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秃子的诱惑下,大力在进货的时候,就进了假锅底料。建华不知情,没有细看,服务员也不明白,将锅底料放进去的时候,有的顾客吃了出来,觉得味道不对,顾客就问:“谁是老板赶紧出来!”建华说:“我是老板。”顾客质问建华:“你是老板,你怎么能不讲诚信呢?”建华糊涂了:“我怎么不讲诚信了?你能举例吗?”顾客说:“你看看你用的是什么料啊?这明明是假冒伪劣的。”建华说:“不可能啊,我们这有专门负责进料的人。”顾客说:“真有负责的人也不至于弄来假的了,你看看你的料,你自己看。”建华一看懵了,这料就不是真的,这是假锅底料啊!难怪顾客生气呢!一见建华不说话,顾客开始大闹起来:“这什么店啊?你这是开黑店呢!什么川味火锅正宗火锅,我又不是没吃过川味火锅!”建华说:“你别喊了,你这顿饭我买单了,你看还需要点什么?我在给你上点吧!”顾客在建华的百般安抚下,终于安静下来。建华让服务员给他给换了锅底料,这才一边吃着饭,一边嘟囔着,建华也不敢得罪人家,急急忙忙地给上了很多菜。建华非常生气,来到后厨找大力:“这批锅底料是不是你进的?”大力看着建华:“是啊,我进的料啊!怎么了?”“你从什么渠道进的料?”“正常渠道啊!”建华盯着大力:“还跟我撒谎!正常渠道能进这样的料吗?这分明是假的锅底料。”大力还想狡辩,建华说:“行了,你回去吧!你被解雇了。”大力说:“我也是刚开始,不是还不明白吗?”建华说:“我找你来就是要找一个明白人,能够做到诚信对待顾客的,可是你弄了这个假锅底料,顾客还怎么吃饭呢?”大力说:“我又不是故意的,我不能走。”建华说:“别的事儿都可以原谅,就是造假的事,不能原谅。尤其是在火锅店里,假的东西吃到肚子里了,人就会得病,你这就是害人,你知道吗?”大力很生气,可是又没有办法,心里恨三秃子,气得直骂:“这个三秃子太他妈坑人了!”可是又有什么办法呢?建华不让他在店里干了,大力只好垂头丧气地走了。建华吸取了这次的教训,决定不再招聘进料员了,她自己去进料。但是建华一直没想明白,那么认真的大力,怎么能进错料呢?冥思苦想间,小郭来到店里:“建华姐,这几天怎么样啊?”建华说:“别提了,刚才还在安抚客人呢!气死我了!”小郭问:“为什么事呢?”建华说:“你看,那个进料员,他怎么能进来假锅底料呢?这一批料都不能用了,都得废了重进。”小郭说:“假的?如果是造假的事儿,可就不能原谅了。”建华说:“是啊,如果食品都造假,这不是坑人害人要人命吗?”小郭说:“建华姐,你把这个情况再跟我说一说。”建华就把大力进的料给小郭看,小郭一看:“确实是假的,但这事儿您别着急,我查一查。”小郭在了解了建华店里的情况后,与同学聊天的时候,听一名同学说:“你不知道,现在卖假货的太多了,而且卖假货特别挣钱。”小郭说:“卖假货的还能挣钱?”同学就说:“你可能不知道,尤其卖辣椒面儿,那个利润太高了,能挣挺多钱。”小郭问:“你怎么知道的?”“我前几天去农村亲戚家串门,那个村子里专门做假辣椒面了,已经被工商局给没收了。”“原来是这样啊!我有个大姐,开了一家火锅店,也进了假料,顾客有意见,真是太坑人了!我对造假深恶痛绝。”小郭的同学说:“那个加工假辣椒面的加工点已经被端掉了,你放心吧!以后可能都不会再有假的。”