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后千年,我成了国运之神

死后再醒,奚舟发现自己来到千年后,成了国运之神!国家越强,自己实力越强!不过,千年前奚家一统天下建立的大汉,现已沦为撮尔小国。新君上位,前来宗庙祭拜。新王:“大将军权倾朝野,意图废立,国之将亡,该怎么办?!”奚舟:老祖帮你!新王:“异族犯境,无人可...

第八十一章:争锋相对
    肖明的话,既暴露出了野心,也带着对如今大汉的嘲讽。

    更表明了当今各诸侯,对汉国普遍看法。

    堂堂天子,却在短短几十年前,沦落到与当年的臣子平起平坐,仅剩一郡之地。

    八十年前,诸侯纷纷裂土,大汉天子自降罪己诏,不再领天子之位。

    之后短短不到十年时间,辽卫燕纷纷自立。

    本还坐拥一州之地的大汉,最终只剩下两郡。

    当时周商崛起,擅自称帝,威胁大汉相帝之位。

    大汉莫敢不从,在那场相帝的风波中,受尽屈辱,最后落得个自去帝号的下场。

    肖明所言,无不在告诉奚政:陈年往事,俱往矣,如今你也不过是区区郡王!

    那天子之后的身份,以及曾经大汉的强大,只会让如今的汉国更具侮辱!

    奚政却丝毫不被这些话语影响,只是轻轻笑道:“有些东西,是他的总是他的,就如那半个辽东一般。”

    孤不过短短半载,灭乌桓,收上谷、败建奴,复辽东。

    大汉之疆土已至关外,大汉兵威已扣乐浪。

    这些疆土,本就属于大汉,如今将会在孤的带领下一步步收回。

    而你燕国,则是大汉的下一个目标!

    这话语间,直白地暴露了奚政的雄心壮志,没有丝毫隐晦。

    你燕王所担心的、猜测的不错,孤下一个针对的,就是你燕国!

    也不怕现在就告诉你,燕国就洗干净脖子,迎接汉剑罢!

    一侧的辽王感觉不对劲,连忙道:“这不是商讨对胡事宜嘛,怎么自家人还斗起……”

    话还没说完,辽王就被奚政和肖明的目光给瞪了回去。

    这里没有你们二王说话的余地!

    肖明心中阴冷,却是没有其他反驳的话。

    毕竟奚政已经把话说到这种程度,他若再反驳,这会盟就没有再进行下去的必要了。

    按燕国大臣们的建议,能不与汉国直接起冲突便更好。

    正如这场会盟所言那般,燕国是想以大义,将祸水北引,而他们继续行那坐山观虎斗之事。

    本来肖明并不同意,但燕国群臣寸步不让,他也只能妥协。

    可行外交之事,让汉国四面受敌!

    这是相国杨清平给他的建议。

    念及于此,肖明冷哼一声,也不在这件事上纠缠。

    他干脆道:“辽王所言极是,那便让你来宣布会盟开始吧。”

    这句话说出,代表着肖明的让步,这最初的交锋,还是以奚政的胜利而告终。

    不过大家都清楚,这不过是一些口舌之争,于整个渔阳之会而言,只是开胃小菜而已。

    也不知是太阳晒的,还是被刚才二人交锋所紧张的。

    辽王颤颤巍巍地率先走上点将台,额间和鼻尖不停地冒汗。

    在擦拭了好几次后,他才走到早就准备好的仗高座匾前,将其遮盖的红布扯下。

    座匾是以整块大理石打造而成,上面刻着“渔阳之会”几个烫金大字。

    随着红布扯下,也宣示着这场会盟的正式开始。

    肖明作为东道主,自然是落于主位。

    本来这种场合,接下来的位次该以年年龄论之。

    辽卫二王自然不敢自衬身份,直接识趣地将左一的位置让给了奚政。

    四王之间,以辽王最为中庸,且不想惹事。

    所以在位次之上,他也没有和卫王相争,自觉地来到了末座。

    这等举动,彰显着弱国的无奈,以及辽王的怯懦的性格。

    但也不得不说,也唯有这般,才能保住弱小的辽国。

    那原本不知天高地厚的卫王,这次出发前,被朝臣们千叮咛万嘱咐,来到这会盟之后也没有犯错。

    但相比卫王,他便不太识趣,与奚政肖明在这座位问题上纠缠不过,便直接去了右首的位置。

    若将辽王换做他人,恐怕免不得又是一场争斗。

    四王各自落座,肖明大手一挥,一众侍女出现,将酒肉端了上来。

    “诸位不妨先尝尝我大燕的美食。”

