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睡困难症

陶令姓陶,所以他特别爱逃,但是人活着都是无处可逃,包括梦境。直到他碰到一个卖花的青年。青年叫闻清映,他是个哑巴,也听不见别人的话。陶令于是天天蹲在花店,肆无忌惮地絮叨絮叨絮叨,青年有一天突然开口了:“抓了你好多把柄。”陶令:???闻清映:“跟我回家...

第(23)章
    即便吃了药依然接连失眠好几天,这会儿困意忽然就上了头,陶令飞速冲了个澡缩进被窝。

    躺了片刻,他打开手机,界面还停在刚才的贴子上。点开一看,楼里全部是尖叫,通篇都是“他好帅”。

    下面跟的回复里有人附和,说要天天去买花。

    陶令:“……”隔了半天“嘁”了一声,扔掉手机睡觉。

    这一觉倒是很快就睡着了,醒来的时候头却有些晕,陶令迷迷糊糊地朝外看了一眼,天光黯淡,好像已经是晚上了。

    外面起了大风,窗户没关,撞在墙上砰砰地响。

    闭眼纠结了一会儿,最后还是揉着太阳穴下了床,本来想拉开窗帘关一下窗,却忘记了窗台上有花。刚刚伸手一扯,厚重的窗帘布就猛地撞在花束上。

    不等人反应过来,哗啦一下碎裂的脆响,一片玻璃弹起来划过手背,水跟着已经流到脚下。

    顿了片刻,一阵刻骨的悲伤骤然爬上背脊,晦涩的夜里,陶令猛地弯下了腰。

    风刮得猛烈,一时之间城市森林好似化作了无边荒原,原上只剩下一个孑然的背影,和他刚刚破碎的玻璃花瓶。

    周一,宗教学会议在省大召开,陶令的论文被安排在了下午那一场,但是上午有他要评议的文章,文章刚好是s大的,作者是师兄寇怀所里的一个博士生。

    早起把手上的事情处理得差不多,陶令去了楼下接寇怀,随即一起去开会。好在地点不远,就在宗教所旁边的大会议室。

    好像从本科开始,旁观和历经的所有学术会议都这样,形式毫无新意,过场千篇一律。

    好歹是把自己看的那篇论文点评完毕,中间休息,寇怀非要拉着陶令去跟a大一位教授说话,但是别人正跟熟人聊天抽不开身。等了一会儿会议重新开始,陶令一笑,脚步轻快地走回去坐下。

    寇怀恨铁不成钢地在他论文上敲了几下,陶令就笑着应付了事。

    周围还没彻底安静,后面忽然有人喊了一声:“陶老师。”

    陶令回头,看见一个短头发的小姑娘,估计是本校来旁听的学生。

    那姑娘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正看着他,那模样有点眼熟,但是他又想不起来在哪里见过,于是只轻轻颔首。

    下午把自己的论文平平淡淡地说完,又等别人平平淡淡地点评完,陶令心里一点波澜也没有,只是觉得像完成一件任务。

    自由讨论的时候他溜出了会议室。正站在阳台上放风,走廊那头过来一个人,陶令本来没有在意,那身影却停在了他旁边。

    “陶老师,刚才听了您的论文,讲得特别好。可不可以问您一个问题啊?”是早上那小姑娘。

    陶令转头:“你问。”

    那学生想了想,说:“我这两天在看詹石窗先生的书,他说道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能不断成为新思潮的载体,想问一下老师您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陶令微微有些诧异:“你是宗教所的研究生吗?没见过你。”

    听到他问话,小姑娘突然有点腼腆的意思,小声说:“不是的老师,我叫云南,昆明的那个云南。我大四,但是已经确定在本校读研了,文艺学的。”

    “哦。”陶令应,突然就想起前段时间保研时候的事情来,终于明白为什么眼熟了。

    云南笑笑:“本专业的学生应该不会像我一样问这种白痴的问题吧?”

    陶令推了一下眼镜:“问题就是问题,只要你不知道问出来就好,没有白痴不白痴的说法。”

    云南飞快点点头。

    陶令想了想:“你问我怎么理解这句话,你说的是《道教术数与文艺》是不是?先生在书里有过解释,道教有容纳的特征,它的神仙体系繁杂,从起源开始就不停在吸纳中国民间传统信仰,这注定了它在民间有很好的传播基础和条件,说得通俗一点,人们能被它满足,因为在其间总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信仰方式。”
更多章節請下載APP
海鷗小說APP 海量小說 隨時隨地免費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