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天之下

一个大学历史系的大一新生赵诚,偶然穿越到1206年的蒙古,神秘地出现在成吉思汗的金帐之中,故事主要是从1218年春天说起,身为汉人却长于蒙古,耳闻目睹的种种事情,让他周旋于蒙古甚至是世界上最有权势之人的面前,心中却早已埋下反叛的种子……     蒙古人、西域人、西夏人、金国人和宋国人,一个又一个政权和民族在他的面前出现,或灰飞烟灭,或崩溃离析,或负隅顽抗,或苟且偷安,或走向辉煌。     萨满、摩尼、基督、伊斯兰、道、佛与儒,或发扬光大,或推陈出新,或灭亡或巩固或反抗或新生。     帝王文臣武将们,或不屑或不耻或惊羡或崇拜或惶恐。     忠诚与反叛,屠杀与赦免,联合与对抗,阴谋与阳谋,家仇与族恨,权力与财富,集权与放权,上演了一幕幕可歌可泣英雄主义史诗……     而普天之下,一个崭新的帝王出现了。

作家 肖申克117 分類 奇幻 | 131萬字 | 435章
第8章 赵诚说书㈠
  趙誠在見著了孛兒帖可賀敦之後,似乎就被人遺忘了,那位真正的主人成吉思汗酷愛狩獵還未歸,除了拔都偶爾來找趙誠閑聊一番之外,他實在是無聊透頂。  他早就拜托一位畏兀兒商人,將自己的一個口信和一封由劉翼代寫的家書帶回阿勒壇山。除此之外,他就整天在這大斡耳朵裡四處轉轉,跟他在阿勒壇一樣,還是無聊得很。
  某個寒冷的日子,他正盤坐在自己的氈帳裡品著畏兀兒人那裡買來的葡萄酒,玫瑰色的酒液倒入價值不菲的玻璃杯裡,將鼻子湊過去一聞,一股迷人的芬芳在鼻間回蕩。這是他“平生”第一次喝酒。
  “這畏兀兒,除了盛產精明的商人,恐怕這葡萄酒才是最有名的吧?”趙誠道。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王敬誠口中吟道,“葡萄、夜光杯、琵琶,皆是西域之風物,用來也是別有一番情趣。就是沒有琵琶歌女助興而已!”
  “正是,用這玻璃杯,在這苦寒之地飲此美酒,也是人生一大快事,只可惜……”劉翼道。
  他想到了自己人在此處,也是身不由己,可不是什麽吟風弄月的風雅之事,心中一股悲憤之情湧上心頭。
  “這酒太甜,沒有甚麽酒力,喝來軟綿綿的,我看還是喝白酒爽快。”何進卻反對道,他便找來河西產的曲酒,給自己斟上一杯,一仰脖子,便喝下一大杯。
  “何兄雖有好酒量,然而卻不知酒,真是可惜啊!”趙誠卻故作深沉,引得三人側目而視。
  “有什麽可惜的?”何進問道,“大口吃肉,大碗喝酒,才是我輩男兒的真本色!”
  “你對酒具如此馬虎,於飲酒之道,顯是未明其中三昧。飲酒須得講究酒具,喝甚麽酒,便用甚麽酒杯。喝汾酒當用玉杯,唐人有詩雲:玉碗盛來琥珀光。可見玉碗玉杯,能增酒色。你這一壇關外白酒,其實乃是河西之產,酒味是極好的,也夠烈,只可惜少了一股芳冽之氣,最好是用犀角杯盛之而飲,那就醇美無比,須知玉杯增酒之色,犀角杯增酒之香,古人誠不我欺也。”趙誠侃侃而談,眾人大吃一驚,卻紛紛點頭。
  只聽他又道:“至於飲葡萄酒嘛,當然要用夜光杯了。古人詩雲:‘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要知葡萄美酒作豔紅之色,我輩須眉男兒飲之,未免豪氣不足。葡萄美酒盛入夜光杯之後,酒色便與鮮血一般無異,飲酒有如飲血。宋嶽飛將軍詞雲:‘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豈不壯哉!”
  何進連連點頭,他雖自稱是武人,但也是讀過書的,嶽家軍的大名他也是聽說過的,聽得趙誠引證嶽飛的詩詞,“笑談渴飲匈奴血”一句,確是豪氣乾雲,令人胸懷大暢,也是說到他心底去了。
  趙誠喝了一口酒,又道:“至於高粱美酒,乃是最古之酒。夏禹時儀狄作酒,禹飲而甘之,那便是高粱酒了。劉兄、王兄、何兄,世人眼光短淺,隻道大禹治水,造福後世,殊不知治水甚麽的,那也罷了,大禹真正的大功,你可知道麽?”
  這三人很配合地齊聲道:“造酒!”
  趙誠大笑道:“正是!”
  趙誠又道:“飲這高粱酒,須用青銅酒爵,始有古意。至於那米酒呢,上佳米酒,其味雖美,失之於甘,略稍淡薄,當用大鬥飲之,方顯氣概。”
  何進道:“在下草莽之人,不明白這酒漿和酒具之間,竟有這許多講究,見笑了。”
  趙誠又道:“若是飲紹興狀元紅須用古瓷杯,
最好是宋初產的瓷杯,宋室南渡之後的瓷杯勉強可用,但已有衰敗氣象,至於金瓷,則不免粗俗了。飲梨花酒呢?那該當用翡翠杯。白樂天杭州春望詩雲:‘紅袖織綾誇柿葉,青旗沽酒趁梨花。’你想,杭州酒家賣這梨花酒,掛的是滴翠也似的青旗,映得那梨花酒分外精神,飲這梨花酒,自然也當是翡翠杯了。飲玉露酒,當用琉璃杯。玉露酒中有如珠細泡,盛在透明的琉璃杯中而飲,方可見其佳處。琉璃即西域玻璃,咱們喝這葡萄酒,用這玻璃杯也算是勉強而已!”  “公子這一番酒經,真讓人大開眼境啊!”三人佩服地五體投地,但是又很自然地問道,“公子又是如何得知這此學問的?”