    辽、卫二王点头应是,却没有一个敢动筷子,也没人敢去碰酒杯。

    防人之心不可无,他们这是怕被燕王下药。

    之前还有汉天子时,诸侯间还能尊礼仪。

    后来不尊天子,天下大乱,诸侯裂土而自成一国,这种会盟上搞小动作的事情并不罕见。

    最有名的莫过于当年相帝之时,诸侯逼迫汉皇自去帝号一事。

    还有二十年前,当时的周皇以六十大寿为由,大摆宴席,将吴王拘押,向吴国讨要粮草。

    至于其他毒害诸侯的“鸿门宴”,自八十年前起就时有发生。

    大汉建立的礼乐制度,在这八十年间被破坏得一干二净。

    奚政倒是浑然不惧,直接拿起筷子,夹了一块鱼肉送进嘴里。

    随即又吃了一口酒,仿佛这是在自家一般。

    前来参与会盟,奚政又岂能没有一点准备。

    在决定会盟时,他便找到了老祖讨要经验。

    奚舟也是心疼这个小孙儿,便递给了奚政一粒丹药,吃了这个,便能百毒不侵。

    这可是真正意义上的丹药,莫说凡俗间的毒药,就算是那些修士炼的毒,这丹药也能解除大半。

    本来就有备无患,在碰到刺杀一事后,奚政就更加肯定了在宴会上这燕王不敢有所动作。

    否则行那刺杀之事,倒显得有些多此一举。

    从这一点上可以看出,这燕国还是要点脸皮的。

    至少在燕国境内,参与的三王不会出什么事。

    见奚政如此,卫辽二王都自愧不如,随即也打着哈哈,开始放心地吃喝起来。

    肖明将这一切看在眼中,对奚政的也越发忌惮起来。

    谨小慎微着固然难缠,但真正成大事者,反而是这种不拘一格的人。

    在他看来,奚政之所以敢这么做,便是笃定他燕国没那个下作的胆量。

    很显然,这又让奚政赌对了。

    整个燕国,都是由世家门阀组成,他们肖家,也不过是其中之一。

    只要是世家门阀,最重名声。

    所以即便知道奚政是威胁,他们最终也只派出了死士去截杀。

    说起来,那李珅没有把事办好,那军令状一事倒有些棘手。

    如此大才,肖明也不忍心杀之。

    但那些死士无一例外都必须斩草除根,否则这事要传了出去,对燕国的名声影响太大。

    那样在以后的博弈当中,汉国就会拿此事做文章,占据主动。

    在浅尝一下酒菜后,肖明将手中的酒杯举起,悠悠开口。

    “这些年来,咸州北境,全靠三国才能挡住胡人,本王替关内百姓,替神州苍生,敬之!”

    肖明这话,俱是发自内心。

    抛开利益而言,确实是三国顶在边境,才让胡人不得过边关。

    十年前本来是燕国吞并三国的绝佳机会,但正是因为胡人势大,燕国不敢在那等时机掀起战争。

    否则一旦因为内战,而让外族为祸神州的话,那么燕国就成了神州的罪人。

    在对外族事宜上,神州大部分诸侯还是能做到同仇敌忾的。

    而这,也是大汉礼乐制度崩坏以来,大家所能遵守的,仅剩不多的大是大非。

    辽卫二王连忙回敬,奚政却是没有听闻到一般,自顾自地在那吃菜。

    肖明面色一沉,冷声道:“难道汉王连此等面子,也不给我燕国?”

    奚政抬眼,将手中的酒杯放下,不由嗤笑道:“拒外族于关外,本就是千年前我大汉设立咸州的目的。”

    “九州各州,皆有其责,这咸州之责,便是监视东胡,为守住东胡人的第一屏障。”

    “大汉国都,亦是在咸州,正所谓天子驻国门,君王死社稷。”

    “过往旧事不再重替,但既在咸州,便有守神州门户之责。”

    “三国皆倾力在前顶着胡人,你燕国却是不出一兵一卒,作壁上观。”

    “而今我大汉两度大破胡人,你燕国这个时候才跳出来,说这些场面之言,当真可笑!”

    话音一落,辽卫二王脸色一变,肖明的眼中,亦有怒火在酝酿。

    举着的酒杯,喝也不是,放也不是。

    他眯着眼,看向奚政:“汉王的意思,是本王不配喝这杯酒?”
更多章節請下載APP
海鷗小說APP 海量小說 隨時隨地免費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