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与朱棣争天下

第32章 明军的考核
  第32章 明軍的考核
  佃戶們都在議論紛紛,交頭接耳,卻沒人表態。
  時間一點點過去,朱高煦有點意外,原以為這個時代的百姓最想擁有自己的良田,大夥一定會踴躍報名參軍。
  沒想到居然沒人有反應?這可不是好事,他剛回北平第一件事就辦砸了,不但在部下面前丟臉,在他燕王朱棣面前也丟臉,他可是親自上門去說要募兵的。
  好在他留有後手,朱高煦趕緊看了眼韋達,韋達則向某處點了點頭。
  現場人影閃動,好像有人從後面往前走了幾步,然後坐下。
  接著人群中有人大聲道。
  俺家中就俺一個丁,兒子還小,俺去當家丁了,家裡的田怎麽辦?
  韋達立馬道:“平時訓練,農忙時讓你們回家,如果戰時,家丁在外,會組織全村的其余人口,一起統一幫大夥種田。”
  有佃戶點頭:“這樣還不錯。”
  但馬上又問:“戰時啥意思?還要打仗嗎?”
  韋達叫道:“現在大明四海升平,哪有大仗打,最多就是剿剿匪,平平叛,怎麽著,你們還不想打仗?拿了永業田不想出工出力嗎?”
  “老子可想打仗了,只有打仗,才能升官發財。你們可是王府家丁,萬一立下大功,搖身一變,飛黃騰達成了官,乖乖,伱們子孫後代都享福了。”
  人群又是一陣喧鬧,有人臉上還真露出向往之色。
  誰不想當官啊。
  但人群裡很快有另一人問:“俺們要戰死了,有啥說法嗎?”
  “和朝廷正兵一樣,享受朝廷撫恤,王府另加一條,家中田地,以後只收一成租,如戰死時,已滿五年,田地歸你們子孫所有,收一成租。”
  人群更加的熱鬧,大夥都在討論,有些人坐的比較後,可能聽不清韋達的話,正在詢問前面。
  現場又是鬧哄哄的,很多人交頭接耳,感覺不錯。
  因為一旦入選,先給五畝永業田的誘惑實在是太大了。
  剛剛一直問話的人左右看了看,突然舉手:“俺要報名,算俺一個。”
  另一個問話的也趕緊舉手:“也算俺一個。”
  “好。”韋達大喜:“你給老子過來,立字為據。”
  現場還要立字為據,顯的很正式,同時是朱高煦向大夥表示,本王是信守承諾的人,所有的福利,都會寫在紙上。
  雖然在有些人看來,這或許沒啥用,但關鍵這種態度,還是讓人比較認同。
  很多事看起來很難,其實只要有人帶頭。
  這人一帶頭,馬上陸續有人要報名。
  但當天效果不是很好,三百多戶裡,才選了六十個丁。
  沒有達到朱高煦要求的兩百個。
  倒不是報名的不夠,很多家裡只有一個丁的,也踴躍報名,為了五畝永業田已經不顧一切。
  但是能報名不代表能選上。
  還有很多丁在家裡沒有來,所以當天選來選去,都選了六十人。
  而且朱高煦對選兵要求比較高,他有這麽多佃戶,當然要好好選。
  等上午的兵士選完,朱高煦問韋達:“剛剛那兩個率先說話的是誰?”
  “是卑職的兩個部下,趙青和孫勝。”
  原來剛才率先開口的兩人,是朱高煦讓韋達安排的托。
  當時朱高煦要求托們比較年輕,說話聲音要大,能記住朱高煦準備的台詞。
  趙青和孫勝發揮不錯,圓滿完成任務。
  “調他們到我親兵隊來。”朱高煦把這兩個大聰明調到自己親兵隊。
  下午和第二天他們還是這麽乾。
    就這麽連續幹了兩天,終於在他所有的佃戶中,抽滿了兩百丁,且皆是精壯青年,良好的兵源。
  而他付出的,只是當年的一成田租,和一千畝田,還有供他們訓練時的吃喝。
  抽足兩百人後,朱高煦開始重新編制,分配人手。
  原三個百戶王斌,韋達,盛堅各留六十老兵,各補四十名新丁。
  他們部下抽調出的老兵,分配給宋猛和周虎一部分,再以新丁補至一百。
  宋猛的哨騎隊,隻補了十名新丁,其余的人裡,有精騎射的五十老兵,他自己寨子裡帶出來的四十人。
  周虎的親兵隊裡,俱挑選了精壯強悍力氣大的。
  接著朱高煦又給毛雄那邊分配了三十人,讓毛雄組成了五十人的隊伍用來經商,大部分都是寨子裡出來的,由宋猛的族兄宋長林帶隊,跟隨毛雄。
  至此,朱高煦手中有了五百兵丁,算是一股不小的力量。
  但人是有了,後期還有很多問題要解決,比如訓練,夥食,兵甲。
  其中夥食和兵甲,燕王現在都很急需,從上次拜訪燕王的結果來看,主要還是得靠他自己搞定。
  這些問題也不能一蹴而就,需在時間慢慢解決。
  他現在能唯一能做的,就是集中訓練,了解和改進明軍的訓練方式。
  前世他沒當過兵,但他知道,現在不能一上來就按大學裡的軍訓方式來。
  面對一大群文盲,甚至是左右都不分的明朝人,這種訓練在靖難開始還有一兩月之前是不現實的。
  那麽以前明軍是怎麽訓練的?
  大明開國初的明軍還好點,算是比較能打的。
  但訓練其實也是一般般。
  咱們先看看明軍考核,洪武六年,明廷就制定了考核標準,聽起來還蠻厲害的。
  1、騎兵必須:擅長騎馬、擅長射箭、擅長使用槍、擅長使用刀
  2、步兵必須:擅長使用弓弩、擅長使用銃。
  3、明朝訓練射弓箭的標準:
  每12箭,其中6箭要達到下列標準:
  武官的標準:射到至少160步遠。在50步距離射中。
  兵卒的標準:射到至少120步遠。在50步距離射中。
  從這射箭來看,明朝標準其實不高,甚至說比較低。(因為明鏡家裡也有弓箭,自已射下來看,普通人不用多久,稍微用點功,一天下來就基本能達明朝標準。)
  4、明朝時期,弩射擊訓練的標準:
  每射出12枚弩矢,其中5枚弩矢能達到下列標準:
  蹶張弩能射到80步遠。劃車弩能射到150步遠。
  蹶張弩在40步距離能射中,劃車弩在60步距離能射中。
  5、用槍必須:進退特別熟練。(這個標準看起來更低啊。)
  6、京衛所每5千人,其中5分之一要進行驗試。(相當於考核)
  外都司衛所,每個衛所5千人,其中5分之一也要進行驗試。
  其余衛所,也依次輪流驗試。
  驗試時,如果有大量士兵不合格,其上級武官就會受懲治。主要是停薪或者降職或者罷官。
  即使某些兵卒驗試不合格,明朝廷也會賜給不及格的兵卒600文錢。
  合格的兵卒及其上級武官都會受到賞賜。
  洪武十六年,明朝又改了。
  這次改的要求更低,即十分之一的兵卒受到考核。合格者,賞賜鈔5錠,連續多項合格者,賞賜鈔6錠。
  從這些資料來看,明朝基本屬於抽查狀態,到洪武十六年後,只要十分之一考核合格,就算全軍合格。
  (本章完)
更多章節請下載APP
海鷗小說APP 海量小說 隨時隨地免費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