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孙冲李承乾

在李世民的御花园煮火锅是一种什么感受?长孙冲表示,其实也没什么好的,也就里面的龙鲤不错。于是,至此长孙冲开启了一段“熊”霸天下的征程。熊出了大唐盛世,熊出了万朝来拜,熊出了日不落帝国。

作家 已根 分類 历史 | 95萬字 | 331章
第十五章 坐而论道
    第十五章   坐而论道

    长孙冲稚嫩的嗓音的飘荡在大殿之上,无异于震耳发聩。

    一边是朝堂未来的中流砥柱;

    一边是当今朝堂权柄最大的那一拨人。

    双方的僵持不下,注定了这场太学之争会遍传天下。

    李世民揉了揉眉心,有些头疼。

    怎么这事儿还越闹越大了呢?

    这会儿,长孙无忌也有些心虚的弯腰,在长孙冲耳边问道:

    “我说儿子,是不是找个台阶就行了,这温太傅可是前朝状元,还是...”

    长孙冲剐了自己老爹一眼,突然大声道:

    “什么?”

    “原来父亲你也觉得这温太傅不过半吊子读书人啊,原来你们都觉得这太学早早的就成了垂钓功名利禄的肮脏学堂了啊?”

    “英雄所见果然略同!”

    长孙无忌脸色颤抖,拳头握得发青,身后一帮中枢大臣也是面面相觑。

    果然坑爹啊!

    现在连自己这些叔叔们也都要坑了?

    长孙无忌骑虎难下,面对温太傅怒气冲冲的目光,索性舍了脸皮不要,呵斥道:

    “那是自然!我儿说得在理!”

    李世民眼神古怪,已经约莫猜测到了什么。

    反而是温太傅咬牙切齿,狠狠道:

    “好,那我倒要瞧瞧指挥使大人有何见教!”

    长孙冲也不客气,席地而坐:

    “那我也不欺负你老小子了!”

    “此前闻言陶渊明《桃花源记》一篇,我们就以此论道,可否?”

    温太傅眉头一挑,脑海中瞬间将《桃花源记》所有信息闪现脑海。

    胸中把握大长。

    这《桃花源记》乃是温太傅当初成名之学,算得上当世解惑此篇的大家之一了。

    用这篇文章论道,与输何异?

    温太傅冷哼一声,轻轻坐于李世民身侧,脸色淡然。

    论证一触即发。

    长孙冲率先开口道:“《桃花源记》是何人所作?”

    温太傅不知道长孙冲何出此问,却还是答道:“陶渊明陶公是也!”

    “何出此篇?”

    “自然是归隐田园,向往太平之作?”

    “如何解读?”

    “即是陶公对美好事物心生向往,又是对官宦生涯的摒弃和淡泊。”

    说罢,温太傅稍稍酝酿措辞,又道:

    “此前我教导太子此篇,便是为了在太子心中种下信念。”

    “天下百姓安平享乐、百姓丰衣足食,这是对君子的要求,更是对君王的要求。”

    “如此,可有何问题?”

    温太傅话音刚落,身后一众士子纷纷点头。

    这番言语,可谓滴水不漏啊!

    再者《桃花源记》此篇,为后人专研不下百遍,早已领会陶公意图,哪还会有什么症结所在。

    这长孙冲,必然输掉了!

    李世民微微点头,显然认可。

    长孙无忌皱着老脸,有些坐立不安。

    然而长孙冲却是丝毫不掩饰言语间的讥讽。

    “荒谬!”

    “只观表面而不求其次,只知盛世之言,不知乱世之祸,无非是想麻痹自己,不愿面对现实罢了!”

    众人齐刷刷望来,神色各异。

    长孙无忌更是担忧的看着自己儿子。

    然而长孙冲岿然不动,继续道:“我且问你几个疑问。”

    温太傅冷冷的看着长孙冲,认定长孙冲不过是黔驴技穷,垂死挣扎罢了,“尽管发问便是,老夫答不上来,任由处置!”

    长孙冲冷笑道:“此篇武陵人作于何时?”

    温太傅随口便道:“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自然是晋太元中了!”

    “因何有此处桃花源?”

    “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当然是为了躲避战乱了。”

    “村中人对外界可有认知?”

    “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他们与外世隔绝,当然没有丝毫认知了。”

    “那我再问你,前文有说‘男女衣着,悉如外人’是为何?”

    “这...”

    长孙冲继续道:“秦时之际,平民以皂以为主,三层叠加,层层露领,宽松无比。而后世汉、魏晋之后,百姓服饰已经大有改观,多以类胡服为主,又以黑色为多。”

    “那为何这避世不出的村民,会与外人衣着一致?”

    温太傅眉头紧皱,正要反驳两句却听长孙冲又道:

    “既出村中,一路皆有鱼人标记,可为何再去之时,标记依然存在,可那桃花源,却消失了呢?”

    “还有那太守、刘子骥等人,为何苦寻无果?”

    “一处小小桃花源,当真凭空消失了吗?”

    温太守终于慌张起来,额头有细汗密布。

    求学求学,所求之学,自然是以前人笔记注札为主。

    从温太傅的老师那里,学的就是陶渊明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再说了,结合陶公此人喜好田园,淡泊官场的秉性,后世人也都知会赞叹一声高尚之士,哪里会去注意到文章的内容有误?

    别说温太傅了,就是李世民和一干士子也都眉头紧锁。

    如此一说,倒真有些道理啊!

    难道前人剖析...都是错的?!

    长孙无忌也是听的一愣一愣的。

    唯有温太傅连连摇头:“不是的!不对!”

    “此篇乃陶公杜撰所成,并非真人真事,自然不会求证太多!”

    “或许...或许陶公笔误也说不定!”

    说到最后,温太傅也感觉非常荒谬,偏偏长孙冲说的在理。

    后来,甚至连长孙冲的眼睛也不敢去看了。

    长孙冲淡然一笑,仿佛看傻子似的看着温太傅。

    此人求学严谨不假,可是太拘泥于章程了,所以向来古板呆刻,一时间哪里接受的了这等打击。

    终于,李世民也忍不住好奇心,从主位上起身好奇的问道:

    “如此说来,此篇章果真有误吗?”

    “指挥使,可否为朕解答一番?”

    说完,一众士子和太傅纷纷望来,房玄龄等人也是竖起了耳朵。

    长孙冲却是摇了摇头道:“我怕啊,你们只听得进盛世和乐,万朝来拜的假象,听不进乱世灾祸、流离失所的事实真相。”

    “或许还真应了那句老话了。”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更多章節請下載APP
海鷗小說APP 海量小說 隨時隨地免費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