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摇上青云(科举)

一朝穿越,沈长林成了穷苦人家的养子,家贫地薄,穷困潦倒。沈长林立誓要改变现状,但肩不能扛手不能提,经商又没本钱,一琢磨那就只有读书科举了,穿越前好歹是重点大学毕业生,童生秀才举人进士,要一步步往上爬。咸水村的人都说钱氏一家全是倒霉蛋,男丁羸弱女眷不...

分卷阅读10
    ,他还要去其他村子,便婉拒了李童生留饭的美意,坐上牛车继续出发了。

    李童生舒了一口气,宣布今日提前下课:“沈长林,你跟我过来。”

    老童生将沈长林带到书房,颇有兴致的考察他读写的能力,沈长林十分清楚,机会已经到了眼前,这时候藏拙他就是个傻子,便将《三字经》《百家姓》等等会背的都背了一遍,只在写的能力上做了隐瞒。

    《三字经》这些启蒙经典朗朗上口,他靠蹭课学成,不会显得特别奇怪,但写字就不一样了,初学之人,很难记住复杂的方块字,如今沈长林已经学了一百左右的繁体,若全写来只会显得他慧极近妖,于是选了八九个简单的写在纸上。

    沈长林不习惯用毛笔写字,歪歪扭扭的正像一个孩子的笔迹,但这已经足够震惊李童生的了。

    “以后跟着大家一起上课,不收你束脩。”

    沈长林惊喜的点头,接着鞠躬道谢,正琢磨按照古礼要不要给老童生磕头时,李童生已经托住他的胳膊,把人扯到近前仔细端详,只见这孩子直鼻薄唇浓眉星眸,不卑不亢,内心一阵喜悦,这是有福之相:“好孩子,回家去吧。”

    今日弟弟在课堂上出了风头,沈玉寿没有一丝吃醋,只是觉得惊险,回家路上还心有余悸:“吓死我了。”

    沈长林扯住他的衣袖:“谢谢。”

    每日下课归家后,沈玉寿都将课堂笔记给他看,若非他慷慨,自己的进步不会这么迅速。

    “一家人,应该的。”沈玉寿羞红了脸。

    两个小的提前回家,钱氏有些惊讶,沈玉寿赶紧将课堂上的事情说了,催奶奶帮沈长林做一个书袋,还要买支毛笔,砚台和白纸他俩可以共用。

    “不要束脩?”罗氏本在屋里织布,闻声走出来道:“长林真有出息呀。”

    沈如康也笑容满面:“给我家长脸了。”

    做晌午饭时钱氏还从陶罐里抓了个鸡蛋,让儿媳煎了,吃饭时两个小的各分半个。

    饭后沈玉寿和沈长林回房抄书,古代的书售价极贵,要上百文一本,寻常人家买不起,村里学子们用的书都是自己抄的,孩童笔迹稚嫩还总错字,但只要能看就好。

    罗氏洗干净碗筷,到钱氏房前转了几圈,犹豫着没进门,钱氏不耐烦了:“有事说事,别老晃!”

    “娘。”罗氏低着头进屋:“我看……长林那孩子鞋破的不像样了,想给他做双新鞋。”

    钱氏正拿剪刀裁一块零头布,准备做书袋,出乎罗氏意料,她格外和颜悦色:“成,衣裳也做套新的。”

    这下轮到罗氏惊讶了:“娘,你心真好,我现在就去帮他量尺寸。”

    “等等!”钱氏把剪刀撂下:“急什么,我话还没说完。”

    钱氏琢磨一晌午了,沈长林既然不傻不哑,又是个男娃,村里那几户没后的人家一定愿意抢着要他,这时候再去找村长,自家就不是白眼狼了。

    听了婆婆的话,罗氏脸色煞白,她以为婆婆已经接纳了沈长林,并且她也想多养一个儿子,可婆婆的话又忤逆不得。

    罗氏的脸白了红,红了白,最后什么话都没有讲,红着眼眶出屋,没曾想刚撩起门帘,就看见沈长林站在门外。

    婆媳二人的对话沈长林全听见了,但他不怪钱氏,这老太太是刀子嘴豆腐心,若她是心黑的,就该在他又傻又哑的时候赶走他,而不是等到现在,还在走前给他做新衣和书袋。

    “奶奶,我不走。”沈长林道。

    钱氏内心五味杂陈,走出来对沈长林横眉冷目:“到别人家可以吃香喝辣,我这只有粗茶淡饭!”

    “我愿意。”沈长林很坚定,这家人淳朴善良,日子是穷了点,但生活条件可以改善,好人却不是随便就能遇见的。

    听见动静的沈玉寿也跑了出来:“不要叫长林走。”

    钱氏背过身擦了擦眼泪,挣扎了很久才松口:“——留吧。”

    事情既已定下,钱氏准备好纸烛香火,带沈长林到祖宗坟前烧纸祭拜,并让他正式改了口,管沈如康罗氏叫爹娘,唤自己奶奶,又找到族长改族谱,还去官府改了户籍,往后沈长林就是她家二郎了。

    *

    沈长林很珍惜李童生给的机会,上课的时候非常认真,凡是李童生课堂上说过教过的知识,他都会反复记忆和背诵,李童生经常夸他聪慧勤奋,同窗听了又回家说给大人听,渐渐的,沈长林在附近村子小有名气,都说他是小神童。

    钱氏走在村里,腰杆都挺的比以前直了,多少年啦,自家总是被笑话的对象,总算扬眉吐气一回。

    “沈玉堂,下课后留一下。”

    自从被顾训导考察时写错了字,沈玉堂就蔫了,上课的时候总走神,李童生看在眼里,知道他就此有了心事,特意把他喊到书房宽慰一番,求学和人生路上的起落实属寻常
更多章節請下載APP
海鷗小說APP 海量小說 隨時隨地免費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