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辅和次辅若是不表态,哪有几个御史敢说话。 “之后你再去见见慕公公,他老人家是个通情达理之人,只要你态度诚恳,他不会同你过不去。” 兰沁禾垂眸,“但不知这态度如何才是诚恳。” 殷姮微微抬了左手,比了个五。 这不是扰乱朝纲的事情,慕良不会放在心上,这个数字让他闭起眼睛来,不算难。 “剩下若是真的还有不明事理、打定心思同你过不去的,我会想办法,你不必担心。” 几个御史的折子罢了,压下来就是。 兰沁禾听完这套环环相扣的法子,半是钦佩地笑着摇了摇头,“殷姐姐如此帮我,沁禾实在感激不尽。” 她起身,“不过我事先答应好了李祭酒,后日早朝,还是先将实情告于圣上,一切等圣上裁决后再议。为官处事,尽人事听天命而已。” 殷姮被拒绝了也不恼,她脸上笑意不减,一双狭长的凤眸里七分笑三分嘲,仿佛是在看一个不谙世事的稚童一般。 半晌,她悠悠地开口感慨了一句, “沁禾,你果真还是太书生气了。” 作者有话要说:1.国子监在永乐、洪熙、宣德三代里都没怎么好好修过,确实很穷,很不受重视,到了清朝大家都不太想在国子监待,没油水捞。 2.关于俸禄的问题,明朝官员的俸禄很低,但是具体低到了什么地方,我找了很多资料都有出入,最后选定《中国古代行政制度》中的资料作为范本。 比如兰沁禾任职的国子监司业,是正六品,应该是一年12石米、35.46两银、540贯钞。因为计算钞太麻烦了,它和“钱”还有点不一样,我就只取前面的银。 老爷们担待担待,反正是架空,我们就互相放过吧,求求啦。 (其实还有三,明天再说吧) 兰沁禾从国子监散值后,没有回郡主府,先回了兰府求见万清。 她将今日殷姮的话一五一十地说了,万清听罢,问她,“你以为如何?” “年初的时候,殷姐姐就在内阁提过修建园林的事情,那时候被母亲以军饷不足为由压了下去。我本以为她们起码今明两年不会再有想法,毕竟南方军情如火,一旦后援不支,她们也担不起这个后果。”兰沁禾微微蹙眉,“没有想到战局稍缓,她们便又开始蠢蠢欲动。” 修建园林,是个从上到下可以大贪一笔的好机会。 殷姮今日来劝说兰沁禾,除了明面上那层“为友谋划”的善意,更多的还是尊她老师王阁老的意思,想要借修园一事发笔横财。 皇上还年轻,耳根子软,万一真的被说动修葺国子监,今年的园林就无法再修建了。王阁老和殷姮当然不愿意这种事情发生。 兰沁禾难过的倒不是这点,她只是有些伤感,十几二十年前的殷姐姐,也是颇有傲骨气节的姑娘,进了官场不过十来年,便成了这副模样。 难过归难过,公事不该私谈,这就是为什么中午的时候,兰沁禾拒绝了殷姮的提议。 她一早料定其中必有文章,绝不止是单纯为了她、为了国子监好。 “你可知为何他们对修园一事如此紧张。”万清问。 “按理说底下的官员日子难过,想要捞点好处是正常的。可是王阁老和殷姐姐家中不至于艰难如此。”这也是兰沁禾疑惑的地方。 万清扯了扯嘴角,有些讽刺地笑了一声,“大肆挪用公款,又填补不上,谁不紧张。” “挪用公款?” “王阁老的老家为他竖碑建庙,还大修了王宅和祖庙,你知道花了多少钱?” uc浏览器如返回不了首页导航或者加载很慢,请先点击屏幕再点右下角的退出,退出阅读模式就可返回首页read_app2("千岁千岁千千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