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国师

永乐元年,少年迷茫的睁开眼。 陌生的世界,他只能重新开始生活。 在这文化、经济远迈汉唐的永乐盛世,他参加科举、发明、创造,将后世所知发挥到了极致。 建造铁路、远洋汽轮,工业革命、殖民四海…… 蓦然回首,他已经仰头只看一人,低头万里山河了。

作家 玉蝙蝠 分類 历史 | 71萬字 | 227章
第57章 三个难题
听见于嘉这么说,那几位秀才也走上前来,站在田贺宝的身后,目光也都不友好地看向了于嘉。
高年级的同学,欺负低年级的新生嘛?
“别别别!”
“各位兄长,我们这小兄弟性子比较直,见谅,见谅!”
卢文和方卓航见事态不对,连忙挡在了众人前面,替于嘉讲着情。
老话讲得好,感情深厚无非四点,一起同过窗,一起扛过枪,一起挨过饿,一起嫖过娼。尽管是刚刚认识,但三人都有一见如故的感觉,自然要帮一把。
“你们让开!我来教教他,该如何尊师重道!”田贺宝,满脸的怒不可遏。
可还没等二人再次劝说,于嘉抬手,直接将二人拉到了身后,向前走了几步,戏谑地看着田贺宝,戏谑的质问道:“他们让开了,你想怎么教我?”
别看田贺宝长得人高马大,但在于嘉眼中,他挺不过三秒钟。
此时,于嘉连防备都懒得防备,不仅是拳头上有自信,还有,他不相信田贺宝会动手,只是虚张声势罢了。
有秀才功名,还在县府门前,如果这种环境下动手,那无非就是两种人,疯子和傻子!
田贺宝眼神更加冰冷,鼻子几乎贴在了于嘉的脸上:“我辈读书人,最重要的就是尊师重道!看到师长,你不行礼问好么?亏你也读论语,也看春秋!”
哼!
于嘉也不服输,向前顶了顶,彻底贴上了田贺宝的鼻子,冷声说:“大家都是秀才,你是谁的师长?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高高在上,给谁看呢?别人惯着你,我可不惯着你!”
我……
你……
听见于嘉这么说,那卢文和方卓航,也不再拉着于嘉了。
于嘉说的对,大家都是秀才,何必热脸贴冷屁股?
笑着行礼,别人却那种态度对待,他们难道不是秀才吗,难道,不是日夜苦读考下的功名么?
其余十个秀才,本想帮田贺宝说话,可于嘉说的话针针见血,一时间,他们也不知道该如何反驳。
“你这小子,真不懂礼数!”
“吾辈读书人,羞与此人为伍!”
“得罪了我们,你在这县府之中,待不了几天!”
哼!
于嘉有些失望,本以为读书人都是高尚的,都是彬彬有礼的,没想到,知县大人的门生里,还有欺负新生的人。
“想让我走?那就看你们,有没有那个本事了!”于嘉盯着田贺宝的眼,又向前迈了一步。
往常,田贺宝在这些人中,从来都是说一不二,更没有人如此顶他,一时间,田贺宝同那十个秀才一样,也不会回答了。
田贺宝不自然地向后退了一步,可没踩稳,一屁股就坐在了地上。
“混账!”
哈哈哈!
卢文和方卓航,刚笑出两声,转头便强忍住了。
于嘉戏谑地勾起嘴角,指着怒不可遏的田贺宝,冷笑道:“你以为,你在这待了十年就是元老了?很光荣吗?让知县大人调教十年,连乡试都考不中,我要是你,我都没脸再来县府!呸!”
你……
田贺宝起身,拍了拍屁股上的土,用力攥了一下拳头,咬牙切齿地说:“行!我倒要看看,你有什么学问,能这么狂!”
这时,县府的后门打开了。
管家带着几个仆人走了出来,作揖说道:“各位贡生,大人有请!”
众人将马交给了仆人,列队跟随管家,进入了县府。
进入后门,先是马厩,过了拱形门,穿过回廊之后,来到了知县江平的书房。
书房的香炉,青烟缕缕地飘着。
屋里整齐摆着十五张桌子,每桌上面都有笔墨纸砚,还有一壶泡好的茶,和雕有青瓷的杯子。
不得不说,这条件,比县学要好得不知道多少。
“各位都来了,就位!”
江平端坐上位,转头,看向于嘉三人,笑道:“你三人,就去最后面的三个位置!”
于嘉三人作揖行礼,快步走到了后边的桌子前。
那田贺宝还有其他秀才,同时看向了三人,眼神中的傲慢更胜了,可能是他们坐在前面,于嘉坐在后面的缘故。
众人走到位置后,所有人同时作揖,朗声道:“参见大人!”
“免礼,坐吧。”
“谢大人!”
于嘉坐在县府里,忽然有种异样的感觉,考过秀才就是好,见到官作揖就好,不用下跪了。
“今日,叫各位前来,是本县遇到了一些难题,想借众人之口,在其中寻一些法子。你们畅所欲言,说错了,也无妨。”
谁知,江平话音刚落,田贺宝直接站了起来,作揖说道:“大人,那新生聪慧绝顶,一定能解决大人的难题!”
