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与朱棣争天下

第41章 证据?
  第41章 證據?
  致仕的人重啟,至少現在沒有過,只有到了明中後期,有些文官會經歷。
  “規不規矩,還不是俺父王說了算,父王說了,俺們都和一家人似的,還請孫千戶,不要推辭。”朱高煦好聲道。
  孫岩之前裝死,朱高煦以為他不願意,現在聽孫岩說說不合規矩,感覺還是可以談。
  大概是孫岩沒想到會是朱高煦親自來勸,這要換成其他軍將來,搞不好孫岩就裝死不出山了。
  孫岩聽到朱高煦說父王說了算,眼皮微微一跳,他隱隱猜到燕王想幹嘛。
  這事可是抄家滅族的大事。
  正如朱高煦所料,孫岩開始是不想參合的,也和孫女說過,如果燕王派人前來,就直接說自己死了,來婉拒。
  只是沒想到,這次是高陽郡王親自上門,這規格,應該說很重視他。
  他很不想參與,但被朱高煦識破他假死,又不好明確的拒絕。
  孫岩腦子也飛快轉動起來。
  以他的理解,他兒子能做到千戶,已經基本到頭了,如果沒什麽意外,以後也只是千戶致仕,孫家一輩子也就這樣,以後是建文帝說了算的話,再也不可能有機會往上爬,北平這邊的都會受到朝廷打壓。
  可如果拚一下,公侯伯爵都還是很有可能的。
  事實上他最終下對注了,原歷史上被成祖封為應城伯。
  可孫岩此時還有更大的想法。
  他看了眼朱高煦,也上下好好打量了下,再想想朱高煦剛才的表情,緩緩道:“既然燕王厚愛,孫岩當然不能不知好歹。”
  朱高煦大喜。
  “不過。”孫岩語氣一轉。
  朱高煦愣住。
  “剛剛高陽郡王提到,咱們以前的婚事,可還算數?”
  “。。”朱高煦目瞪口呆。
  “啊呀”孫若男尖叫,捂著臉轉身就往裡屋逃。
  不過她逃進裡屋後,還是躲在簾後,豎起耳朵聽著外面的話。
  握草,坑了自己?朱高煦剛才圖一時嘴快,調戲孫若男,沒想到孫岩順坡而下,這就很讓人尷尬了。
  說實話,孫若男可不如韋達女兒漂亮,但是孫岩出山最少是個千戶,孫若男父親也在軍中,朱高煦的腦子飛快的盤旋起來。
  孫岩在燕山右護衛乾到副千戶,又在中護衛乾到千戶。
  燕王三護衛,孫岩呆過兩護衛,老部下到處都是,很多部下,都已經調到其他各衛,任千戶,副千戶。
  朱高煦霍的一下站起來,大聲道:“若男妹妹活潑可愛,又和俺一樣喜歡射箭,只要孫千戶不嫌棄,若男願意,俺願娶若男妹妹。”
  裡屋的孫若男頓時臉上憋的通紅,她今天才第一次和朱高煦見面,沒想到突然談婚論嫁。
  不過這會她還真以為以前燕王就和她爺爺談好了這件事情,不知為啥,心中也沒啥特別願意,或特別抗拒。
  孫岩則是心中狂喜,他知道燕王喜歡高煦,他也看重朱高煦的勇猛。
  “不過。”朱高煦這時也語氣一轉:“母妃曾想讓俺娶韋百戶的女兒,誰是正室,俺不敢現在答應--”
  “韋達嘛?”孫岩不以為然:“哼,這混蛋敢和我孫女爭,老夫去找他。”
  原來韋達,也曾是他的部下。
  六月初。
  庫使李友直最近運氣不好,走在路上,被路過的馬撞了下,看過醫後,說要休息一個月。
  李友直稟明張昺,把鑰匙交給倉庫副使周文玉。
  ——
  六月初的京城也是一片陰暗,連京城的百姓都知道最近削藩的事鬧的很嚴重,最嚴重當屬五月份湘王引火自焚,民間很多人都在說朝廷的不是。
  明明六月豔陽天,整個京師的氛圍卻很低沉陰暗。
  通政司門口每天絡繹不絕,各種密信從全國各地傳到京師。
  今天有快馬從北邊過來,八百裡加急一路衝進通政司,那匹馬跑到門口後,轟然倒地,接著口吐鮮血,活活跑死。
  信使在地上一個翻滾,連滾帶爬往通政司裡面。
    一刻鍾不到,齊泰拿到密信,他趕緊準備一番,往皇宮而去。
  又半個時辰後,黃子澄也來到武英殿,他進來的時候,建文帝和齊泰已經都在,另有原錦衣衛指揮同知孫泰。
  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朱元璋認為錦衣衛有濫用職權,依勢作寵之態,便下令焚毀錦衣衛刑具,所押囚犯轉交刑部審理,同時下令內外獄全部歸三法司審理,將錦衣衛功能大大削減。
  朱允炆上位後更不喜歡錦衣衛,原錦衣衛指揮使宋忠現在加都督,統兵三萬鎮守開平,保持對燕王的壓力,之後朱允炆就沒再另設錦衣衛指揮使,錦衣衛也基本等於被閑置。
  黃子澄到後,齊泰馬上道:“北平來密信,有人舉報燕王試圖謀反,私打兵器,囤結糧草,還派人到京師聯系內援。”
  黃子澄臉色微變:“何人舉報?”