小郭说:“那还是防着点儿好。”通过这次假料事件,建华又对火锅进行了改进,在底料上,建华不仅严格把关,而且将底料和调料进行了创新。她每天都要先检查底料,然后再进行翻炒,配好料后,让服务员端上桌。对那些调料,建华都摆到桌子上,让顾客自己去尝试,喜欢什么味道调什么味道,而且由原来的六样又增加到了八样。建华把辣椒、辣椒末、辣椒油,还有芝麻酱等,都放在了桌子上,让顾客自己去拿,这样很多顾客觉得到建华这里来吃饭,既方便而且价位也不贵,来的客人越来越多。大力被解雇后,暂时没找到合适的工作。大力有时还过来找建华,要求回来工作。可是,建华说:“你都已经被开除了,不要再来了。”大力却说:“不行,我觉得上次那件事儿吧,很对不起你,所以我现在就想,我还是要过来帮你,但是我不要你的工资。”建华说:“这怎么行?”大力很真诚:“真的,我不要你的工资,让我赎罪吧!”建华感叹道:“真是拿你没有办法。这样吧,你去农村到农民家里看看都谁家种辣椒,专门去收辣椒,回来之后我们自己加工。”大力兴奋地说:“这样就不能买假的啦!”“对呀,我们从地里摘辣椒回来再加工,再怎么说也不会是假的了。我们开火锅店,用的量大,一定要多用真的辣椒面儿,所以我们不去买加工的,就是我们自己做。”大力说:“这个方法好,我就去工作了。”大力去农村收辣椒,建华再也不担心进假料了。建华自己做火锅底料的想法,是在老家的时候看到的,虽然那时还小,但是印象很深。制作锅底料,就成了建华每天的工作。这一天,店里来了一位客人,说话带着乡音,建华一听特别亲切:“大爷,您是四川人?”“对呀,四川的。”大爷说。“我也是四川人。”建华就和大爷说上了四川话,大爷听了也亲切开心地和建华聊天。建华边说边聊,把火锅给大爷放好,然后又放上调料,大爷吃得非常开心,边吃边点头对建华说:“太香了!我真是好久没吃到这么好的火锅了,你让我找到了家乡的味道!”建华的心情也很愉悦:“难得您能高兴,这一顿饭我请吧!”大爷说:“能行吗?”建华笑:“有什么不行的,咱们开店,我请一顿饭有什么不行的?再说您还是我老乡呢!就当我招待我老家来的亲戚了。”大爷非常高兴地说:“那以后我经常来,你可不能不收费呀!”建华说:“好啊,欢迎您经常来。”大爷说:“好,等我老家的人来,我都给你领过来。”建华很开心,觉得自己能够找到一种家乡的味道,还能给那么多的人带来快乐,既工作又改善了生活,何乐而不为呢!火锅生意越来越火,建华忙碌中忽然想起,大院里的人们还没有吃到呢!建华征得李大妈的同意,组织大院里的人们来到火锅店。李大妈说:“建华,你这个行动可真让大妈感动啊!”“这是我应该做的。”建华谦虚着。“咱们大院里住了这么多人,大家从来没有在一起吃过饭。”建华说:“大妈,我在大院里大家对我关心太多了,我也没有什么可报答的,我们在一起吃顿团圆饭,就算我报答大家了。”大家都落座的时候,建华说:“我从四川来到这里,虽然生活坎坷,但是却得到了大家的帮助,没有你们帮助我,就不会有我们母子的今天,也不会有我开的这家火锅店,更不能让我们四川的风味在沈阳这座城市里落下脚。所以,我在这里敬大家一杯,祝福你们也祝福我自己,能够和大家融洽相处,能让我们的小店红红火火。”张少平说:“这些年我们是看着你走过来的,走到今天真的不容易。”建华说:“没有你和翠翠嫂子帮我,哪有我今天呢?还记得我刚来的时候卖雪糕,还是您帮我做的雪糕箱子和小推车。”