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李世民的請求,李哲卻只能拒絕。 他還要在長安城中簽到。 為了全勤,一天都離不開這裡。 李哲攤手說道: “我早就提醒過你,你不聽。” “這事不是我不幫你,實在是我抽不開身幫你。” 李英姿真是想錘死李哲。 你天天滿長安城的亂晃,甚至還要我男裝陪你去喝花酒,現在你跟我說你抽不開身去幫忙解決問題。 跪在地上的眾臣也是沒想到李哲會拒絕。 陛下這是何等的誠意。 親自率領百官來請求你,可以說排場極大。 這樣你都能拒絕? 不少大臣心中已經很不滿。 這李哲也太把自己當回事。 就算你當初預測對了,也沒必要這麽不給別人面子,跪在地上的可是滿朝文武啊! 還是說。 有的大臣隱隱約約猜想。 搞不好,這個李哲其實已經沒什麽主意了,但不好意思說而已,所以才會拒絕。 李世民只是微微一怔。 他知道李哲的脾氣,當初突厥入侵之時,自己懇求他,他也沒有出手。 有了這經驗,如果放在以往,李世民就自己回去解決此事。 但李世民實在是太后悔。 他已經釀成一次大錯,絕對不想再釀成第二次大錯。 上一次已經令得許多無辜士兵受傷,這一次,李世民絕對不能再讓生靈為之塗炭! 李世民深深一彎腰! “李哲先生,朕懇請您出手!” 李世民沒有抬頭。 大有如果李哲不答應,他就不抬頭的意思! 眾臣從來沒見過陛下有如此低頭的時候。 除了在太上皇李淵之前,陛下一生幾乎從來沒有對任何人低頭過。 然而,今天卻為了這件事,向李哲折腰! 眾臣見李哲依舊沒有答應的意思,都憤怒起來! 一名臣子不顧李世民嚴令,高聲道: “陛下,您真的確定此人會有主意嗎?” “以臣看來,您對他的期望太深,他若能幫忙,早就答應,何須找理由推脫!” 立即就有不怕死的臣子應和: “沒錯,陛下,他說什麽抽不開身,臣聽說這位李哲先生,天天在長安城閑逛,難道是在忙什麽比國家大事還重要的事情嗎?” 眾臣有的雖然不敢說話,卻也抬起頭來,舉手表示讚同。 眼見群情激憤,李世民回頭怒喝: “都閉嘴!” “妄言者斬!” 這一句話,立即刹住了所有臣子的聲音。 他們不情不願的繼續跪在那裡。 但心中依舊是不悅,不服! 李世民再度對李哲折腰。 只見群臣中緩緩挪動出一人,此人抬頭拱手,對李哲誠懇說道: “李哲先生,倘若您真的有主意,就請您直說吧,若是沒有,也好讓我等死心!” 眾臣紛紛看向此人。 此人便是魏征! 他對李哲的目光中,全是一腔希冀之情! 李哲一瞬間也不禁被微微打動。 “好了,你們先起來吧,我這裡也不是跪人的地方,也不需要你們的跪拜。” “我呢,出不了長安城,不過也可以這樣。” “你們誰告訴一下我前線具體軍情如何了,我這邊還不太清楚具體消息,也許我能想到不出長安城就能解決此事的辦法,這就要看你們的運氣。” 李世民見李哲的口風松動,令眾臣起身,讓李靖說最新軍情。 眾臣仍然不覺得李哲能有什麽好主意。 不然怎麽會答應的如此勉強。 李靖出列,將幽州那邊傳來的消息,一一告訴李哲。 李哲凝神靜聽。 尉遲敬德大敗,長孫無忌重傷。 天節軍不得不反,真的成為一支叛亂之軍。 如此等等。 李哲聽著聽著,眉頭不禁皺了起來。 “原來如此,天節軍被迫反的原因果然不出我的預料。” “就是因為覺得自己殺害唐軍,造下殺孽,即便不反,大唐也沒有他們容身之處。” “李靖將軍,唐軍傷亡情況如何?死了多少,傷了多少?” 李靖答道: “傷了大概將近九千人,失蹤數百,死了數百。不過……” “這九千人,傷勢都不輕,能活下來的大概只有一小部分人,這次估計要死上五千人。” 聽到這個傷亡數字,眾人心中都是一沉。 五千兵其實並不少了,大唐現如今能動用的兵力很少,上來就折損五千人,任是誰都要心痛。 也正因為如此,所以天節軍才會覺得自己殺孽難消,故而造反。 卻聽李哲笑著說道: “既然如此,那這件事其實解決很簡單。” 李世民和眾臣不禁微微一愣。 很簡單? 這事還簡單?而且還建立在你不出長安城的情況下。 千裡之外,輕松平定一支叛軍? 李哲笑道: “陛下,此事確實很簡單,你只需要按照上一次我所說那般,派個說客去勸降天節軍即可。” “又是這一招?”李世民覺得匪夷所思,眼神中有些不敢相信。 如果說當初還沒有平叛的時候,去派遣說客,那必然會收到極好的效果。 兩三名說客,就能讓天節軍大部分人對羅藝反戈一擊,說不定當天就會帶著羅藝的頭來京城邀功。 可現在形勢已經大大變化。 現在雙方打的你死我活,彼此都有很深的仇恨。 就算李世民昭告天下,赦免天節軍的罪名,天節軍又敢相信嗎?他們還是會怕投降了之後被秋後算帳。 這麽做還會有用嗎? 只聽李哲微笑說道: “這一招就已經足夠!” “戰場上所受的都是外傷,有我的消毒技術在,我擔保唐軍們不會死!” “所以天節軍也就不背負殺孽,只要派去一個說客,告訴他們這些,打消他們的顧慮,他們是大唐人,若非被迫無奈,是不想與大唐為敵的。” 眾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消毒技術在動物身上實驗成功,這是傳遍朝野的事。 可是還從來沒有真正用在過人身上。 尤其是這樣上來就是小一萬人受傷。 倘若這消毒技術未能順利,唐軍還是死傷慘重。 那麽天節軍還是會反叛,甚至他們會認為陛下是在騙他們,只是想把他們一網打盡,會更不相信大唐的勸降。 到時候不光計策失敗,連當說客的人,恐怕也會死於非命。 李世民也在斟酌。 要不要用這個計謀。 這個計謀和上一個計謀一樣,賭性實在太大了! 便在此時,魏征突然開口喊道: “稟陛下,臣願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