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就是几千上万人,无论是谁都不能太过强硬去对付;一个政策肯定有人受益,有人有损失,有人不失不得,若是把他们都拆开,那么想串联就难了,那些失去利益的人想去串联,可是没有宗族,既得利益者和没有关联的人他想说动就难,到时候串联能串联多少人?而且那时候利益明确,就是想对付他们也师出有名。180txt.com所以一定要拆开他们。” 关于这一点,骆文滨还是比较有发言权的,当下就点点头:“对对对,而且他们还把持了一部分资源,欺压孤儿寡妇孤寡老人什么的,简直可恶。” 风月点点头。 “可是怎么拆呢?”骆文滨看着风月。宗族的问题每一个皇帝都知道,但是每一个皇帝都改不了,这是个千古难题! 第七十三章 “从株连九族开始起。”这件事风月考虑了很久, 所以这会儿说起来头头是道:“现在讲究的是父母在不分家, 但是其实内部并不是和谐一块的。不说远的, 就说我娘家永宁侯府。大伯是世子, 有俸禄, 也有本事,能赚不少钱, 二伯外放为官, 虽说政绩不俗,可是每一年送到京城的礼物, 那都是实打实的银钱。” 骆文滨表示, 心好痛! “然后就是我爹, 我爹你知道的,做官不成,庶务也不通,四叔虽然做官不成, 可是庶务做的很棒, 一年赚进好多银钱, 你想想,大伯, 二伯,四叔若说是官商互补,我爹明显就是白吃饭的。等于是大家养他一个, 不对,是养我们这一房。” “你现在是皇后。”骆文滨心疼风月。 “普天下的皇后可就我这么一个, 这样的人家你说有多少?”风月一摊手:“祖父养我爹,也就罢了,是他儿子,总是惦记,大伯二伯与四叔心好呢,照顾兄弟,也许没什么想法,大伯母二伯母,还有四婶娘你觉得会是什么样的想法?” 骆文滨不傻,仔细一琢磨,就琢磨出点儿味道来。 “我的伯娘婶娘都是好人,尤其是大伯娘,心胸宽广,做事公允,倒还好,而且我们永宁侯府三个养一个,我爹又不惹事儿,这还好,若是有些人家,一个养三个呢?那三个里面若是再有不着调的呢?” “从内部分化。”骆文滨眼睛一亮。 “对,至于怎么分化,贸然下令,总是不好,眼下倒是有个不错的例子。”风月笑着说:“征西伯六子为人很不错,周旋在贫民与征西伯之间,人也有才,若是就这么砍杀了到底可惜,倒不如趁此特赦,然后就说,以后再出现这样的事儿,那么如果是原本就分家的,那么就会从轻发落,甚至于不株连。” 骆文滨想了想,点点头:“有分家的政策,那么就会有人心思活络,一旦分家,这心肯定不会齐全,而且一旦有例子出现,其余人也容易心思活络。” “对,我若不是皇后,你想想,我的伯娘婶娘们会不会有私心?毕竟这可不是单单养我父母,还有我的两名兄弟,兄弟成婚又是多少银钱?何况不分家,你想想,征西伯的六子还和他爹看法做法不同呢。”风月知道自己的伯娘婶娘对自己好,也确实都有胸襟,可是东西是私有的,那就会有私心,大家都不分家的时候,纵然有些私心也没有大问题,但是一旦开了这个口子,那私心就可以无限扩大。 骆文滨仔细想想,瞬间就想通了,所以他连连点头:“嗯嗯,征西伯到底祖上也有功,其六子又不错,当赦免。” “大善。”风月满脸笑容。 关于征西伯的审查那是非常迅速的,从贪墨军饷到欺压良善,从枉顾人命到徇私舞弊,一桩桩,一件件,都以最快的速度审查出来。基本上,除了没有造反,征西伯不该做的做了一个遍。 风月在勤政殿用手指敲了敲御书案,叹惜道:“征西伯是不好,可是他祖上到底有功,陛下不是不念旧的人,诸位卿家认为该如何处理?” 闵太师松了口气,看来皇后还想给征西伯留个后路,这样的话,自己肯定不会被牵连,想通这个,闵太师瞬间恢复了从容。 “娘娘,征西伯妄负圣恩,当本人定当严惩,以儆效尤,至于家人念其祖上有功,倒是可以宽宥一二。”傅太傅果然是个政治老油条,立刻就说出让风月满意的结果。 “傅卿家言之有理,陛下也差不多是这么个意思,只是宽宥宽宥到什么程度呢?”风月也没拐弯,直接赞同,并且还说皇帝也赞同。 