去里面看守。事实上,马斯哈多夫肯定会派手下伪装成平民在前面探路,在发现军警控制了法塔赫隧道之后,他肯定会立即对行动做出调整,至少会改变行进路线。在更大的范围内搜寻恐怖分子,肯定更加的麻烦。更何况,马斯哈多夫或许还会声东击西,故意发动袭击来吸引沙特安全部门的注意力,趁机把脏弹送往圣城麦加。很明显,反恐行动肯定得保密,前期部署必须得低调,避免让恐怖分子产生警觉。也正是如此,沙特当局采纳了军情局的建议,没有法塔赫隧道。 当然,沙特当局早已做好第二手,甚至第三手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