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贞淑的女子就行,不求家世。186txt.com 华姨娘没有子女可操心,在京中也就古家这么一门算是亲戚,因此少不得将卓氏的烦心事也兜揽了些。这次让古宜进曾家的族学也是她的建议,只怕日后更有许多要操心的地方。 华姨娘想了想,便打算去薛太太那里瞧一瞧。 贺大太太也在明晖堂,桌上放着一封才拆过的信,两人正议事。见华姨娘来了,只点点头,继续她们的讨论。 薛太太道:“算算日子也还有两个来月才到,那时候正冷。得收拾一处暖和的屋子让她们住着才行。” 两位当家太太商议的是关于府里的大姑太太曾绮年底回家省亲的事。大姑太太是秦老夫人的第一个子女,比曾谕大老爷长两岁不到。嫁了信阳府的徐家。如今徐家都在云南的任上,每年回一次京,大姑老爷要述职,大姑太太自然就是回来看望老母亲。 为了接待曾绮大姑太太,每年都将两位当家的太太累得死去活来。薛太太到底要年轻几岁还勉强能撑得住,贺大太太是每次他们一走就要病上半个来月。 这烦恼的事又找上他们了,贺大太太只觉得头疼,往年他们徐家都是住在敷春堂的,今年偏偏给了薛家住,看样子只有重新挪地方。 “要不让他们住大太太那边吧?” 贺大太太忙摆手说:“得了,我还想清静呢。弟妹接待惯了,大姐好像也喜欢和你亲近。还是让她住在这边吧。” 薛太太听了这话却觉得心酸,大姑姐不好伺候,每年贺大太太都(吼着是将这个包袱扔给她,可今年到底有些不同。薛家人住了进来,毕竟有些不方便,颇为难说:“我们这里要小一些,再说敷春堂已经住不下了。想来想去,还是找不到合适的地方。只好请大太太帮忙。” 贺大太太想了想方说:“沉心堂后面还有五间屋子,不如收拾出来让他们住吧?” “哪里够呢,再说又当着穿堂,风大,别说我们,老夫人第一个就不答应。冻坏了她宝贵的外孙外孙女,谁担待得起。我倒觉得鹂哥儿那边的院子大,鹂二媳妇住着也空荡荡的,不如收拾出来让他们过去住着。” 贺大太太便道:“只怕她不答应。” 薛太太笑道:“就要大嫂过去说了。” 贺大太太心里有些不舒坦,可眼下也实在想不出更好的地。鹂哥儿媳妇移出来,暂时住在她的院子里能勉强应付过去。看样子,今年就将这个包袱扔给她了。 贺大太太此刻就觉得身上不舒服了,实在不行到时候她装病不出门,让薛太太自个儿应付那个磨人的大姑姐去。 p.s:厚着脸皮求收藏呀,还没放入书架的请赶快! 第五十五章 妙真 更新时间2015-1-13 10:03:39 字数:2174 应付了卓氏的事,薛愫便抄起经书来。 虽然以前从未做过,不过倒也不是什么为难的,倒也随心应手。 还不到二十二,就已经抄写完毕。后来送至秦老夫人处,秦老夫人翻看了一回,很是满意,随口夸赞道:“到底是个灵透的孩子。这字写得也好,工工整整的,一看就知道恭敬虔诚。” 薛愫笑道:“我还怕自己写错了。” 很快的就到了二十二这一天,淑苓要陪着秦老夫人礼佛,薛愫和薛忆姐妹俩在薛太太房里用了早饭。又嘱咐了薛恒几句,这才到沉心堂。 秦老夫人出门,贺大太太和薛太太要去相送。 秦老夫人却阻拦道:“你们家里都有事,忙不过来。我看这次就不用跟去了吧,让两个丫头跟着我就行。我小住几天就回来。别担心。” 薛太太又一番嘱咐淑苓和薛愫两个。说来这还是薛愫跟着秦老夫人第一次上庵里去,上一世根本没有过的事。原以为重活一世就是将以前的事经历一遍,看样子到底有些不同。不过若是这一生她也躲在薛忆和伯娘的后面,只怕也没什么改观。 车轿早已备好,秦老夫人扶着两位太太的手上了轿子。薛愫和淑苓俩坐了后面的一辆素盖的翠幄油璧车。后面还有一辆坐着流苏和闻莺。以及同去的玻璃和如因。后面还有一辆驮轿,坐着的是钟妈妈。 薛愫从纱窗张望着外面的景色。时值金秋,田里有赶着收获的农夫,不时的还能看见耕牛走在田埂上,一派自然的野趣。让养在深闺里的薛愫觉得处处都很新鲜。 