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人生还可以再抢救一下

"陈虹羽备受期待的“负能量”专栏首次集结成册,29篇刺痛人心的犀利好文,告诉你什么才是人生的真相!不是毒鸡汤,不是伪励志,不是世界很美好,不是人人都善良,人生需要揭穿,你要戳破它,认清它,然后抢救它,爱它。看清这个世界,做有效的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

第7章唾手可得毁掉欢愉
    01

    小时候玩电脑游戏,玩得最多的类型是角色扮演冒险。那时基本都是单机游戏,我喜欢过的有美国暴雪的经典之作《暗黑破坏神2》,国产的仙剑奇侠传系列、轩辕剑系列,日本Fal 公司旗下的伊苏系列、英雄传说系列、双星物语等等。

    因为课业比较重,平时都不碰电脑,要到周末才能玩一两个小时,加上没有攻略,常常遇到一个boss(怪物头领)怎么打都打不过,或者一处剧情卡了很久都不得要领的状况,一个游戏要好几个月才能通关。

    但还是乐此不疲。

    遇到打不过的boss,就死了又读档,死了又读档,重复几十次,直到打倒它为止。遇到卡住的剧情,就满地图乱转,和每一个NPC(非玩家控制角色)对话,直到触发推进剧情发展的关键事件。

    和同桌一起玩同一款游戏,两个人一到周末就各自苦苦钻研诀窍,上学后就在课间交流技巧,这样能让进度快那么一点。

    这样玩游戏,每一次打到隐藏剧情,都好像发现了新大陆一般兴奋;每一次通关,都好像经历了一段人生,恨不得泪流满面。

    其实想一想,再早一点的小霸王时代,一款超级玛丽就能让人从一个暑假期盼到另一个暑假,一个俄罗斯方块的掌机就能让人消磨若干下午。

    现在再也没有那种感觉了。

    经典游戏手机A**(应用程序)里都有移植,但我连下都懒得下。随便一款新游戏,网上一搜就能搜出若干篇攻略。每次打到卡住的地方,不再有跟它死磕到底的兴致,总是查查攻略便轻松解决掉了难题。再不济,还可以当人民币玩家

    。那些曾经要刷几个月才能刷出来的装备,现在可以花钱买咯。

    我好像却不再喜欢玩游戏了。

    02

    我会羡慕旧时的情谊。

    那时没有网络,没有电话,分隔的人仅仅靠书信或分别前的一句承诺维系。

    听起来很脆弱,却又很美。

    典故尾生抱柱里,这名被称作尾生的年轻人与恋人相约在桥下见面。尾生在桥下久等,突发大雨,河水暴涨,而因为那个约定,尾生未离开桥下半步,抱柱而死。

    若是现在,只用给对方打个电话说“喂,下雨了,桥要塌了,我去街对面的饭店等你”就可以了。

    还怎么成为被传颂千年的故事呢?

    爱情小说里,有一个狗血又经典的桥段,常常让读者心都揪痛:两人约好某日某时在某地见面。一人赴约,苦苦等候,另一人因突发事件不能前往。于是那个等候的人,只能焦虑地等了一整夜,那个不能赴约的人,只能急躁地担心了一整夜。现在嘛,也不过是一条短信就能解决的问题。

    不会再有这样的桥段出现了。

    因为我们那样容易就能联系上对方,我们变得连五分钟都不能等。和朋友约好去玩,只要到目的地没看到对方,就要迫不及待地给对方打个电话问:“喂,你到哪儿啦?”

    也正因为可以随时联系,守时也不见得那么重要了。

    因为改变承诺的代价那样低廉,我们变得如此善变。明明约好的事,提前两小时也能打电话通知对方:“喂,不好意思啊,我临时有事,就不去了。”

    网络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让联系变成一件不费吹灰之力的事。不用等十几天一次往返的书信,不用担心临时改

    变主意对方却不知道。

    好像却也让我们丢失了一些耐心和固执,变得麻木了。

    03

    我上中学时,学校里最好吃的食物就是炸鸡排了。腌好的鸡胸肉裹上淀粉和面包屑,放在油锅里炸到金黄,再刷上辣椒、花椒、孜然粉,一口咬下去,可以满血复活再做十张卷子。

    可它也是最奢侈的食物。

    读书的时候真馋啊,课间饿,放学饿,连上课时也饿。

    学校里的小卖部有不少零嘴,干脆面、辣条之类是最好的,便宜又多,够消磨半节课了。实在饿得不行,食堂的甜玉米、烧卖、蒸饺足以充饥。

    大多数时候,我们也是在课间吃这些平民食品。

    可一旦吃了小卖部的炸鸡排,就忘不掉它的味道。

    干脆面、辣条、玉米、烧卖、蒸饺都失去了滋味,没有什么能跟鸡排媲美。可鸡排又那么贵,一个鸡排能顶食堂一份正儿八经荤素套餐的钱,还根本吃不饱,只能解馋。

    贯穿我和我的朋友们整个高中生涯的主要矛盾,是想吃鸡排和吃不起鸡排间的矛盾。

    说吃不起也不准确,只是怎么说呢,太不值了。那么多钱,换来的只是三五分钟稍纵即逝的快乐。就好比拿一个月工资去吃顶级大餐,也不是吃不起,就是这些钱明明可以干更多其他的事。

