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三萬兩呢!”徐達搓搓手,“都是我的?” 馮勝跟李文忠臉色一變,這個不要臉的徐達。 “徐國公,你要是再這麽說下去,我等會兒可不保證能把你從馮勝、李文忠的手裡救出來。” 常遇春揶揄道,“到時候,三萬兩可就沒你的份兒了。” 徐達自然看到了馮勝跟李文忠的臉色,嘿嘿一笑,“我就開個玩笑。” “不過。”徐達恢復正經,“陛下確實不對勁兒。” 朱元璋的摳門,已經深入人心了,尤其是認識他的臣子們。 眼瞎的這個場景,任誰都覺得不太對勁兒。 “嘿!你們是不知道,如今啊!京城可是大變樣兒了!” 常遇春緩緩道來,將那新奇的驛站快遞說了出來,引得幾個人紛紛向往。 “額的天!陛下也太會了吧!那豈不是說,老徐我再去北元殺一圈,錢糧也夠得?” 徐達蠢蠢欲動。 常遇春急忙按住他。 “可不能亂來。陛下說了,要留著那些北元人當炮彈。” “炮彈,啥意思?” 不僅徐達不明白,就連李文忠跟馮勝也懵了。 常遇春搖搖頭,“我也不清楚,陛下不說。我也沒問。得了,今天來,我還給你們帶了禮物。” 說起那些武器,常遇春就忍不住感歎。 “你們三個的運氣好啊!” 徐達聞言更好奇常遇春帶來了什麽。 …… “劈裡啪啦,劈裡啪啦。” 鞭炮聲,聲聲入耳。 朱林跟李伯坐在炕上,今年又是他們兩個一起過年。 算起來,這是朱林到這裡的第三個新年了。 這個新年,依舊只有李伯跟他。 餃子是豬肉大蔥的,香得很。 朱林按照習俗,包了銅錢裡面。 雖然害怕吃到,可又想吃到包銅錢的餃子,畢竟是一個美好的象征。 好在,最後朱林吃到了。 吃過了飯,朱林難得孩子氣了一把,在外面狠狠的放了一通煙花,引得村裡的孩子都跑來看。 嘻嘻哈哈的鬧了半宿。 等到夜色已深,遠處的寺廟道觀傳來“咚咚咚”的撞鍾聲,朱林才回了家。 躺在炕上,四下無人,朱林默默的說了一聲。 “系統,過年好。” “叮咚!感受到宿主的囑咐,系統獎勵隨機新年大禮包一份兒,請宿主自行開啟。” “宿主,過年好。” 朱林懵了。 還有這種好事兒? 那他以後天天跟系統說過年好。 可惜,他又說了幾遍,系統也沒出來。 看來,只有第一次有效。 反正也睡不太著,他乾脆看了看系統內空間。 現在,他已經有二十三提可樂,三十箱方便麵了。 余下的,雜七雜八的,多是些小玩意兒。 不能出現的。 再就是幾個重點。 槍的.製造法子、鍛造法、煉鋼法。 還有一個灰撲撲的禮盒窩在角落裡,這該不會是系統說的新年大禮包吧! 看著不像是好東西啊! 朱林嘟囔了一句,直接開啟新年大禮包。 “叮咚!恭喜宿主獲得紅夷大炮圖紙一份兒。” 朱林不敢置信的睜大了一眼,炮來了! 趁著運氣好,朱林連忙說了一聲:“系統,簽到。” “叮咚!簽到成功,獎勵雪碧一箱。” 朱林:…… 次日一早,朱林就醒了,李伯早就準備好了東西,朱林在家裡等著村裡的小輩兒上門拜年。 朱林不缺錢,村裡這些年在他的幫助下,也不怎麽的缺錢。 才送走了一批小孩兒,村裡的族老就來了。 朱林忙迎上來。 “大爺,你們怎麽來了?應該是我去看你們才對。” “一樣的,一樣的。”為首的族老,胡子一把,花白花白的,牙齒都掉光了了,偏的身子硬朗的很。 這是村裡的一個老人了,今年已經八十八歲了。 對於現如今平均年齡四五十歲的大明,已經是高壽中的高壽了。 朱林向來尊敬他。 扶著族老坐下,李伯給他們泡了茶,拿了些軟糯的點心。 這是朱林新做出來的雞蛋糕,廢了好大勁兒,吃起來軟糯糯的,奶香四溢,馬皇后最是喜歡。 每次朱元璋來,都要帶走一簍子回去。 吃了糕點,又喝了茶,族老才開口:“朱少爺,這些日子,天氣有些不太對啊。” 朱林好奇,“族老,有什麽問題嗎?” “天太幹了。也不夠冷。 族老道:“這樣下去,只怕今年要受災的。” 朱林皺眉。 學農業的自然知道,冬天不冷,就無法凍死地裡的蝗蟲卵,這樣很可能會造成蝗災。 朱林想了想說:“族老,您今天來是跟我問法子的嗎?” “是。”族老也不矯情。 在他看來,朱林會那麽多東西,這件事肯定也會解決的漂漂亮亮的。 麻煩了。 朱林揉揉額角,要是在現代,他有無數種法子,能提前預防蝗災,可是在古代的話。 “我有個不他成熟的法子。” 朱林開口說:“在地裡養鴨子。” “只不過,鴨子吃草,可能需要人四處看著才行。” “養鴨子?”族老不太明白。 鴨子吃得多,又沒個幾兩肉,養起來,不太賺錢。 農村人自然不愛養。 再說,雖然現在家家戶戶不缺糧食吃,可他們那骨子裡的簡介,不是一時半會能糾正過來的。 族老的擔憂,朱林自然知道,安福道:“族老,您也說了,不一樣會出現乾旱。既然途次,不如您先回去觀察幾天,咱們再來下定義?” 族老聞言點頭,朱林送他們離開,才戳著腦袋合計。 治療乾旱的法子有的是,只是得看合不合適。 朱林翻閱腦海,最終得到來了一個東西——水車。 村裡的位置不錯,附近有三條河,為了保證要以防萬一,朱林道河邊看了好幾次,發現,河道確實有些乾涸的痕跡。 看來,今年乾旱是極有可能的。 朱林看過了河道之後,最終決定還是做水車,而且是腳踩的。 別的他不行,但是水車他熟悉,以前研究過很多次,倒背如流了。 朱林直接去了村裡的木匠家裡,木匠正好在家,見朱林來了很高興。 “木匠叔,有個東西,需要你來做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