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能是甲!” 李世民搖了搖頭,否定了這個選項,轉而看向下一個。 “農民起義.” 這確實是個大問題,李世民的眼神一下就黯淡了下來。 他想到了曾經和魏征的談話,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中原王朝最怕的就是來自內部的農民起義了。 別看現在的大唐歌舞升平,百姓對他李世民好評如潮。 可一旦發展到王朝後期,人多地少,再加上朝廷治理腐敗,吃不上飯的農民,就會一個個揭竿而起。 生於隋末亂世的李世民對這一點,深有體會。 “陛下.” “先別急著下定論,看看下面的。” 李世民揮手製止了長孫無忌,接著看了下去。 “宦官亂政?” 這倒也是個問題,畢竟,當年漢末十常侍所造成的的混亂以及破壞,絲毫不必農民起義弱。 秦末的趙高,漢末的十常侍,北魏的宗愛,這些人,哪一個不是禍亂朝政,導致國家崩壞? 正是因為如此,李世民對宦官看管的很嚴,就是擔心重蹈之前的覆轍。 而且,宦官雖然凶險,但導致一個國家覆滅似乎有些太過言重了。 “宦官?” 李世民扭頭看向長孫無忌,長孫無忌微微搖了搖頭。 “既然宦官不是,外敵也不是,那這藩鎮?” “嘶,藩鎮是?” 李世民一聽這個詞,怔了一下。 “陛下,藩鎮便是地方封疆大吏,出自《三國志》。” 這時,長孫無忌湊上來,解釋道。 李世民點了點頭,地方封疆大吏,不得不說,也是個問題啊! 不過他在個個地方設置的都督府都是有人節製的,權利分散。 這怎麽可能會成為覆滅大唐的直接原因? “輔機,你覺得是藩鎮亡我大唐嗎?” 李世民朝長孫無忌問道。 長孫無忌怎麽敢回答這種誅心之問,嚇得臉都青了,低著頭不說話。 感覺有些掃興,李世民還是自己判斷。 “地方藩鎮分權,這是個皇帝都該知道,要是把權利都下放了,那這皇帝還做個甚!” 李世民冷聲喝道,接著,毫不猶豫的就選擇了乙。 “農民起義,朕選乙,農民起義!” 隱匿在雲霧裡的李恪看到這一幕,遺憾的砸吧著嘴。 可惜啊可惜,大唐並非是被農民起義搞垮的,這個問題沒想到連李世民都沒答出來。 不過想想也是,到底是時代局限了他,李世民恐怕怎麽也沒想到。 自己的後代,竟然能為了一個女人,不顧江山,最後把盛世大唐給葬送掉。 李恪默然的抬起手,面前雲霧環繞,很快出現了結果。 “回答錯誤!本次不予獎勵!” “正確答案是丙,藩鎮割據是覆滅大唐的直接原因!” “唐玄宗年間,李隆基寵幸楊玉環,導致地方長官權利膨脹,胡人安祿山一人身兼三地節度使,悍然起兵,席卷小半大唐。” “歷時八年,安史之亂平定,大唐由盛轉衰,從此之後藩鎮割據日益嚴重,最終節度使朱溫滅亡了大唐。” 一番文字看下來,李世民已經是一臉的震撼,內心久久不能平複。 他怎麽也沒想到,大唐竟然亡在了藩鎮之手。 “大唐,大唐竟然真的亡於藩鎮割據!呵,呵呵,真是可笑!” 李世民冷笑幾聲,聲音讓長孫無忌背後冷汗直冒。 這是,殺人的笑聲。 李世民的目光在雲霧文字上徘徊許久,對於自己這個叫做李隆基的後代,那叫一個恨之入骨。 為了一個女人,為了區區一個女人,竟然害的大唐被整整霍霍了八年! 人生有幾個八年? 李世民鼻子一酸,感覺自己好不容易苦心經營的大唐,被後輩這麽糟蹋,心裡瞬間就不平靜了。 “陛下,陛下保重啊!這都是以後的事情了,那呃,李隆基,既然能被稱為玄宗,想必也是個不凡之主。” 長孫無忌看不下去了,忙不失迭的安慰起李世民來。 “陛下以龍體為重啊!” “父皇切勿傷心,兒臣願為父皇分憂。” “妾身.” 李世民一聽這話,點了點頭,目光繼續看向空中。 “朕先做題吧,這都是未來的事情,可如果朕改變了現在,未來,豈不是也會隨之改變?” 李世民冷靜下來了。 他看出了這個空間的作用,也清楚該怎麽做才能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與其在這裡又蹦又跳的暴怒,不如好好做題改變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