  “燕山左護衛千戶倪諒。”
  “可有實證?”黃子澄又問。
  因為湘王當初也是,就是有人密報他私打兵器要造反,其實就是朝廷自己人在吹風,最後是搞定了湘王,但湘王引火自焚,天下的輿論立馬站到藩王那邊。
  “倪諒抓秘密捕了燕王部下於瓊,周鐸,正在押往京師的路上,據說這兩人,為燕王到各衛所中招募舊部。”
  宋忠當初抽燕山三護衛到開平,把燕王大部份兵馬都帶走,所以倪諒現在就在開平。
  他無意間聽到有燕王部下在軍中聯系原燕王三護衛的人,所以果斷抓了起來,送往京師。
  但於瓊、周鐸兩人拒不承認,如果沒有真憑實據,實難定罪。
  而且以於瓊和周鐸的地位,似乎不能接觸到燕王核心機密。
  黃子澄想了想,沉聲道:“若沒有重要的證據,恐怕難以讓天下人信服。”
  朱允炆覺得有道理,現在如果沒有確實的證據,朝廷實在不好先動手。
  因為湘王的事,朝廷搶先動手,逼的湘王跳火自焚而明志,朝廷也被千夫所指。
  特別湘王臨死前說的話,等於在說朝廷誣陷他造反,沒有證據就抓他。
  所以現在朱允炆不敢再亂出手。
  原歷史上朱允炆也一直要有燕王謀反證據才敢下令動手,極為優柔寡斷。
  齊泰這時道:“張信在北平就一無所獲?”
  黃子澄臉色又變,這是把矛頭指向他了?
  “張信回稟,正多方準備,要找到足夠的證據才能動手,不能重蹈覆轍。”黃子澄冷靜的解釋。
  黃子澄反過來矛頭指向齊泰,因為造輿論抓湘王的辦法,是齊泰想出來的,結果逼死了湘王。
  齊泰又氣又急,又不好罵他。
  朱允炆果然還是支持老師,趕緊道:“等於瓊、周鐸押送回京,盡快審問就是。”
  眾人從四面八方跑到皇宮,隻商量了一會兒,最後建文帝還是以沒有真憑實據為由,再等等。
  等出了皇宮後。
  孫泰和齊泰走在一起,走到了無人處,立馬低聲道:“齊部堂,末將還有個消息。”
  孫泰也帶來了消息,據他私下查探,燕王府百戶鄧庸剛到京師,並拜見了在京師的蒙古人觀童。
  觀童原本是燕王帳下蒙古騎兵千戶,被宋忠建議調回南京,一同回京的,還有原燕王部下一部蒙古騎兵,鄧庸可能是過來拉人的。
  “剛上聖上跟前你怎麽不說?”齊泰瞪著他。
  孫泰無奈:“說也沒有用,黃子澄敢動手?”
  齊泰默默想了片刻。
  今天孫泰也在場是極為少見的,聖上可能一開始就打算等於周兩人被押回京城後,讓孫泰審迅,找到證據才敢動手,把孫泰叫來就是給他看的。
  聖上還是太年輕,優柔寡斷,膽子小。
  “這是個機會。”齊泰道:“把鄧庸抓起來,他是燕王心腹,必然知道很多內幕,如果證據確鑿,天下人,誰還敢說聖上削藩不對?”
  “真要抓人?”孫泰小聲道:“要不要,向聖上?”
  “你去抓,我晚點再去說。”齊泰也決定先斬後奏,學習徐輝祖派人追高陽郡王。
  當天晚上,鄧庸就被秘密抓捕起來,前幾天審訊,鄧庸拒不承認。
  孫泰這時親自出馬,下了狠手,祭出錦衣衛的老刑具。
  (本章完)
更多章節請下載APP
海鷗小說APP 海量小說 隨時隨地免費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