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霸业(上)

面对成功,殷翔开始得意自满,虚骄狂妄。而此时一位野心勃勃的人正密谋取代他的地位——俞越海之子俞坚。在殷翔沉迷声色,花天酒地时,俞坚一举挖走了太极星诸多精英骨干,利用当年殷翔留下的漏洞,将殷翔逼得走投无路。同行、朋友、情人都弃他而去,他落入人生的低谷。 痛定思痛,殷翔反思自己过往的失误,总结教训,立志报仇,但大势已去,殷翔无限失落。这时,他巧遇了曾经自己不放在眼里的几个同学,正是他们收容了他、鼓励他、使他重新振作,一群昔日的战友再次团结在他周围。终于,他重返航空业,与俞坚展开龙争虎斗,利欲薰心的俞坚终遭败北,中国航空业呈现崭新气象,无数雄鹰腾空而起……

作家 青墨 分類 出版小说 | 24萬字 | 51章
三十六 试点
在暴风雨般的掌声中,殷翔起身频频向众人致谢,徐昌明向他竖起大拇指,林露微笑盯着他,用眼神向他表示祝贺,一边的琼斯和班内特与他握手,用英语道:“WONDERFUL!(精彩!)”
金壮龙感慨:“这的确是一个很不错的建议,最小程度地避免风险,同时又能让所有的新技术物尽其用,而且不至于因大规模的变动使旧厂家伤筋动骨。”
一向严酷的方严也道:“是呀,我刚才的话也有些激进了,在新柱子没建立起来前,就把旧柱子推倒,是不可取,这样我们可以不推倒旧柱子,又不妨碍造新柱子,这个方面,我完全赞同。”
但不光有赞同的,质疑的也有,这次终于有外国人起来发言,来自英国航空的康迪先生用生硬的中文问道:“如果要搞一个这样的试点,固然是稳妥,可它该向谁负责,如果出了错误,谁又为它买单呢?”
殷翔略一思索:“我们直接面向市场,只需要对国务院或其他中央机构负责,一切按市场规范,自负盈亏。”
殷翔的话一出,全场一片哗然,徐昌明目瞪口呆,这话就连俞越海也不敢说,康迪还没说话,琼斯忍不住抢先问道:“殷翔先生,你知道搞一个这样的试点要多少钱?需要多少时间吗?”
殷翔道:“专家论证是需要600亿以上,时间约二十年以上。”
琼斯道:“这么多钱这么长时间,长期在一个试点进行投入,就算是国家机构,怕也是难以承担的,你的想法会不会不切实际呢?”
殷翔道:“请听我说完,600亿,二十年,那是从前专家的意见,但我也有一个意见,那就是300亿,五年。”
全场又一阵爆笑:“年轻小子,大言不惭!”
连琼斯也忍不住笑了:“年轻人,你知道波音成长起来,直到战胜道格拉斯集团,花了多久吗?”
殷翔道:“正是因为知道,所以我才敢这么说,当年波音能打败道格拉斯,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波音远程客机707的研发成功,而事后,空客能成为与波音一比高下的对手,也是用A300进占宽体市场,中国人对航空尖端技术的敏感绝不亚于欧美,我可以毫不汗颜地说一句,就在我们太极星,对结构和气动的理解水平炉火纯青的人物都大有人在,我们也能生产同时适应双发和四发的机翼和机身,这点我们要感谢国外前辈的经验,我们新的机种将采用与空客或波音同样的电传操纵,老飞行员不需培训就能上岗,大大节省了培训成本,而我们还有巨大的国内市场为支撑,即使短期内不能到境外竞争,国内市场也完全足够支持我们。”
琼斯嘲讽:“我相信中国人有技术力量,不过听你这么说,你们将来的飞机制造厂,还是大体依赖国有市场和政府补贴,那又怎么说得上是与世界市场接轨呢?你们的飞机将来能得到世贸组织的认可吗?”
这话颇不客气,表明了指责这个试点名为面向市场,实际上还是依然采用与世贸规定不允许的国家不正当补贴与支持。这几乎有点威胁的味道,中国如果真制造出大飞机无疑会成为欧美航空巨头的心腹大患,可前期,就算只是试点,不依靠政府风险补助和其他国内航空部门的鼎力支持是不可能的。如果在试验期间其他国外航空公司就在不正当补贴上大做文章的话,可能刚成立的试点就要被世贸组织扼死在摇篮里也说不定。
殷翔反唇相讥道:“那么,请问先生,空客指责波音得益于政府军购和NASA,还蔑称贵公司是西雅图的大熊,您认为这话正确吗?”
琼斯立马反对:“当然不是,他们竞争力不够,他们才使用不正当补贴手段呢。”
殷翔道:“是的,两大公司一直为此互相指责,甚至打起官司,那么,贵公司与空客在关贸总协定的官司一直打到今天的世贸,为什么老打不完?”