有了皇后这句话,大家就敢继续往下说:“娘娘,将征西伯一家贬为庶民。” “征西伯世子也是为非作歹,不能轻饶。” “他夫人虽然是妇道人家,但是却欺压良善,仗势欺人的事情没少做,也不能轻饶。” …… 大家七嘴八舌,讨论来讨论去发现,他们见还真没什么好人,哪怕是一条狗,都有狗仗人势的事儿,因此讨论的声音真是越来越低。 闵太师想了想,终于说:“征西伯六子为人仗义疏财,并没有不良之行。” 裴韶确实如此,又有闵太师开口,因此大家顺着这条线开始说,其他人有错的要惩罚,那么裴六郎可以免于处罚,到底不是谋反的事儿,朝臣说话的时候也不必太顾及。 风月针对大家的说辞,最后下旨:“征西伯一家除裴六郎之外,全部问斩!” 如此真是让朝野侧目,堪称目瞪口呆,原本以为惩罚也就是流放啊,判刑啊什么的,问斩的大概也就征西伯一人,最多加个征西伯世子,没想到竟然是全部问斩,闵太师更是肝颤。 裴六郎却是被赦免了,不单单赦免,甚至还许了他一些钱财,五十两银子,对于普通百姓家堪称一笔巨款。 裴韶怀中抱着银子,满脸茫然,这时候一名太监走过来:“裴韶,娘娘有旨,入宫觐见。” “是。”纵然裴韶聪明,这会儿也反应不过来,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一路之上进入皇宫,裴韶终于慢慢冷静下来,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若是娘娘对自己不利,何必留下自己的性命?毕竟全家都已经被问斩,想到惨死的父母,裴韶一阵心酸,他们再不好,做的再过份,可是到底对自己是好的,是自己的父母,子不言父过,儿不嫌母丑,那是疼他到大的父母,怎么会没感情? 一路之上杂七杂八的想着,很快到了勤政殿,目不斜视,规规矩矩的跪下磕头,裴韶心中还是很惊讶的,听说是一回事,见到之后又是另外一回事,勤政殿中坐的竟然真的是皇后而非皇帝:“娘娘千岁千岁千千岁。” 风月看着下面跪拜的裴韶,没有吭声,裴韶也没急,依旧保持着跪拜的姿势。 等了一会儿发现裴韶依旧镇定自若,风月十分满意,这才开口:“本宫给你两个选择,第一就是拿着银钱,安安稳稳过完下半生,除了不能当官之外,其余的你有多大本事尽可去做,绝对不会被干扰。” 见裴韶没有一口答应下来,风月更是满意,然后她又说:“第二个选择就是给本宫办事。” 裴韶立刻表态:“罪民愿意为娘娘办事。” “不考虑考虑?本宫还没说做什么事。”风月故意逗人。 “罪民不考虑,愿意为娘娘效劳。”裴韶很是老实。 “好,本宫会给你安排新的身份,新的名姓,然后你去东边,那边毗邻几国,每个国家的文化都不相通,本宫要你去做生意,最好探探几国的底,不需要刻意,你懂么?” “娘娘放心,罪民一定做好这件事。”裴韶心里是跟高兴的,先帝,加上前一个的帝王,目光都很短浅,只看自己国内的一亩三分地。如今皇后娘娘高瞻远瞩,真是再好不过。 “好,你的一切会有人安排。” “是,娘娘。”裴韶很高兴,心中不停的给自己打气,裴家还能不能起来就看以后自己的表现了。 送走了裴韶,骆文滨直接下了明诏,那就是分家这件事,不再是父母在而不分家,父母在依旧可以分家,而且真的分家了,那么家里其他人犯了错误,你因为分开,就可以从轻发落或者是免受处罚。 这件事对百姓而言没有什么,但是对那些世家大族来说,绝对是个不小的冲击,很多族长都在考虑,这个家分还是不分? 分家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谁家都有一些见不得人的事儿,真的犯了事儿,那么分家就可以最大可能的保护旁人,可是一旦分家,那么心肯定不齐了,能做当家的人就没有一个蠢的,他们都很清楚,皇帝这是红果果的阳谋,正大光明的阳谋。 我给你了一条路,走不走你自己选。 闵太师坐在自己正堂里真是久久无语,皇帝这一手阳谋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或者说皇后剑指哪里呢?拆分世家宗族真的只是为了让大家各有私心吗?事情应该不会这么简单,可是那么到底是为了什么呢?