建华说着,感动地流下了眼泪。小军在一边给建华擦去眼泪,建华开心地和邻居们一一碰着杯,喝着酒。这一天,建华喝醉了,她的眼前浮现出的一会儿是春生,一会儿又是国庆,可是建华却觉得,不管是春生还是国庆,眼前都模模糊糊,看不清真人,就像自己在梦中一样。可是让建华没想到的是,这一天,自己真就看到了国庆。国庆今天回来,正遇中玲要进城送菜。中玲问国庆:“哥,今天不回去吧?”国庆说:“我在家休息一天,这两天刚结束新路的巡线工作,工长让我回来歇两天。”中玲说:“那你陪我进城送菜吧!”“好啊,我跟你去。”中玲和国庆把菜送到指定地点后,中玲说:“哥,我带你去一个地方。”国庆问:“去哪儿?”中玲说:“去了你就知道了。”国庆和中玲来到火锅店门前时,国庆问中玲:“火锅店难道是建华开的?”中玲答:“哥,你真聪明。这个火锅店就是建华开的。”“建华真厉害,我就这段时间没回来,建华居然将小吃部开成了火锅店了。”中玲和国庆走进火锅店,小军眼尖,一眼就看见了国庆。“国庆叔,你来啦!”小军将国庆和中玲迎进店里,建华迷迷糊糊地问:“谁来了?”小军说:“国庆叔和中玲姑姑来了。”建华说:“谁是国庆啊,我不认识。”中玲问小军:“这得喝多少酒啊?连我哥都不认识了。”小军担心建华再喝下去,会出危险,对国庆说:“叔,正好你们开车来了,把我妈送家去吧!”大家连拖带拽地把建华扶上了车,国庆开车送建华,建华坐在车上,一路上手舞足蹈地说:“我再也不是穷人了。”国庆说:“对,你已经是富人啦!”建华不爱听了:“怎么说话呢?我不是富人,我就不是穷人。”建华一会儿哭一会儿笑,国庆说:“建华,你怎么能喝那么多酒啊?”“我喝多啦,我高兴啊,我愿意呀,我就是想多喝一点,我有酒量。”国庆把建华送到家的时候,李大妈和晓杰,还有张少平一家也都回来了,建华还在醉酒中,一会儿唱一会儿哭,国庆对李大妈说:“女人喝多了酒,怎么是这样啊?”“难得建华今天放松啊,我还是第一次看到建华这么开心,这么放松。”国庆说:“我真是不放心。”李大妈说:“有什么不放心的?有我呢!你和中玲放心地回去吧!”中玲拽着国庆的手:“哥,回去吧,建华姐不会有事的。”李大妈说:“一会儿天黑了,回去慢点儿开啊!”告别李大妈,国庆和中玲开车离开了。国庆在路上埋怨中玲:“就是你磨蹭,不然咱们早点儿去,建华也不至于喝这么多酒。”“哥,一看你就心疼建华,谁还不能喝点酒?建华姐不是高兴吗?”“高兴也不能把自己往死里喝呀!”国庆反驳。“人生难得几回醉呀,你就让她醉一次吧!”国庆叹一口气:“没有办法,女人嘛,不可思议呀!”国庆和中玲的车在路上行驶着,越走越远。春夏秋冬,周而复始。一年又一年的时光过去了,弹指一挥间,新的一年又到来了。这一年,小军考进了重点高中,建华非常高兴。小军开学后,直接找到了老师:“老师,我想求你一件事儿。”老师问:“什么事儿,你说吧!”“我想住校。”“你是本地学生,怎么能住校呢?我们学校的宿舍都给外地学生安排的。”“老师帮帮忙吧!我回家学习不方便,您不是希望我取得好成绩吗?”老师说:“对呀,哪个老师不希望学生取得好成绩呢?”“可是我回家环境不好,影响学习。”“你家环境不好?没有地方住啊?”“有地方住,但是住的环境不好。”老师说:“行,我帮你问问。”在小军反复与老师沟通后,就这样,小军成了学校的住宿生,在学校住校,每个月回家一次。