    何况顶级大餐吃一次也就算了,鸡排是天天都想吃。

    我和同桌,也是高中时期的好友渐渐形成了一种鸡排价值观。

    每天,只要花钱,我们就会折算成鸡排。

    “今天买了支超贵的水笔,够吃三个鸡排了!”

    “你买那本参考书了么?贵死了,要五个鸡排啊!”

    “学校凭什么让我们都买校服啊,这

    校服这么丑,还不如买二十个鸡排!”

    那时的零花钱,除了必须的吃饭、买杂志、买文具,大概够让我每天吃一个鸡排的。而如果我选择了每天吃一个鸡排,就势必要抛弃一些其他东西,像好看的饰品,不想骑车或赶公交时打车上下学的车费。

    这些都是奢侈的,我需要在鸡排和它们之间做出取舍。

    我们不能每件奢侈的事都干。要是想买的饰品就能买,想打车上下学就打车上下学,想吃鸡排就吃鸡排,那就不是普通孩子的青春了。

    我和好友,每天都在今天到底要不要吃鸡排的挣扎中度过。吃鸡排对我们而言,真是太诱惑了,可吃完后什么也不会留下。倘若我们能存下每天吃鸡排的钱,一两个月后或许就能买更心仪的大物件,比如那个Mickey 的书包,比如喜欢的全套漫画。

    偶尔我发表了小文章,能拿到百十块稿费。这时我就会非

    常豪气地对好友说:“走,请你吃鸡排,两个!”最堕落的享受就是,一口气吃两个鸡排。一次吃一个鸡排是远远不够的,刚把馋虫勾出来,就吃没

    了,只能小心翼翼地一点一点吃。而一口气吃两个,实在非常令人安心。当吃第一个时,因为知道还有第二个在等着自己,就能毫无顾忌地大快朵颐。

    当时的梦想是等有钱了,要一次吃五个鸡排。

    工作后,我再也没有吃到那么好吃的鸡排了。有一次回老家,我去了学校的小卖部,鸡排还在卖。对于有了固定收入的我而言,就算是买一百个鸡排也没什

    么大不了的,可我连五个也没买。我只买了两个,并且只吃完一个。我觉得它又咸又干,

    要不是开在学校可能早倒闭了。当然也不排除它确实没有几年前好吃的可能。

    但我想,变得更多的,应该是我吧。

    我不再需要Mickey 的书包,喜欢的漫画想买就能买,苦恼仅来源于国内鲜有正版。学生时代觉得奢侈的一切,在现今看来,都是平庸甚至廉价的。

    而我始终也没找到能够像鸡排那样帮我衡量一件事物价值的替代品。

    一件大衣相当于几百个鸡排,一套化妆品相当于上千个鸡排,一台车相当于几万个鸡排——这样的衡量,一点意义都没有,也并不能让我感受到那种因为买了它们就好像少吃了好几个鸡排的捶胸顿足。

    那种非常非常想要某样其实并不昂贵的东西的欲望,已经没有了啊。这样简简单单,稍微跳起来一点就能够到的快乐也没有了。

    04

    可是,就算没有了非常想要某样普通事物的欲望,我也并没有比连鸡排都不能放肆吃的学生时代更快乐。

    只要努力工作挣钱,成人后应该都能眼都不眨地买下学生时代奢望的一切。毕竟学生时代的欲望那么便宜,无非是几个鸡排,几枚blingbling 镶了水钻的发卡,艾格的连衣裙,小熊维尼的衬衫,喜欢的明星的专辑写真,偶像的演唱会门票……

    可它们在时光中渐次失去吸引力,即使买下,也无法带来像以往那么多的快乐。那种垂涎已久、省吃俭用、终于拥有的快乐,像是老旧房屋里蒙尘的灯光,正越来越黯淡。

    这也算是青春遗憾的一种。当我们能一口气吃五个鸡排时,我们没那么多钱。当我们有了钱买一百个鸡排时,我们连一个鸡排也不想吃

    了。

    (本章完)
更多章節請下載APP
海鷗小說APP 海量小說 隨時隨地免費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