光明正大的阳谋不好对付啊! 想到这里,闵太师长叹一声,这个皇后留不得,绝对不能留,他得想办法,离间皇帝与皇后,哼,他就不信这般的皇后,皇帝不忌惮。 骆文滨:我还真就不忌惮! 这件事情下旨之后,骆文滨的病终于养好了,终于再次驾临勤政殿,以闵太师,傅太傅为首的大臣们差点儿痛哭流涕,陛下,您可算回来了,臣们心里苦!可算盼着正常人了! 风月:怪我咯! 第七十四章 不过大家想象中的皇后重回星辰宫, 就不会折腾的美好愿望并没有实现, 这一次皇后下手的地方是礼部, 她把皇室中的事情全部要了过来, 包括王爵俸禄, 给小妾升职,皇室中人的生老病死, 婚丧嫁娶等等一切全部都从礼部拆开, 直接收回到皇后的手中。 理由都是现成的,皇后曰:吾乃宗妇! 完全让人反驳不得, 礼部的心在滴血, 可是这件事名正言顺, 想反驳都反驳不了,只能乖乖的交出权利。 皇后收了礼部的权利之后并没有自己折腾,而是命端仪长公主和英王妃协理,其实就是执行总裁。皇太后也无聊, 没事儿给小辈出出主意, 有的忙了, 对风月更加满意。 风月表示:这真是始料未及。 端仪长公主和英王妃接了这个差事,都很是迷茫, 不知道怎么办,端仪长公主下帖子请自己的堂嫂英王妃到了公主府共同商讨。 “嫂子,请!”同样都是正一品, 英王妃年长一点儿,端仪长公主自然亲自出去迎接。 两个人分了宾主落座, 喝了一口茶之后,端仪长公主这才说:“今儿请嫂子来,就是想问问,对于娘娘给我们的差事,可有章程了?” “这些事儿以往都归在礼部那里,礼部那里有礼部尚书,礼部侍郎,还有员外郎等等人。我们只有两个人,虽然能命下人去办事,可是总觉得欠缺了点儿什么。”英王妃在家与英王也合计过这件事。 “嫂子说的是,我也觉得总是缺点儿什么。”端仪长公主和英王妃对视一眼,总觉得不知道从何处入手。 “公主,我在府里将所有的事情倒是都统计了出来。要不先看看这个?不过我也不知道有没有遗漏。” “好。我们一起再想想。” 皇室中人能用的东西,俸禄,仪仗,这些都是死规矩,定好的,甚至于成婚府邸的大小,规模那也是有定数的,包括死后出殡的规格等等,这些根本就不用她们操心,有例子,照着做就行。 那么繁琐的事情是什么呢,是生孩子,平常百姓家生孩子要上族谱,皇室上的玉蝶,也就是玉简,这个玉简还有两套,一套是男子的,一套是女子的,女子就是公主的,比如说公主哪年哪月出降谁家。公主子嗣则只有嫡长子才会被记录,其余的作罢。 还有按月发放俸禄等等,节礼的赏赐,这些都不难。 生死是大事儿,都要记录,但是——姑嫂两个对视一眼,好像也没有什么特别的事情?繁琐是繁琐了一些,可是只要认真就不难,都是有规矩有定数的。 一时半会儿两个人也想不通,只能以自己知道的,仔细去办理,归纳总结,然后两个人又各自找自己的夫君,让他们去礼部打探一下,回来两家人又开了几次小会之后,确定绝对不会任何纰漏,端仪长公主和英王妃这才打申请,准备进宫见皇后。 毕竟皇后才是宗妇,是这件事的总管者。 风月立刻准奏。 端仪长公主和英王妃为风月见礼,然后英王妃这才说:“娘娘,这是臣妇与公主整理出来的,请您过目。” “嗯。”风月拿过册子观看,然后眼睛一亮。 端仪长公主和英王妃确实心细,以往礼部做事都是直接给王爵一年多少银子,然后公主多少银子,王妃多少俸禄,驸马多少俸禄……诸如此类,虽然有总数,但是对于每一家的花销并不直观。 如今两个人则是把京城三十二座王府,二十座公主府彻底分开,每一家一个小册子,然后册子上记录都有什么人,王爷,王妃,滕妾,世子,郡主等等……一系列清清楚楚,也就是说这个小册子上彻底记录了一家人,包括新出生的婴儿。 公主府那里一样,并且额外点明,公主出女封为郡君,县主的也都登记到了册子中,然后每一个府邸一年所需的费用则写在这家的后面,最后还有一个总册子,十分的清晰明了。 风月捧着一个册子在发呆,这不是哪座王府的,也不是公主府的,而是无名的册子,就是无名。 因为无论是端仪长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