小军回来和建华说的时候,建华心里不高兴:“你怎么能住校呢?妈妈每天看不见你,不给你做早餐,你早晨能吃饱吗?”“学校有餐厅,我在学校吃不是一样?”“你长大了,真是没拿你没有办法。”李大妈听到了母子对话,就问小军:“你在学校住,你妈每天看不见你,她会想你的。”“奶奶其实您不知道,我住校的原因,一是为了安心学习,二是我不想让我妈在开饭店的时候分心。我妈一天在火锅店忙成那样,还要照顾我,我是怕她累着。”李大妈说:“这孩子可真是太懂事了,奶奶支持你。”小军回学校的时候,建华坚持去送他。小军觉得很烦:“妈,你快忙你的吧,我又不是小孩子,我自己回去能行。”建华说:“不行,离家这么远,妈怎么能放心呢?”小军回到学校时,已经进了大门,建华也要跟进去,学校的保安就是不让她进去,建华恳求着:“让我进去看一看孩子在学校学习的环境。”保安说:“学校规定不让家长进学校,都进来学校不乱了吗?都没法管理了。”“你就让我进去吧,我不是不放心孩子吗?”“晚上孩子在学校都挺好的,你就放心吧!孩子交给我们你还不放心吗?谁家没有孩子啊?”建华一听也对,既然这样说了,只好在大门外看着小军拎着各种物品进校园,建华在学校大门外站了很久,直到看不清小军远去的身影。建华从学校回来的时候,感到是那样的落寞,觉得很孤独。小军一直跟在自己身边,可是现在小军去住校了,一个月回家一次,让建华觉得很不习惯,有几次建华在屋子里就喊小军,可是却没听到小军的声音。建华才恍然大悟:小军在学校住校了。小军住校不久,建华回到家里,接到了通知。建华问李大妈什么通知,李大妈说:“棚户区要拆迁了。”“真的嘛?这一片棚户区很大,政府能拆迁吗?”“是真的,这次咱们政府下了大力气了,要把咱们这一片都拆迁盖高楼。我们就要住高楼了。”建华非常兴奋,和李大妈一直聊着住高楼的事。建华每次从街上的高楼大厦中走过,都会憧憬着自己能有一天也住在高楼里。每个夜晚,看着高楼里星星点点的灯光,再看看那些低矮的小房,建华更激发了奋斗的想法,为了早一天进高楼,奋斗永远没有停止啊!想着想着,建华的情绪忽然就低落下来。李大妈看出了建华的情绪变化:“怎么不高兴呢?”建华犹豫着不说。自己没有户口怎么能分房子呢?这房子是李大妈的,自己凭什么跟着住高楼啊?“大妈,以后我和小军会自己买房子的。”“你买什么房子啊?我到哪里你和小军就跟到哪里!”两人正聊着,陶翠翠来了。大妈说:“建华没有户口,分房子就怕不给分,建华发愁呢!你劝劝她。”陶翠翠对建华说:“不给分房子能行吗?去找房产部门问问。”建华说:“这怎么能行吗?”陶翠翠肯定地说:“能行。”陶翠翠回家告诉张少平建华为房子发愁,自己给出主意的事,说话时有些洋洋自得。张少平对陶翠翠说:“你还能行不?这都是什么时候了?你怎么给建华出这个主意呢!”陶翠翠说:“我这是为了建华好,我又不是为了自己。”少平说:“你自己也不应该这样,要是为建华好,你应该想别的办法。”李大妈觉得建华的问题一定要解决好,不然影响建华的心情。于是,李大妈直奔派出所,准备找许所长商量。到了派出所,看到熟悉的民警,大妈问:“许所长呢?快帮我找一下。”民警说:“大妈,你真是太落后了,啥消息也不关注。许所长已经提为许局长了。”李大妈一听:“这可太好了!我去公安局找他。”李大妈出了派出所,直接奔了分局。门卫告诉李大妈:“许局长外出了。”“我就在这等了。”