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调阅的监控视频,专案小组对于凶手作出了如下分析:凶手年龄在二十至四十岁之间,体型偏瘦,有常年的本县居住史,独居,职业为医生或者有从医背景,有固定场所,方便伤害虐待和分尸碎尸。关于明目张胆地“抛尸”,师父认为这是凶手故意为之。通常情况下,杀人后碎尸的目的无非两点,一是便于销毁尸体,一是便于销毁证据。但是,凶手应该拥有充分的条件来解决这两个问题,其一,凶手拥有大量的时间精力以及固定场所进行分尸碎尸,他完全可以做到让傅庆阳的尸体彻底消失。既然他选择公然抛尸,通知傅雨珊甚至在抛尸现场留下虐杀傅庆阳的视频,目的就是为了让警方发现傅庆阳的尸体,知晓凶案的发生,因此展开调查,并且最大程度还原傅庆阳被虐杀的过程。从这个角度上说,凶手似乎在推动7.17杀人碎尸案的侦破进度。关于7.17杀人碎尸案和8.12杀人碎尸案的作案凶手和动机,案审会上一直存在争议:凶手系同一人:如果两起杀人碎尸案的凶手系同一人,从2008年邵克帆的尸体出现,一直到2014年傅庆阳失踪,这六年间,凶手是没有继续作案,还是隐蔽作案,如果没有作案,什么原因终止了他的行为,自身因素还是外界原因,如果隐蔽作案了,为什么没有像7.17和8.12两起碎尸案,公然抛尸呢?凶手并非同一人:如果两起杀人碎尸案的凶手并非同一人,两个凶手之间存在隐秘联系还是毫无关联,如果存在隐秘联系,他们是什么关系,如果毫无关联,凶手这么做仅仅就是模仿作案吗?至于作案动机,无非两种:其一,仇杀,凶手和邵克帆、傅庆阳之间存在极仇,他选择这种残酷虐杀的方式残害二人,其二,单纯的虐杀,凶手和邵克帆、傅庆阳之间并无关联,他选择这种残酷虐杀的方式残害二人就是单纯为了满足内心欲望。案审会的最后,师父意味深长地说:“作为一个在特案科呆了快要二十年的老刑警,我想要说的是不管这两起杀人碎尸案有没有关联,凶手是不是同一人,他或者他们的作案动机又是什么,他或者他们不会无缘无故地选择邵克帆和傅庆阳,凶手和这两个人之间必然存在某种联系,或者说,这两个人身上有吸引凶手的东西!”十一年前,邵克帆失踪之前是东闽市博洋机电有限公司董事长。虽然公司规模普通,但是人际关系颇为复杂。十年前,邵克帆的尸体出现后,警方随即展开调查。关于邵克帆,不论是公司的员工还是生意上的朋友,他们对于他的评价还不错,师父和同事在走访排查中也没有特别的发现。邵克帆失踪期间,他的公司就倒闭了,在他的尸体出现后,他的妻子带着儿子去了南方,再也没有了音讯。师父辗转联系到了邵克帆的妻子,对方在听到警方仍在继续调查邵克帆的案件之后,突然就挂断了电话。之后,就再也联系不到她了。因此,专案小组将调查重点还是集中了傅庆阳及其人际关系上。三年前,傅庆阳失踪之前是华阳县明德初级中学的代理校长。当时,上级的任命已经下来了,再过三个月,等到老校长正式退休,傅庆阳就可以升任校长了,结果在这个时候,他却意外失踪了。结合当时傅庆阳失踪时做所的走访调查和询问笔录,我和师父又进行了新的走访,走访结果和三年前的基本一致:傅庆阳工作兢兢业业,在老师和学生中的口碑很好,他还热心帮助贫困学生和家庭有困难的学生,连续五年被评为优秀教务工作者,连续三年被评为助学先进个人。现在的明德初级中学校长得知傅庆阳失踪被害后,震惊又惋惜:“唉,我和老傅算是一批进入明德的老师,当时他教语文,我教地理,后来我们一起评职称,一起晋升,一起当了班主任,然后是年级主任,教务主任,最后成了代理校长,老傅真的是一个好人,没想到好人没有好报啊……”关于邵克帆和傅庆阳的关系,除了年龄相仿,都是华阳县人之外,并没有更多交集了。我和师父坐在车里抽烟,看着远处的教学楼和熠熠发光的六个烫金大字:明德初级中学。我感慨道:“就是这么一个工作能力突出,人人尊敬爱戴的傅主任却成了凶手的刀下亡魂,我实在想不通。”师父弹了弹烟灰:“想不通就对了。”我一脸疑惑:“嗯?”师父继续道:“如果案子想一想就可以想通了,还要警察做什么,大家坐在家里,想一想就可以破案了。”我无奈一笑:“也是吧。”接着,我侧眼看了看师父:“对了,您想好了退休之后做点什么吗?”师父一怔,似乎也没想到我突然说到这个话题:“没……没想好呢,我还不到五十呢,想这么多干什么。”我若有所思地说:“那您也得提前计划着,我有一个不成熟的小建议。”师父略有兴致:“什么建议?”我答道:“退休之后,您可以开一个心理咨询室。”师父也点了点头:“也是吧,毕竟我也办过这么多案子,对于人心啊人性啊,了解得还是比较透彻的,虽然不是专业学心理的吧,但好歹也算半个专家了……”我连忙解释:“这些都不是重点,重点是您会怼人啊,明怼,暗怼,旁敲侧击怼,总有一款怼人适合对方的,被您这么一怼,咨询者的心理根本不用咨询,直接就被怼通了。”师父直接呼了我一巴掌:“你小子胆子肥了,连师父都敢调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