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子依舊還是這麽個院子,隻不過除了那略有些破敗的上房之外,一旁不僅沒有廂房,就連豬圈柴房也無。 這牆根都長了青苔,一股子陳舊的泥味彌漫在空中,窗口牆頭貼了些窗花紅紙,算是有了一抹亮色,蘇平便跟蘇錢氏搭夥過起了日子。 一個喪夫,一個失妻。 一個起早貪黑賣米粉,一個日日夜夜磨豆腐。 一個圓團臉脾氣好,生怕這世道公雞帶仔養不大幾個孩子,一個能乾潑辣能帶孩子卻敵不過喪夫被逐,於是一拍即合。 蘇錢氏,做了東望村的媳婦。 世道不太平,豆腐跟米粉便隻能收了起來,一起回這東望村,在村裡有的不過幾畝薄地,原是讓蘇平三哥種著,這回來得突然,莊稼正吐穗。人家年年種著田地,該給的糧食從沒少過,也不能這個時候生生奪回。 乾坐著雖沒啥,卻有嗷嗷待哺的五張小嘴,加上兩人便是七個人,地暫且也要不回來,守著一個破院子,幾乎愁白了頭。 豆腐買賣又拾了起來,賣給東望村西望村,也偶爾去鎮子上送。 院子裡開辟了菜地,四下拾掇好,雞鴨也買了幾隻,看著倒是多了許多過日子的氣息,大人要做豆腐賣豆腐,自然也是辛苦的,但幾個孩子也都沒有閑著,喂雞鴨煮飯洗衣,挖野菜拾柴…… 只求熬過前頭艱難的幾月,等田地收成之後拿回來,這日子便過得下去了。 那一日,老大帶著幾個弟弟出門砍柴抓魚,蘇柳兒去河邊洗衣裳。 豆腐生意倒是挺好,等蘇錢氏一個人獨自回來,要浸黃豆趕製明日的豆腐時候,這才傻眼了。 收拾得乾乾淨淨的院子,一角的柴禾亂七八糟,還有稀稀拉拉拖過的稻草痕跡,大門也斜了些,好歹沒有進去,蘇錢氏有種不好的預感,趕緊往屋旁邊的雞棚一瞧,幾隻要下蛋的母雞,已經不見了蹤影。 這進門之後就沒有見過肉味的新媳婦啊,幾隻母雞,讓她的眼睛都紅了。 紅過之後,蘇錢氏抿抿嘴裡的兔牙,在這東望村她也隻能算是混個臉熟,卻仿佛丟了孩子的婦人一般,步履匆匆的四下竄著找了一遍,愣是連雞毛都沒有瞧見一根。 回到家裡,她一咕嚕把砧板跟菜刀給拎了出來。 東望村跟西望村,幾乎就是連在一起的。 蘇錢氏,這個蘇家的新媳婦,就這般一手拎著菜刀,一手拎著砧板,在村道之上罵開了,“東望村的男女老少,你們聽明白了啊,不是我不講道理,是有那沒良心的,去偷我屋頭的雞鴨啊,這哪裡是偷東西,這是殺人啊!良心都被狗吃了啊!” 罵兩句,砧板上剁兩下,那叫一個抑揚頓挫,那叫一個鏗鏘有力。 有那等促狹的,還特意湊到跟前開蘇錢氏的玩笑,“妹子這般厲害喏。” 或者也是看不過眼,“兩隻雞,弄這般。” 對於這等人,蘇錢氏根本就沒有一絲一毫的懼怕,一刀一刀的剁在砧板上,砰砰砰的聲音想起,不僅沒有絲毫閃避,反而迎著那些人定定盯著,“老天爺,這人要死了,沒米吃糠都吃不起了,人家有錢啊,這有錢是這麽糟蹋的嗎,也不怕天打雷劈啊,兩隻雞啊!我跟孩子爹兩年都沒有吃上一口肉了啊,你開開眼吧……” 叫完苦,又開始剁,開始問候那小賊,隻罵得那一旁說風涼話的人面紅耳赤,恨不得鑽進泥裡才罷休。 