琼斯不禁支吾起来:“这个在某些取证上的确需要时间。”
殷翔道:“恐怕更大的原因,还是因为欧美之间有太多经济联系,不想拿此来阻碍双方的发展吧?当民众意见大,国内压力大时,就拿出来打一打,当没有什么风声时,就把这官司束之高阁,我能不能说,这其实只是一场公关秀?”
殷翔话音一落,众人一阵窃笑,琼斯的面孔立马变成猪肝色,徐昌明更是笑得直不起腰来:“这小子,还真是敢说啊。”
殷翔得理不饶人:“我们中国人有句话,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我们在试验期间,就算得了些政府补贴,也不能说就参与了市场竞争,而且我们更多地还是利用民间的风险投资,您请看,我今天带来了飞宇创投的付凯笛先生,就是希望他在这场论证会上亲自感受我们航空业内人士的诚意,希望能得到他的支持,请问这算不算是不正当补贴呢?”
他不等琼斯回答,就回头问付凯笛:“付先生,您觉得您支持我们算不算违反世贸规定?”
付凯笛脑门出汗,这下殷翔问得他左右为难,他还没决定是否为太极星投资,可是在这样的场合下,如果他说是,那可就有失国体,而且也未免太不给在场这么多资深人士面子。如果说不,那就等于承认将资助太极星。但这么多双眼睛盯着他,他实在不敢说出这个是字,只好道:“当然不是。”他边说还边心里安慰自己,“我只说不违反规定,没说要为太极星投资。”
可是没料到徐昌明煽风点火,他一下站起来:“让我们感谢付先生对我们事业的大力相助,大家鼓掌!”
一阵噼里啪啦,所有人同时鼓掌,付凯笛哭笑不得,只好起身致意,心里不停地骂:“这个臭小子真是太狡猾了。”
但危机没有过去,一边没做过声的班内特忽然开口:“我有个问题,这个试验计划的确很好,不过为什么一定要交给太极星呢?一航、二航不行吗?其他的飞机制造厂不行吗?”
众人面面相觑,殷翔也对这个问题大感为难,班内特的话,简直就有挑拨中国人关系的味道,的确,论实力,比太极星实力强大的在座就大有人在,香饽饽谁不想要?凭什么就要给太极星?但不管给谁,其他单位肯定是得罪了,还谈什么会横向联合,支持发展,搞到最后,还得一个人叫卖。再者,有道是同行如敌国,如果试验成功,大力发展起来,其他厂家还吃什么?人家又岂会眼巴巴地把对手喂肥了来吃自己。可要是竞争起来,团结不就成了一句空话?
看到在座人士又开始窃窃私语,殷翔眉头紧皱,如果再拿不出一个好的方案,很可能这个试点又会因为激烈的竞争而流产,可是有什么好想法呢,他求助似地看了一眼徐昌明,徐昌明也在皱眉思索,这时班内特又追问:“殷翔先生,我在等你的回答。”
殷翔目光游移,这时,他看到了在一边面泛忧色的林露身上,看到她清澈的眼神,那晚她的一句话忽然跳进自己的脑海:“你呀,只想着赶超别人!”
殷翔脑中灵光一闪,忽然感到有了答案,从这句充满些许怨气的话中,他忽然意识到自己在对企业的认识上的一个致命弱点,正是这个弱点使他对这个问题无所适从,如今,他有答案了“我刚才在整理我要说的话,因为比较长,班内特先生,我首先说明一点,我们太极星暂时虽然是民营,但这个项目一旦落到我们身上,我们就会变成国营附属机构,其实也就是国营。”
殷翔站了起来:“接下来,我说的可能比较多,但很重要,这是个很关键的问题,希望大家耐心听一听,这些话的关键词是两个:赶超。”
“我们经常提到赶超,比如今天我们谈飞机发展,也是说赶超波音或空客。但平心而论,波音公司造一架飞机,零件是从全球采购的,整个原材料,零件,组装,销售都在世界的范围内完成,设计,制造,服务,都丝丝入扣。请问,有哪个计划出来的国营企业能够和波音的计划能力相比?等到世界上只剩下两三家公司的时候,整个市场的容量,产量,都在他们的掌握之中,基本上不再出现过渡生产的情况,这就是垄断造成的生产计划。等到一个行业发展到这个阶段,基本上它就不会再有什么无计划乱发展的情况了。”
“这时候就逐渐进入第三个发展阶段——行业转移。也就是把成熟的产业逐步转移到第三世界国家去,进行寡头操作的全球资源管理。”
这段话让所有人虽然有点不服,但也不得不承认是对的,国外专家更是频频点头。但是没能明白这同试点落户太极星又有什么关系。
“我之所以希望它能落户到太极星,是因为我们已经拒绝赶超,我们认识到,赶超战略的实质,就是要求国家拿出大量的钱来,去投资一两家公司,然后搞出个什么民族产业来。就比如龙芯,好不容易搞出来了。结果呢?大家可以发现INTEL已经越来越多地把产业转移到中国,这说明这个行业已经没有太大发展了。等龙芯真的上规模了,那时候人家的芯片早就把钱赚回来了,可以大批量廉价生产了。这个时候,龙芯还有什么意义吗?”