李大妈不等到许局长决不能回去。在分局大门口等了一个多小时,许局长终于回来了。远远地看到李大妈,亲切地喊:“大妈,您怎么来了?”李大妈说:“我来找你有事啊!你都当局长了,我还不知道呢!”许局长说:“大妈,都怪我,我应该早点跟您报告一下。”大妈笑:“你都当局长了,还跟我报告,我得给你祝贺呀!”局长说:“祝贺什么呀,都是为人民服务,就是工作地点不一样。”大妈说:“你还谦虚呢!行,不说了。说正事,我来找你帮忙来了。”“快说说,看看我能帮上忙不?”“我闺女建华没有户口,分房子成了问题。你得帮帮他们。”许局长说:“大妈,您别着急,我帮您咨询一下,您到我办公室等我。”李大妈跟着许局长来到办公室,大妈坐在沙发上等着许局长。许局长给房产部门打电话,对方非常客气地说:“您有什么事儿就说吧,看看我们是否可以帮忙。”许局长说:“如果一位住户在棚户区的房子里住了很久,但是户口一直没上上,分房子的时候有什么说法没有?”房产局的人说:“如果要是按照政策的话,他在这住的时间达到了一定的年限,虽然没有房票,那一段棚户区都没有拆迁,如果家庭确实有困难,我们可以照顾他。还有,政府对于棚户区的改造,是改善人民的居住条件,不是让现有的住户无家可归。”许局长一听非常开心,放下电话立即告诉李大妈:“您回去告诉建华,她可以分到房子。”李大妈激动地握着许局长的手,刚想喊小许,转念一想,现在小许已经是局长了,那么称呼不对,于是李大妈说:“许局长,你是我们的恩人,我也替建华谢谢你呀!”“大妈,老百姓有困难,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我们能帮就帮一帮,您不要客气。”出了分局,李大妈一路哼着歌回家了。建华回来,还没进门就听到大妈在唱歌。“大妈,您唱歌唱得这么好,有什么开心事啊?”“当然是开心事啊,你可以分房子啊!”建华激动地抱住李大妈:“真的吗?太好了!”“知道是谁给我咨询的吗?我找许局长了,他给咨询的呢!”建华疑惑地问:“许局长?”“对,就是原来的许所长,现在是许局长了。”“是吗?我看许所长那人挺好的,那么诚心诚意的帮我们,这样的好人,一定会有好报的。”“那你就谢谢他吧!改天请他吃一顿饭,请他去你饭店去吃。”“当然要感谢啦!”建华开心地说。“可是,我以前多次请他吃饭,我说现在生活条件好了,感谢他救过我,可是许局长却拒绝了。”“这次你再试试。”李大妈建议道。建华问到了许局长的电话,邀请他到火锅店,却被许局长拒绝了。建华着急:“局长,你帮我这么大忙,我请你正常啊!”“这算什么帮忙?按照政策你应该得到的。对了,跟我也没有太大关系,我不就是打电话给你问一问嘛!”无论建华怎么说,就是请不出来许局长。于是建华说:“我一定会记得您的这份恩情。”“都是应该做的,别想太多,把饭店经营好,让李大妈晚年生活幸福,我就放心了。我还有事,不聊了。”许局长放了电话。建华感动,手里握着话筒,很久都没放下。没有请到许局长吃饭,建华就觉得没能报恩,心里感到不舒服,又跟李大妈说:“大妈,您去帮我请请许局长。”“小许他就是那样的人,我认识他20多年了,他心里就是想着老百姓。咱把店开好,对小许就是最好的感谢。”建华听了大妈的话,非常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