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牵拉下与南京临时zhèngfǔ达成了停战协议,这场跨越南北的战争终于结束了。 而江渝显然是这次战争的大赢家,他不仅成功掌控了整个山东全境,而且还掌控了苏南,将整个江苏都纳入自己的地盘之中。 当然,一下膨胀太快,对消化地盘的能力也是一个巨大的考验,不过好在膨胀的程度还不是无法接受的。 这也是江渝要停战的主要原因,再打自然可以,抢地盘并不困难。 困难的是对地盘的消化,如果是按照传统的地方自治模式,那么把地盘占下来也是无意义的。 战后,江渝和光复会的关系迅速拉近,双方很快就展开了许多联谊活动。陶成章带着一群光复会成员来到芜湖,在芜湖参观了全亚洲规模最大的钢铁厂。 此时芜湖钢铁厂第二期已经开始加紧建设,虽然没有三班倒,但每天也有分成两班,施工时间长达20个小时。 第二期建设好之后,芜湖钢铁厂的钢铁产量将达到50万吨,将超过rì本的年钢铁产量40万吨。 在造船方面,江渝计划在1914年之前,形成20万吨的年造船水平,超越rì本的年造船10万吨。 此时的rì本工业实际上和中国是半斤八两,只是rì本是一个极为疯狂的国家,他们把大部分的财力都投入到了军事建设上,自然没什么钱去建设工业。 而江渝则是走另外一条路线,先把工业、经济搞上去,军事力量只需建设到能保护民族工业发展的水平就可以了。 到时候如果有必要,随时可以扩充军力,在发达的工业支持下,军力的扩充远比rì本要容易得多。 这些成就让陶成章等人看得头晕目眩,心里只剩下两个字——佩服! 而在行政方面,江渝手下的官员更是做到了廉洁、高效,一该清廷统治时期的贪官污吏多如牛毛的局面。 在廉洁高效的行政下,民心迅速依附,此时的安徽、苏北,老百姓都认定了两淮行政总署。 谁要是和两淮行政总署过不去,就是和他们过不去。 这正是一个民心可用的大好局面,陶成章不由感叹,兴业党人能创造出如此局面,rì后已是立于不败之地。 在教育方面兴业党也极有建树,基本上每办一种工厂就办一所技校,同时小学、中学、大学也陆续设立。这些学校和工业、农业生产的联系很紧密。 学校的模式多是半军事化管理,上午上课,下午是课外活动,晚上则是晚课。 下午的课外活动有很多花样,有的时候是老师带着学生去种植蔬菜瓜果,有的时候是去参观工厂,有的时候是让学生锻炼动手能力,让学生自己手工制造一些桌椅、玩具、工件之类的东西,做得好的还能评奖,同时还鼓励学生多动脑筋发明创造。 这样的学生如果走出学校,将拥有极强的动手能力。 对于那些不太会读书的学生,则大力培养他们的其他兴趣爱好,力求每个都能成为有用的人才。 而那些培养高级人才的学府,江渝也开始着手组建,而且每一种专业,都有比这个时代更为先进的课题拿出来让学生研究。 各种学校之多,远超任何地区。 江渝在军事、工业、教育三个方面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而在农业方面也投入了大量的资金,暂时还未收到什么成效,因为chūn播还未开始。 随着农业改革的深入,家庭农场的模式开始出现。 这些家庭农场虽然没有大规模机械化种植的效率高,但却没有机械化农业的缺陷,例如生物链断裂、对农药的依赖xìng等等。 不过大规模的机械化种植还是要发展的,这能让更多的人口从农业生产当中解放出来,投入到工业生产当中去。 陶成章等人在安徽地区还看到了大量的工地,许多工人在工地上卖力的施工着,不断的建设着铁路、公路、水利、楼房。 此时的安徽和苏北地区,几乎人人都能吃饱饭。 吃不饱饭的百姓都去工地做工了,没能力使自己吃上饱饭的弱势群体,也被两淮行政总署收容了起来,为他们免费提供衣食。 在安徽看到的一切,让陶成章幡然感觉到,这不正是自己要追求的社会环境吗? 而江渝的在很多理念上与光复会实际上是一样的,并不像孙大炮那样单纯为了革命而革命,同样也是认为,革命就是改朝换代。 江渝与陶成章两人在芜湖又畅谈了数rì,双方也增进了了解和互信,终于陶成章决定引入江渝在两淮施行的各种制度,想把江渝在安徽、苏北所取得的成就复制到浙江去。 对此江渝欣然答应了下来,虽然陶成章是要复制两淮当前的模式,而不是江渝直接控制光复会,但是两者只要制度上一样了,那么rì后也就有说不清的关系了。而且要复制安徽、苏北的模式,首先光复会得派人到江渝开办的行政培训班进行培训,再则华东集团要进入浙江投资工商业。 另外,江渝并未成立党派,而是成立了一个能够包容各个党派的华东商会,任何党派的政客只要对华东商会这个大集团来说是有用的,那都可以加入进来。 商人与政客那肮脏的钱权交易是永远存在的,不管政客在台上装得多么的正经,或在作秀中表现得多么的简朴、节约,或亦是在什么灾害面前悲悯的抹着眼泪拿出几张钞票作为个人捐款…… 也就是说,除了税收、军队不直接受兴业党控制之外,工商业的地盘又多了一块,而且还是富庶的浙江。 不久之后,当光复会的主要成员都加入了华东商会之后,光复会也就会成为华东商会所控制的党派之一。 是之一,不是唯一。 任何能在国会选举中取得成绩的党派,在江渝眼中都是有利用价值的。 在联合之后,江渝首先向光复会派出了党建顾问、行政顾问、军事顾问,并向光复会敞开行政培训班,同时派遣教官团前往浙江训练浙军,并向浙军提供一批军火,并且华东银行向浙江zhèngfǔ贷款2000万元。 当然也是有条件的,首先军事上必须与江渝保持一致步调,一旦发生战争,浙军必须与复兴军一同行动。 第二十五章:局势稳定 在江渝的援助下,光复会很快就在浙江取得了绝对的行政权力,并迅速将其他势力排挤了出去。 浙江成为了光复会华东商会共同管理的局面,当然主要还是光复会,华东商会并不过度参与。 华东商会更多的只是吸纳各方面的jīng英份子,并拿出一些看似很多,实际上对于商会来说只是九牛一毛的利益将他们捆绑在一起。 但在制度的建设,以及监督方面,都是采用江渝制定的那一套,自然也就离不开两淮行政总署的指导。 光复会逐渐被华东商会所渗透、吸纳,也给江渝在杭州发展造船厂提供了更大的方便,也为华东商会在浙江提供了很多商机。 浙江商人在接触下,也开始加入华东商会。 华东电力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