看了一会子,又听得淑苓咳得厉害,赶紧放下了帘子,端坐好。 “苓姐姐,你不要紧吧?” “哎,哪年不折腾。我都习惯了。我给你说呀,白水庵里有个小师傅叫妙真的可有趣了。回头我们逗逗她去。” 淑苓那天真烂漫的样子还真有几分可爱,只是因为病痛的关系,脸色显得有些苍白清瘦。娇娇弱弱的,似那三月中枝头上的娇花,忍不住想让人去呵护。 “妹妹在想什么?” 薛愫微怔,听见淑苓问她才回过神来:“没想什么。” 好不容易上了山,白水庵在半山间。 老庵主早早的就得到了消息,听说秦老夫人要来,遂率领弟子开了山门,亲自来迎接。 等到秦老夫人落了轿,老庵主圆通走至轿前,替老夫人打起了轿帘,恭迎她下轿。 秦老夫人倒也不惊讶,含笑着双手合十行了个礼,扶着圆通的手缓缓下了轿。后面随行的丫鬟玻璃和如因忙赶了上来。 淑苓和薛愫俩,由丫鬟搀着也下来了。 圆通引着众人进了大殿。 薛愫一一看去,那些泥金的菩萨个个宝相庄严。还来不及挨着打量,只见小师傅们搬了蒲团来,秦老夫人在前面已经跪下了。淑苓也跟着要跪,薛愫不敢迟疑,也忙随礼。虔诚的拜了菩萨。 等待跪拜完毕,圆通陪着秦老夫人她们在偏殿喝茶,又见薛愫面生,不免多看了两眼。秦老夫人连忙引荐:“这是我们二太太娘家的侄女。” 圆通上下打量了了一番,方笑说:“这位小姐生得可真是标致。” 被一个出家人这么打量称赞,薛愫觉得怪怪的,被称赞了也丝毫感不到高兴。 知道曾家的女眷要来,庵里疏忽不得,早早的就准备下了一座极清静的院落,让人打扫得干净整齐。秦老夫人住了上房的三间屋子,薛愫和淑苓俩倒不愿分开,住了东厢的一间宽阔的屋子。小小的一处院落,院中两棵高大的银杏树,此刻树叶已经全黄了。落了一地的树叶,没人打扫,倒更添了一份静谧之美。 “曾小姐!曾小姐!” 薛愫心想这里个个都言语不多,是谁这么聒噪。淑苓扭头和薛愫笑说:“必定是妙真小师傅来了。” 不多时,只见她们的房门口出现了位高高壮壮的尼姑,灰色的尼袍,浆洗得已经有些发白了,戴着同色的帽子。圆圆的脸,大大的耳朵,生的白白壮壮。手脚也都极大。 淑苓上前笑说:“我又来了,倒好久没见你。怎么不到我家去?” 妙真笑道:“师父管得严不再放我随便下山。” 淑苓道:“那可不大好,我还想你吃你做的馒头呢。” 妙真立马道:“知道曾小姐喜欢吃,我一早去就跟着磨面,蒸了一大笼。这就去端两盘来给小姐吃。” 淑苓忙摆手道:“算了吧,这会儿我不饿,过些时候再说。” 妙真又拉淑苓:“我们去捡白果。” 淑苓想到那白果有一股臭味就不大喜欢。不过本来是出来散散心的,倒答应了下来,回头又叫薛愫。走出了房门,妙真抱着院子里碗口粗的银杏树猛摇,树叶像一只只振翅的枯叶蝶纷纷而下。有白果砸到了妙真的头,忙捂了头,叫了一声“哎哟!” 不过并不放弃,绑好了裤腿,准备爬树。 薛愫在下面和淑苓:“我们要这果实干嘛?” 淑苓笑道:“我当然不要,不过她硬要摘给我们,就被辜负她的好意吧。” 别看妙真生得有些壮硕,身手却不错,几下就爬到树中了。得意洋洋的冲淑苓她们挥挥手,“曾小姐,上面有好多,我这就摘一大把给你。” “那多谢了!”淑苓冲她喊道。 妙真便开始摘果实,哪知妙真的师父圆空突然来了,正四处找她:“妙真呢,她有没有跑来找曾家小姐?” 淑苓偷偷的指了指上面。 圆空气呼呼的说道:“人也不小了,天天就知道玩。水也不担。”找了根竹竿就要上前我将她捅下来。 妙真大叫:“哎哟,曾小姐,你别催我!” “丢人现眼的,就知道玩。爬那么高做什么,快给我下来。” “师父,你老人家怎么来呢?”妙真暗叫不好,垂头去看的时候,头上的帽子便掉了下来,正正的打在了圆空的脸上。圆空气红了脸:“你再不下来,回头罚你浇菜园去。” 妙真却笑道:“师父我这就下来,你不用罚我,也是我浇菜园。”说着极其利索的爬了下来。手背上多了一道殷红的口子,可能是刚才在树上被划伤的。 (求收!) 