“飞机行业也是一样,就算我们真的在技术上赢了,大获全胜,最后把波音和空客都兼并了,可那又怎么样,现在市场已经饱和,以后也就进入微利时代,挣不到钱,赢了又如何?何况,赢的机会又是何等地小呢?”
“所以,我们必须赢在第一阶段,那就是,发现新兴的市场,国外航空公司在我们还没有开始第一阶段时,就开始进来竞争,国内目前成熟的飞机制造厂,既不改变现有体制又要与人家正面竞争,也许我说得难听,但大家平心而论,短期内有赢的可能吗?”
一航代表不禁问:“难道太极星就能?”
“也不能,但是,我们是一张白纸,我们没有旧体制的包袱,没有人事上的复杂,我们不用考虑太多部门、地方上的利益,我们要转型,要改革,都要容易得多,更重要的是,在开发新兴市场上,我们有着旧厂不可比拟的优势。”
班内特问道:“这些我赞同,不过你所说的新兴市场又是指哪一块?难道你们不是造大飞机吗?飞机除了军、民、科学以外,还有什么其他市场能使你们和我们站在同一起跑线呢?”
殷翔道:“涉及商业机密,恕我暂时不能透露,但并没有如您想象的超出军民等领域,也没有任何产品能脱离这些范畴,新兴市场不是说非要开出一块新地方,他可以是新产品,新技术,或者新理念。就如当年比尔?盖茨,他也同其他软件公司一样做软件,可没人否认他开发出新市场吧。”
班内特若有所思地点点头:“我有点明白了,如果你们不是想搞新的核心技术,就是新的市场营运方式,甚至,是想找出另类的航线。”
一边的康迪不屑一顾:“该不会是想上太空吧。”几个人笑了。
“那也不是不可能,都是航天嘛。”殷翔附和笑道,“但可以肯定一点,这个新的开发是我们经过长期研究,针对旧有体制专门设计,说得刻薄一点,简直就卡住了旧体制的颈动脉,我们才有这个信心,所以,我才在这里,诚挚地请求将试点落户我们太极星。”
“话是很动听,但这个理由似乎还不能够说服人,或许你是想与项目审批人员单独谈谈。”金壮龙说话了,他有为殷翔打圆场的意思,他听出殷翔的确有些新理念在计划书里头,审查组即使有兴趣,但在这样的场合竞争对手却未必让你轻松过关,所以,在不透露商业机密的情况下,由审批人员来确定他的新项目是否能通过审查,就避免了与其他厂子的正面交锋。
不出所料,马上就有飞机制造厂的代表发言:“像这样的理念我们也可以提出来,优先审批他的,似乎不太公平。”
“这个当然,不过这样的话,那今天当场审批的决定就要延后了,我们是不是暂时休会,等各方递交计划书以后,再作决定?”
其他厂的代表明显听出金壮龙有对殷翔维护的语气,不禁心头有气,这时才理解,殷翔通过一番无关痛痒的说辞目的不是说服他们,而是组委会的人。不管如何,优先审查的机会,始终还是落到他头上了。
一航代表不禁悄声对二航代表道:“敢情人家早布好圈子等咱们跳呢,这小子,这招移花接木也用得太妙了。”
殷翔见效果达到,连忙问:“那论证是否制造大飞机的结果,是不是通过了?”
金壮龙笑道:“你连自负盈亏这样的话都说出来了,我想别人想反对都来不及了。”他对殷翔带着颇为欣赏的眼神,“到底是年轻人呀,这胆色是不一般,但是,你可要经得起考验啊,如果到时太极星的计划不行,组委会照样轰你走的。”
殷翔也笑道:“怕就不来了。”
“那就这样定了,时间也不早了,请各方面再准备一下,我们暂时休会,明天同一时间,我们再作决定。”
一边项目审查组的人员都盯着殷翔,其中一人道:“年轻人,我可迫不及待等着看你的计划书了。”
众人纷纷起身,殷翔这次在会议上的出色表演给众人留下深刻印象,有几人想上来与他打招呼认识一下,这时,林露忽然过来,对他低声耳语了几句,殷翔对众人道:“不好意思,我有点事,迟些我们再谈。”
他走到徐昌明与朱力面前,低声说了几句话,徐昌明笑道:“我就说吧,他还沉得住气就真是神仙了。”
几人并肩走出会议室,迅速地到了会场外,在一个宁静的咖啡厅里,远远看到一个包房中坐着一个人,在忧心忡忡地喝咖啡。这个人,正是俞越海。
“老俞,你可算来了。”徐昌明与朱力在他对面坐下,“你这个手下可给你长脸了,今天在会上出尽了风头。”
“我都知道了。”俞越海看了一眼殷翔,殷翔低声道:“俞先生,您几时来的。”
“在你说自负盈亏的时候。”俞越海苦笑着说道。林露在一边向殷翔扬扬自己的手机,殷翔明白,原来俞越海一早就来了,他与林露通过电话,一直通过林露的手机监听会议的内容。
徐昌明望着殷翔:“小子,今天会上的内容有多少是你自作主张的啊?”
