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行帝的文学造诣虽说不如内阁三老高,但好歹也是贾平生教出来的,想来是差不到哪里去,此时听闻这两句,也是不禁挥了挥手,制止了郑英。 他想听完这首诗。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秋色里,响亮的军号声震天动地,黑夜间,战士的鲜血凝结成暗紫色。 这颔联写的显然便是一番苦战过后,战士们身受重创。 战争之惨痛、之残酷,可见一斑。 景行帝闻之,不由得有些触景生情,这些年来,不知有多少大乾士卒,在北方边塞因为战争丢了性命。 也不知有多少大乾家庭,因此而破碎。 这些人,按理来说,都是大乾的英雄啊! 到现在,却落得个马革裹尸的下场,更有甚者,直接就是尸骨无存! 这首诗,莫非是个悲怆的调子?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红旗半卷,援军已至。夜重霜寒,鼓声郁闷低沉。 颈联将全诗的基调压抑到了极点,却又暗示援军已至,反攻的号角即将吹响。 景行帝却是苦笑,援军? 何来的援军? 在塞外草原,有马就是大爷! 北元人草原出身,牧马民族。 他们的骑兵,不仅精锐,而且行军速度往往是汉人军队的数倍。 所以,一旦被北元人围城,大概率先等来的往往不是汉家援军,而是更多的北元狗! 因为这一点,以军伍著称的西秦,也曾一度在北元手上吃亏。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尾联出,天下惊! 以景行帝为首的文武百官,就这么站在东宫的台阶前,静静矗立,一言不发,安静的吓人。 良久之后,才有人猛一拍手,大叫一声:“好!” 叫完之后,才知道这是何处,急忙噤声,但脸上的狂热之意,却是久久不曾褪去。 武将们更是如此,“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写出了多少武将的心声啊! 他们出生入死,为的不就是如此? 文臣们虽说没有武将这般激动,却同样亢奋,因为...这诗写得好啊! 他们忍不住想为作者的文采而喝彩! 说实话,大乾文坛这些年来,颇有些青黄不接,难以和晋、陈两国相比。 但现在,听到这首诗之后,他们觉得,大乾文坛可能要站起来了! “说的不错,好诗啊。”景行帝不仅没有责罚先前冒昧出声的官员,反而给予了肯定。 这首诗,写到他心坎里去了! 北元固然势大,兵锋之盛,几乎无可匹敌。 但...若是人人都抱着“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的心态呢? 倘若当真有那样的一天,北元蛮子还能嚣张到几时? 只可惜,想要做到如此,何其难也。 莫说贫民百姓了,便是这满朝文武,又有几个能做到? “且随朕进去吧。”景行帝叹息一声,踏入东宫。 郑英识趣地没有再喊出“圣上到”,以免坏了景行帝的兴致。 …… 东宫内,刘裕等人一诗听完,皆是赞叹不已。 “好诗啊!老李就是老李,这作起诗来,当真是人模狗样的。” 李长空闻言嘴角一抽,也不知道这话是在夸自己还是在骂自己。 但是很快,他的嘴角就抽不起来了,因为从他的视角,刚好能看到已经快要走到跟前的景行帝一行人。 太子刘裕却依旧浑然不知,侃侃而谈着自己的见解。 “若是有朝一日,本宫能亲临战场,一定要向将士们好生诠释一番,何为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