  趙誠早知他們會這麽問的,他故作高深地大笑一番,不置一詞。每當趙誠掩飾說是書上所說的,那劉翼便不知疲倦地在趙誠的小型圖書館裡翻十遍,也無法找到真正的出處,久而久之,他們便認為這“長生天之子”的傳說,恐怕是真的,要不然,這個世界怎麽會有生而知之者?趙誠所言確是書上所說,只不過除了他,誰也沒有見過罷了。
  何進見趙誠說得很有道理,便將自己玻璃杯中的白酒倒掉,也給自己斟上一杯葡萄酒,學著趙誠等人的模樣,慢慢地品嘗。
  “這葡萄酒與烈酒不同,常飲有益健康,諸如養顏、消食,助血液運行之效。蒙古人喜歡豪飲,要是每個營地裡每年不喝死一個人,那是很沒面子的事情,然而卻落了下品,酒能養生與助興,在這大漠苦寒之地,烈酒也可抵禦寒冷,但萬事都須適可而止。”趙誠道,“過猶太不及也!”
  “公子放心,我等皆以公子馬首是瞻,不會讓公子為難。”王敬誠一馬當先地說道。
  趙誠心裡愕然,他只是就事論事而已,並沒有什麽別的意思,王敬誠三人全都想岔了,不過這樣也好,趙誠也就沒有更正自己的真實意思。
  屋外寒風凜冽,大帳內燃著火堆,一個煙筒從帳頂伸到外面,四人圍在火堆旁一邊品著葡萄酒一邊談天說地,倒也是十分愜意,渾然不管身在何處。
  正當他們談意正酣,忽然帳門被掀開,一個渾身毛茸茸的小東西竄了進來,一股寒風吹了進來,吹得那柴火堆中的灰燼在空中彌漫開來。眾人轉眼一看,卻不知是從哪裡跑來一隻猴子,躲進了帳內的角落裡,瑟縮發抖。猴子在這蒙古是個稀罕物,估計是哪個商人從天竺帶來的炫耀之物,這麽冷的天,這猴子渾身發抖十分可憐。
  帳門又被人從外面掀開,一個小孩跑了進來,他眼珠子亂轉,不管正行注目禮的四個人,搜尋著大帳裡的所有的角落,等看到了那隻躲在一角的猴子,臉上大喜,伸手便扯住拴在猴子脖子上的繩索,那猴子被他扯得齜牙咧嘴直叫喚。
  趙誠覺得很有趣,便道:“小孩,你知道你犯了一個大錯嗎?”
  那蒙古小孩轉臉打量了一下趙誠,口中很不屑地說道:“這是我的猴子,你管不著。”
  “你錯了,你知道這猴子的親戚嗎?他會來找你報仇的!”趙誠笑著道,他打量這小孩身上的考究的衣著,估計他也是某位那顏家的小孩。
  “猴子的親戚?”趙誠的話引得這小孩停下了腳步,“它能有什麽親戚,你認識嗎?”
  “我無緣認識,不過我倒是聽到過他的故事。”趙誠端著酒杯,“相傳它親戚是個很了不起的猴子,據說他會七十二般變化,神通廣大,能一個筋鬥翻過十萬八千裡,也能獨鬥天兵天將,更不必說海底的蝦兵蟹將或者深山中的妖魔鬼怪了。他姓孫,名孫悟空,或者叫孫行者、孫大聖。”
  小孩見趙誠說得有趣,臉上一片驚異之情,竟席地坐了下來,口中問道:“那這個孫悟空家在何處,什麽來歷?”
  “這說來話長了,一百天也說不完,改日我有空再跟你說!”趙誠端著架子,故意不說。
  “你就跟我說一說嘛,你若是說得有趣,我就賞你金子!”小孩哀求道。
  “這樣啊?那我就跟你說一段。 ”趙誠見這小孩這麽說,也就不再謙虛,試了試嗓子,便開始說書,“你是蒙古人,跟你說的太複雜,你也不懂,我就跟你說的容易懂點的。在我們漢人傳說中,盤古開天辟地,然後三皇治世,五帝定倫,世界之間,遂分為四大洲,咱們隻說這東勝神洲,傳說中此洲之海外有一國土,國近大海,海中有一島,島山有山,名喚‘花果山’。這座山山頂有一仙石,自盤古以來,每日受天真地秀,吸取日月精華,內中育有一胎,某日因風而化,從中化出一個石猴……”
  趙誠口若懸河,如這怯綠連河春天的河水一般滔滔不絕,他又是用蒙古人理解的直白的語言,將那個孫大聖的故事說得是天花亂墜,不僅讓這小孩聽得是兩眼冒星星,就是王敬誠這三人也是聽得津津有味。
  趙誠見天色漸黑,自己講到最後也意興索然起來,便說道:“那孫悟空這才學得一身好本事。欲之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行了,今天就講到這,下次再來吧!”
  小孩見趙誠說了一下午,心中雖然很不舍,但也知道不能太逼趙誠:“那我明天再來聽你說這孫悟空的故事,你可不要逃跑了哦!”
  “沒問題!”趙誠見這小孩還算聽話,一雙明亮的眼睛充滿著乞求之情,遂答應道,“我說了半天,還不知道你叫什麽名字,你是哪個那顏家的小孩?”
  “我叫忽必烈!”小孩自報家門。
  趙誠愕然。
   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手機用戶請到閱讀。
更多章節請下載APP
海鷗小說APP 海量小說 隨時隨地免費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