殷翔有点结巴:“一……一小半吧。”
“去你一小半!”俞越海重重把咖啡一放,“这些东西你走之前一句没同我提过。”
“我……我……我……”殷翔紧张了。
俞越海忽然笑了:“不过说得好,我要的就是这效果。”他转向徐昌明,“怎么样,我没错吧,事到临头,这小子自己会拿主意的。”
徐昌明望向朱力:“我不发表意见了,你说吧。”
朱力道:“真是这样,那后面可就麻烦了,真要自负盈亏,没有政府支持,那可得拿钱铺路啊,本来拿点风险投资也还行,可现在什么五年计划又说出来,五年内能还清贷款吗?还有那个什么新兴市场开发可行性报告,还有计划书,这些你们真有吗?”
“没有,全是这小子临场瞎吹的。”俞越海道。徐昌明与朱力目瞪口呆:“这小子,也不怕把人唬死啊。”
“是呀,现在拿不出来,谁给你背黑锅?”
殷翔道:“有个人可以背。”
“谁?”
“付凯笛。”
三人对视了一眼:“对了,他人呢?”
“我出来时看到他正和几个认识的人在聊,就先来了,一会我还打算去找他,听说您来了,就先急急忙忙来看您。”
朱力道:“也是啊,如果项目批下来,国家那边能顶个几百亿,再加上付凯笛那能捞上一笔,或许我们能顶个十年八载的,计划书我们就临时先随便弄个凑合着,有钱什么都好办啊。”
“不行不行!”俞越海否决,“你同审查委员会的人抖这点机灵,国家的钱也是钱啊,这么好拿?”
殷翔道:“俞先生,我在会上也不是信口胡说,其实计划书我早就做好一份。”
“哦?”几人同时看向他。
殷翔从公文包里掏出一份文件递上去:“我本来是打算回去后给您看的,做出来时间还不长,没想到这次审批时间这么短,只好现在拿了,请您们过目。”
俞越海接过文件:“感情这番会议上的说辞你是酝酿很久了,今天只是刚好让你逮到了机会?”
殷翔有点得意:“也不算吧,不过我对自己临场发挥还表示满意。”
“这小子。”三人都笑了,林露也笑了,俞越海翻开文件一看,被那名字吓了一跳:“亚洲混天豹?”
正如外国专家在会议所猜测的,殷翔这份计划的确是从技术和航线上来试图打破波音和空客对航空业的垄断,这里借鉴了当年波音凭喷气式新机种打败道格拉斯,以及空客凭能同时适应双发与四发机型的机翼机身技术,也就是A330/340系列,特别是航程最远的A340-500一举拿下一直被波音把持的亚太超远程航线,这两者的经验,提出一种能够中短程通吃的新机型,来参与各大航路的竞争。
众所周知,不同的航程,参与营运的机种也不相同,不可能拿飞远程的客机来进行短程运输,那样成本划不来。在这个计划中,殷翔提出一种组合式飞行器,并取名“混天豹”,即飞机机身可以分解,一架大型客机可以拆分成三到五架小型客机,短程而运量小时则使用小客机,当远程运量大时,就合并起来,成为大型远程客机。在计划书后面,有这种客机的具体设计思路。
徐昌明初看计划书,本来想说:“天方夜谭。”这样的客机简直只有在科幻小说中才能见到。但看了后面的设计可行性报告,不禁眉头一皱,整个方案有理有据,关键技术部分条理清晰,思路明确,虽然难以做到,但绝对可行。
俞越海倒吸了一口凉气,扬扬手上的报告:“这真是你写的吗?”
殷翔点头:“是我。”
谁都不相信,他们不相信年纪轻轻的殷翔有这么丰富的设计经验,而且里面很多东西明显超出他的专业范畴。
俞越海站起来:“你出来,我要同你单独谈谈。”
更多章節請下載APP
海鷗小說APP 海量小說 隨時隨地免費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