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国文说三国演义.下,星落秋风

《李国文说三国》在原有的李国文评《三国演义》篇幅基础上,减冗增新,拓展成240篇精妙文章,观想洞见首次以最完整面目出版面世。《三国演义》是国粹经典,是影响最大、流传最广的历史小说,堪称中国历史上的一部奇书。著名当代文学作家李国文以一个文人的身份,用文...

作家 李国文 分類 二次元 | 13萬字 | 81章
默认卷(ZC) 倘若诸葛不北伐
    第九十一回(下):伐中原武侯上表

    审时度势,量力而行,是一个政治家必须具备的素质。

    诸葛亮在南征以后,便匆匆挥师北上,从此,连年征战,未暇旁顾,劳军扰民,内外交困,以致西蜀苟安的局面,也不能长久。

    吴大鸿胪张俨作《默记》:“兵者凶器,战者危事也。有国者不务保安境内,绥静百姓,而好开辟土地,征伐天下,未为得计也。诸葛丞相诚有匡佐之才,然处孤绝之地,战士不满五万,自可闭关守险,君臣无事。空劳师旅,无岁不征,未能进咫尺之地,开帝王之基,而使国内受其荒残,西土苦其役调。”若不是国力消耗殆尽的话,蜀与魏之争也许是另外的结果。吴凭长江之险,自263年蜀亡,尚能坚持到280年,按《蜀记》里记载:“晋初扶风王骏镇关中,司马高平刘宝、长史荥阳桓隰诸官属士大夫共论诸葛亮,于时谭者多讥亮托身非所,劳困蜀民,力小谋大,不能度德量力。”要是南征以后,诸葛亮不北伐,一心务内,加强民本,休养生息,巩固国防,有秦岭之屏障,有栈道之阻绝,不信会坚持不到280年,甚至有可能比东吴国祚更长。

    虽然这次北伐,是师出有名,但实际上,一过于自信,不想辜负人誉自诩的济世之才;二过于轻敌,认为曹操死后,魏都再无足堪较量的对手;三过于躁急,打开蜀国的被封锁局面;当然,还有四,也许对诸葛亮这位伟人,有点亵渎,也许太在意追求那功垂千古的不朽。

    最后这一点,求生前身后的虚名,也是许多领袖群伦的大人物难以避免的强烈欲望。诸葛亮未必如此想,但他的频繁北伐,哪怕为此付出巨大的代价,也在所不惜,就不由得他人不如此想了。由于诸葛亮位极人臣,权重一国,自然无人能够左右他,只能看着他一步步地走向最终的失败。

    魏强蜀弱,理应魏攻蜀守,但诸葛亮反其道行之,蜀攻魏守,第一次,街亭失守,大败而归;第二次,陈仓一战,又碰了个大钉子。“十二月,亮引兵出散关,围陈仓,陈仓已有备,亮不能克。亮使郝昭乡人靳详于城外遥说昭,昭于楼上应之曰:‘魏家科法,卿所练也;我之为人,卿所知也。我受国恩多而门户重,卿无可言者,但有必死耳。卿还谢诸葛,便可攻也。’详以昭语告亮,亮又使详重说昭,言‘人兵不敌,无为空自破灭’。昭谓详曰:‘前言已定矣,我识卿耳,箭不识也。’详乃去。亮自以有众数万,而昭兵才千余人,又度东救未能便到,乃进兵攻昭,起云梯冲车以临城。昼夜相攻拒二十余日,曹真遣将军费耀等救之。帝召张郃于方城,使击亮。帝自幸河南城,置酒送郃,问郃曰:‘迟将军到,亮得无已得陈仓乎?’郃知亮深入无谷,屈指计曰:‘比臣到,亮已走矣。’郃晨夜进道,未至,亮粮尽,引去。”

    陈仓拿不下来,一是郝昭能守,一是蜀军粮罄。

    粮食,是决定战争成败的因素,一个战士,必须两个力夫背粮,才能保证打一个月左右日子的仗。没粮了,就得赶快撤军。当年刘备东征,诸葛亮负责保障后勤供给,幸亏能够通过船运,沿嘉陵江、长江,顺流而下,省事省力。刘备率军,号称70万,实则10万不到,就这样,从蜀汉昭烈帝章武元年(221)七月,到蜀汉昭烈帝章武二年(222)八月,假设蜀军每日每人授粮1公斤计算,诸葛亮在这一年间,要运到虢亭的粮食,将近四千吨,那也是很可怕的数字了。而诸葛亮北出祁山,就没有便捷的长江通道,要靠人背马驮,穿剑阁,走栈道,翻山越岭,崎岖道路。虽俗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但总量有限,山地作战,连就地募集也不可能。因此,张郃掐指一算,对明帝曹叡说,估计我到陈仓,诸葛亮已经走了。他的判断,也是根据蜀军口粮存量而来的。所以,诸葛亮每次出兵,最多一个月,少则二十天,就得打道回府。

    街亭之失,罪在马谡;陈仓之败,不知该向谁问责了。

    其实,诸葛亮的北伐,后人议论很多。但打仗,是比国力的游戏。小国、弱国,倒不是没资格玩,但一旦要玩,就得十二万分小心,因为说实话,你是输不起的。
更多章節請下載APP
海鷗小說APP 海量小說 隨時隨地免費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