“谁?”江平疑惑道。
田贺宝回头,给了于嘉一个你懂得的眼神。
于嘉早就看穿了他的意图,他是想给自己推到风口浪尖,而自己如果提不出好的建议,知县自然而然,就让自己去县学里读书了,而不是留在县府,做他的门生。
果真,那田贺宝回头,指着最后一排右边的于嘉,恭敬地说:“大人,就是他!之前我和他,在县府后门交谈了几句,能感觉出他的思想异于常人,应该能解决大人一切难题!”
说完,田贺宝又回头看了眼于嘉,眼中满满的戏谑。
哈哈哈!
江平看了眼于嘉,手指点了点田贺宝:“兄弟,你不愧是老秀才了,眼光就是独到!我也知道,他肯定能给出好的建议。”
呃?
不是……
田贺宝舔了舔嘴唇,回头看了看于嘉,又看了看江平。
这几年,他就靠着这一招,赶走了好多不服他的人。
按理说,江平应该亲自过去问一个问题,可奇怪的是,江平连问都不问,就对这小子一定能给出好的建议?
“坐吧,坐吧!”
江平摆了摆手,拿起一封信起身,走到了十几人的中间。
“各位,这是府城下发的紧急催粮文书,有个消息,有个难题。”
紧急催粮?
消息?
难题?
十几个秀才,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明白江平说的什么意思。
二月的春粮刚刚交完,这都三月份了,怎么还有催粮文书?
什么消息、难题、能让江平发愁?
众人听着江平说着消息,纷纷皱起了眉头。
那是流传半年多的一个事儿。
就在去年,安澜国王派人进京朝贺。
礼部尚书李志刚发现,在朝贺的文书上,安南国王不再姓陈,而是姓胡了。
胡氏还称陈氏无后,他是陈氏的外甥,被百姓拥立为国王,请求大明皇帝册封。
这文书,看上去没什么,事情也都合情合理,但朱棣觉得有问题,便派礼部官员杨渤带使团去安南国调查。
结果啥都没查明白……
就在前不久,安南国大臣裴伯耆逃到了京师,揭开了事情的真相。
那胡氏是篡位的,即位时,对陈氏的忠臣展开了大屠杀,并封锁的消息。
朱棣半信半疑,只留下了裴伯耆在京师住下,准备等一等再说。
这个事情,于嘉都了解。
就在这半年以后,又一个人逃到了南京,告诉了朱棣相同的话,朱棣才彻底被激怒,发兵攻打安南国。
可现在朱棣还没决定发兵呢,再说,江南一地粮食丰厚,用得着边关支援粮食?
于嘉觉得,那文书讲的应该不是这个事,紧急催粮,应该和这个事也没关系。
果真,真就没关系。
先讲这个消息,是江平预料裴伯耆说的是真的,没多久,皇上就要对安南国用兵,必然全国征集军粮。
江平让大家集思广益,以此为题,写出一篇策论,就是如何能让迁安县各乡各里,粮食产量翻番。
“各位,策论先不着急,先听我说完这紧急催粮的文书、还有难题……”
就在十天前,鞑靼的骑兵趁夜冲击了山海卫,点燃了十二处粮仓,军户家小连夜救火,但还是被烧毁了六千六百石粮食。
山海卫指挥使带兵,追出一百六十里全歼敌军。
虽没造成什么大的后果,伤亡不过百,可山海卫作为边境重镇,粮食必须要补全。
都指挥使命令,五天之内永平府一州九县,每县征集八百石粮食,补充山海卫……
这便是紧急催粮文书。
二月的春粮刚刚交完,目前,各家各户的粮食仅够自己吃的,再征收八百石,估计百姓就要饿肚子了。
第三个难题,就是如何解决迁安县的乞丐问题,如今,整个迁安县,差不多有将近二百个乞丐……
江平走回主位,指着各位秀才桌上的纸:“这就是第二、第三个难处,请各位以此为题,写出三篇策论。不需要长篇大论,也不需要在意字体,行文等,就是快,建议还要有用!”
江平话语刚落,那田贺宝拿起毛笔,回头瞪了一眼于嘉,嘴唇动了动。
于嘉正好也在看他。
虽然没发出声音,可看口型应该能猜出来,他是在说自己有了建议,并且,能很快的回答上来。
转眼间,半个时辰过去了。
田贺宝洋洋洒洒地写完了一篇,揉着膀子,回头又看了一眼于嘉。
于嘉叼着毛笔,白纸上一个字都没有,也不知道在想什么,发现田贺宝回头看他,便也抬起了头来。
田贺宝不敢出声,只得用口型骂道:兔崽子,你半篇都没有写完吧,就让你见一见,在县府和知县学了十年的人,学问有多渊博,看我一会儿,怎么损你!
更多章節請下載APP
海鷗小說APP 海量小說 隨時隨地免費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