這從東頭到西頭,從南到北,菜刀剁在砧板上的聲音砰砰砰,響徹了整個村子。 這一日,那吃了雞的人,被問候了無數遍,特別是他們的祖宗。 蘇錢氏卻依舊沒有半點疲累,在村子裡各個熱鬧的地方,罵久了乾脆席地而坐,盤著腿就這麽坐在地上,砧板往跟前一放,菜刀剁得山響。 “你個砍腦殼的,吃了我屋頭的雞,我也沒罵那好心的,反正沒偷雞的好人聽完耳邊過,偷雞的小人你就刀下過,我一刀剁你的死腦殼,我兩刀剁你的心肝肚肺,三刀剁你手手腳腳……” 圍聚的人越來越多,蘇錢氏就像是沒有看見一般,跟唱戲似的,罵得錯落有致,輕急緩重拿捏得那叫一個妥當。 直罵得有人心驚膽戰,有人心胸開闊蕩氣回腸。 在這轉戰幾個點的過程中,拖在她身後的人組成的尾巴變得越來越粗。 大樹腳,石宅門,村子裡四下角落,都是蘇錢氏的罵人聲。 這樣一直罵著,居然還沒有重複的!有那因為蘇錢氏坐在人門口附近而出來鬧事的,本也是村子裡有名的彪悍婦人,這一出來跟蘇錢氏沒有對嘴幾句,硬是小巫見大巫,灰溜溜的回家關了門。 “你這個背時鬼倒霉鬼,你這個沒爹生沒娘養的,你這個絕戶佬討媳婦也是個婆娘,你屋祖宗墳墓都找不見的死人頭!你這個死崽子,吃了我的雞,注定倒一輩子血霉,你這個……”即便罵了這麽久,蘇錢氏戰鬥力絲毫沒有下降,反而有一種昂揚的勢頭。 那些等著蘇錢氏“彈盡糧絕”的人最後怕是都要失望了,蘇錢氏從這偷雞的人本身入手,菜刀一直往砧板上剁,然後開始問候小偷的父母,媳婦兒女,甚至老祖宗跟以後的子子孫孫。 從頭至尾,沒有半句重複的話。 要是那日的事情至此結束,倒是還沒啥。 但蘇錢氏的最後一站,是蘇平的三哥家,也就是在蘇平出門賣米粉之後幫著種田地的人家, 半夏的三爺爺三奶奶家。 那是一個有泥巴院牆的院子,蘇錢氏就那樣靠著一側的牆,繼續開始叫罵,“喪了良心嘴裡嚼蛆的,你倒是眼睛用來透氣的嗎,看我們這一屋子的苦命人,外頭活不下,回村子也活不下去,老天爺這就收了我們去!這有田有地吃不上飯――” 時而苦情,時而奔放,這就是蘇錢氏,拉的下臉豁得出去的蘇錢氏。 三奶奶是個性子溫和的女人,在那勸也不說不勸也不是。 從白天一直罵到日落西山鳥雀歸家,蘇錢氏這才意猶未盡的,拎著砧板菜刀,在水裡一衝,回家剁野菜熬粥去了。 這事直接帶來的好幾個結果便是,一是三爺爺當天就找到了蘇平蘇老爺子,提出這田地現今就歸還了他,隻不過到底種了這麽多,等收了之後要三成。 二是,蘇錢氏在東望村毀譽參半,蘇家媳婦厲害的名聲到底就這樣傳了出去。 三是,在這很長很長一段時間裡,蘇家院子裡不說小偷,連個外人都不敢進門。 那一罵,一直過去了許多年,都還有人提起來,此是後話了。 起點中文網www.qidian.com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起點原創!手機用戶請到m.qidian.com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