绑定国运,我要当昏君

第三十章派遣文官留学
  科舉改革後的第一場考試終於結束了,這次前五名的文武官都進入了朝廷任職。
  因為科舉考試本來是四年一次,但是因為這次改革,中間隻間隔了兩年,就又開展了一次,所以官員稍微有些飽和。
  昨天甄何的提議,讓梁思君眼前一亮。
  留學這種事情,屬於紙上談兵,應該是文官去更加合適。
  剛好,梁思君不希望朝廷有那麽多文官。
  要是能派走一批文官,再讓一批武官上朝,就能大量減少文官在朝廷的比例了。
  本朝之前本來就是重文輕武的,很多能打的武官都因為朝廷的政策而棄武學文,導致文官比例很快上升。
  只要現在多看重武臣一點,就不會有那麽多文官說閑話。
  梁思君最近連上了幾天的早朝,有點勞累,所以今天不打算上早朝了,就直接召開了禦前會議。
  在禦前會議上,他直接把自己打算派遣一些文官留學的事情告訴了朝臣。
  “甄何此番下西洋,發現了不少國家有豐富的原料,有一些國家甚至比我們有發達的經濟和工業。”
  “所以,大梁必須要派遣一些文官去別的國家學習先進的技術。”
  其實,純粹就是自己不想看見那麽多文官。
  梁思君沒什麽文化,憋這麽多理由,半條命都沒了。
  不過,自己的理由,大臣們好像都挺信服的。
  畢竟學習別的國家的技術,交流文化,都是很重要的。
  至於,他為什麽這麽肯定,送這些文官出去學習肯定不會漲國運。
  因為,他之前看過自己前世國家最後一個王朝的歷史,雖然他們救亡圖存,想要靠學習別的國家的技術來改變。
  但是,封建王朝的弊端擺在這裡,這是無法改變的,所以沒什麽辦法。
  唯一反對的就是連楊明了,顯然這些文官們出國學習,又要花戶部的錢。
  大運河的開鑿還沒有落實,又要花錢,連楊明心裡痛啊。
  可以說,整個皇宮裡,最窮的部門就是戶部了。
  連皇帝新建立的檢察機關都比戶部有錢。
  別的部門隻進不出,戶部只出不進。
  梁思君的臉色又不好看了,又是連楊明,必須要找個機會把他趕走,不然他每次都反對自己的意見,真是氣死人。
  不過無傷大雅,就他一個人反對,在朝廷也掀起不了什麽風浪。
  所以,派遣文官去西方學習的事情,也就順理成章落實了。
  梁思君想了想,這件事情還是由國子監來辦比較好,畢竟他們是專門管教育這一塊的。
  國子監管事的太傅藍諭是小時候教過梁思君的,看見自己國家的皇帝這麽重視教育,自然是很開心。
  出國學習這件事,藍諭覺得還是有一定風險的。
  到現在為止,大梁從來沒有派遣過任何一個人出過國門,而且語言不通,面對的未知也很多。
  所以,需要派遣出去的人,肯定是心理素質很強的,而且真的能夠帶回來一些什麽的。
  “這屆的前幾名怎麽樣,之前考試改革,前幾名的文官質量,應該比往常要更好一些。”
  藍諭問自己手下的人。
  “確實都出類拔萃,但是都已經在朝廷的各個部門上任了。”
  上任也不是什麽大事,要是需要,自己完全可以把他們叫回來。
  反正國家是有不少補貼的,再多給他們一些補貼,也未嘗不可。
  “還有就是都很年輕,也不知道為什麽,今年考中的都這麽年輕。”
  年輕好啊,年輕有衝勁,更想做一番大事業。
  藍諭大概確定了一下這些人的名單,就讓手下的人去通知到位了。
  很快,這些人也落實下來了。
  去國外學習確實不是一件小事,但這是之前從未探索過的,藍諭也沒什麽經驗給他們。
  就隻好說:“錢的事情不用擔心,會給你們足夠的留學經費,到時候盡量多學點東西回來。”
  梁思君把留學的事情交給了別人,自己就閑下來了。
  那他就要趕快落實開鑿大運河的事。
  他敦促朝臣趕緊讓內陸縣官的事情落實下來。
  落實大運河的開鑿確實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本來那邊的人就缺水缺糧食,還要讓人乾活,簡直就是雪上加霜。
  不少地方官員都在推脫,主要是,這一片每年都賑災,就算開放糧倉,糧倉裡也沒有多少糧食可以給他們。
  朝臣們簡直頭都大了,上有皇帝,下有百姓,簡直是兩頭為難。
  武美人似乎也聽聞了這件事情,趕緊找到了戶部連楊明大人。
  “大人,這件事情,我有個好提議。”
  連楊明沒想到皇上的妃子會親自來找自己說賑災的事情,還說有好點子,也有點好奇,就問:“什麽提議?”
  “我看了前幾年的賑災帳本,發現都是撥款。”
  “但是,撥款實際上對缺少糧食的地方不是特別奏效,這是我之前的疏忽。”
  “糧倉可以打開,但是那邊年年災禍,也不見得糧倉裡有多少儲備糧食。”
  連楊明聽她這麽一說,似乎明白過來了,順著她的話說下去。
  “百姓們需要的不是錢款,而是糧食。”
  武美人立刻就笑了。
  “連大人說對了,所以,比起直接給錢到地方政府,倒不如,直接給糧食。”
  “但是,國庫裡是不存糧食的啊。”
  一個問題解決了,但是隨即又帶來了另一個問題。
  武美人笑道:“之前皇上在哪個鎮建立了一個寺廟,據說一直有很多富貴人家的夫人小姐前去施粥。”
  “他們去那邊施粥,是為了蹭皇上的子嗣福。”
  “對於富人來說,錢都是身外之物了,他們需要的是權力的證明。”
  “我們可以號召富人們來捐糧,然後給他們發朝廷的感謝牌匾,根據捐糧的多少來發放。”
  連楊明覺得這個辦法可以行得通,畢竟牌匾不需要花多少錢。
  這樣的話,還能省一筆賑災的錢,直接可以投入開鑿大運河了。
  這武美人對富人的心理真是拿捏的死死的,對朝政的處理真是有一手,連楊明之前還覺得后宮乾政是一件壞事,但現在看來又何嘗不是一件好事呢。
更多章節請下載APP
海鷗小說APP 海量小說 隨時隨地免費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