第五十六章 女神医 更新时间2015-1-14 10:02:05 字数:2102 妙真自然少不了被她师父一顿训,后来被她师父给拖走了。 淑苓笑着和薛愫解释:“她在妙字辈里排行第六,因为身材健硕,力气又大,管了厨房里的事。担水劈柴,耕地除草无一不能。我每次来庵里她都跑来和我玩,做的馒头还不错。再加上没什么心眼,爱说爱笑,问什么答什么,实在有趣。” 薛愫记起来了,上一世,白水庵里的师傅们总会到曾家去和秦老夫人说佛法,淑苓和一小尼姑倒谈得拢,年代久远她几乎都快忘记了,原来就是妙真。 淑苓陪着秦老夫人要参加早晚课,薛愫既然跟来了,自然也是一直陪在旁边,处处倒也虔诚。圆通师傅在秦老夫人房里讲佛家故事,淑苓张着耳朵听了半天,不免有些腻烦了,加上昨夜没有睡好,不免有些呵欠。 后来秦老夫人见她实在熬不住,便开口说:“苓丫头去小憩一会儿,不用在跟前伺候。” 淑苓觉得身上软软的,扶了流苏就出去了。这里两人还继续在说话。薛愫则静静的陪在老夫人跟前,两眼打量起这间禅房来。东面的墙壁上挂着一幅宽约三丈,长约半丈的杏黄缎子巨幅佛像群图。从莲台到衣袂尊尊宝相庄严。薛愫看着心中大为赞叹,要绣这么大一幅作品该要多久的时间,花多少工夫。 “愫姐儿你看这绣像如何?”秦老夫人也注意到了薛愫的目光。 薛愫含笑赞道:“当真是出家人好闲心,自然是精妙无双。” “要是让愫姐儿来绣这么一幅要花多久?” 薛愫一愣,这老夫人不会是要让她照着这像来绣一幅吧,绣制本身不是太难,可难就难在配色和上稿,没有坚实的功底是无论如何是做不出来的,因此有些为难道:“怎么着也得花上三个月吧。” 别人犹可,唯独圆通一脸的惊讶诧异,脸上写满了不可思议:“听说绣这幅是三个好手,足足绣了四个月。这些小姐说的三个月那要多少人来绣?” 秦老夫人笑道:“庵主不知,我们这位姐儿绣艺一绝,她说三个月,定是她能办到的事。” 圆通听说忙念弥陀:“没想到这位小姐还真是深藏不露的高手。说不定以后还有劳烦小姐的地方,还请小姐不要嫌弃推辞。” 不待薛愫表态,秦老夫人便替她说了:“庵主也太见外了,菩萨面前的事那是大功德,怎么能嫌弃,也不敢推辞。” 薛愫微怔,心想日后真的要她绣佛像么,人物最难绣,再说她从来没有绣过佛像,看样子刚才不该夸大其词炫耀了。似乎也没有她插嘴的地方。 这边秦老夫人和圆通已经没有继续聊佛家故事,而是在扯一些凡尘俗事。 只听得秦老夫人道:“临阳伯家的老夫人病了,有人荐了庵里的金丹。不知他们周家派人来取没有?” 圆通笑道:“来要了五粒,听说那位太夫人的病也好了。” 白水庵里有一位医术精湛的师父,法名圆静。她惯会制各种丸药,药效也神奇。京中一些富贵人家的女眷们生了病,无处求医的时候,总会请她下山去看看。不过这位圆静师父性格古怪,不轻易给人看病。总说她是个世外人,不该再沾凡尘。她要给别人看病,也得投了她的缘分才给人瞧。 薛愫在上一世就有所耳闻的。 “我们家苓丫头的这里又病了一个来月,总不见痊愈,这里稍微有些好转,我让她上庵里来,想着圆静师父给瞧瞧。不知方不方便?” 圆通道:“老夫人放心,我出面去说动师妹,她定肯。曾家小姐年纪轻轻,偏偏就落下了病根,若是不料理周全的话,只怕将来是祸患。” 秦老夫人皱眉说:“可不是,我总得给沈家一个交代吧。好不容易给她定了这么一门天定的好姻缘,不能白耽搁了。想着马上治好就好了,就怕他们沈家嫌弃我们苓丫头说要退婚。那我们苓丫头的脸面往哪里搁。” 薛愫一旁听着,心想退婚好啊,反正她淑苓姐姐又不喜欢这门亲事,将来还给曾家招来不幸,退了自然是最好不过。可是看秦老夫人这光景,断不会同意退亲,那么努力的想要维护,薛愫想,就是她磨破了嘴皮只怕也说不动秦老夫人改变心意。 圆通笑道:“说起沈家,对了,我倒忘了和老夫人说。他们沈家昨儿派人来说,他们太夫人明日要上庵里来做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