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园小当家

注意田园小当家目前的最新章节为分节阅读445,田园小当家主要描写了重生农家小萝莉,人多事多极品多;爹娘是个受气包,姐弟几人挨欺负。日子可咋过呢?不怕不怕,有极品灵泉和异能;带着家人奔小康,做个威风八面的地主婆!

作家 苏子画 分類 古代言情 | 233萬字 | 445章
分章完结阅读59
    干,先种了满屯的,再让她们去帮亲家种,也快着些,没想到这俩人倒是急,说好了,还急哄哄的去种上了。”

    “可不敢烦劳亲家母帮忙,我还怕别人戳我的脊梁骨,说我自己不中用,就霸着女婿给自己出劳力干活!”程氏翻了个白眼儿。

    “亲家的玉米啥时候种?我跟她娘也去帮两天忙。”王三全笑呵呵的岔开话。

    “你们家地多人少,还是让满屯和玉花去你们家帮忙吧!我们多干两天也就种完了。”苗氏眸光阴霾,笑着又说两句,和毛氏出门。

    毛氏慢了一步,掀开罐子里的水,舀了半碗尝了,哎呀一声,“这还是白糖薄荷水,拿这个下地喝最是解渴降暑了,若霞记得明儿个也烧一坛子,往地里送啊!”说完不等人拒绝,快步扭着跟上苗氏出了门。

    “就是些薄荷水,送就送。”王三全看王玉花脸色沉怒,撇了眼姚满屯,忙提醒她。

    几个人说着迎着日头又下地,用一下午的时间,硬是把地里的玉米都种上了,天快擦黑的时候才回来。

    “姥爷吃了饭,明儿个再走吧!”姚若溪已经在家哄睡了王祖生,做好了饭等着。

    “不吃了,现在回家还不晚。晚上有月亮照着呢!”王三全叫着程氏去抱孩子,赶好了牛车。

    姚若溪想着这么晚回来,怕是王三全不留家吃饭,见王玉花还在苦留,让姚若霞拿了她夹好菜的,馍馍,给王三全和程氏路上吃。

    “这丫头考虑的还怪周道,好了!馍馍拿上,就别留了。”王三全一挥手,赶着牛车往家走。

    一家人也忙吃了饭歇下。

    次一天姚满屯先去老宅打招呼,把一坛子白糖薄荷水送去,和王玉花带着姚若霞姚若萍去了三王岭。

    晌午吃饭,苗氏过来抱了小四,“你爹娘都不在家,还照顾着小四,就别做饭了,去老宅一块吃吧!”

    不容姚若溪拒绝,苗氏已经抱着小四前头走了。姚若溪眸光冷了冷,只好锁了门,跟着出来。

    路上遇到人,苗氏跟人说笑就说姚满屯和王玉花带孩子去娘家种玉米,留了一残一小在家,她抱到老宅吃饭照顾去。

    到了地方,原来是三房的人也都在,怕别人再说道她偏心,这才硬带了她们姐妹过来。

    姚若溪拉着小四让她叫人,“这是爷爷,叫爷爷。”

    “爷~”小四听话的奶声奶气叫了人。

    姚正中笑着答应,让快吃饭。

    姚文昌过来抱住小四,“我是小叔,快叫小叔。”

    他常过去,小四还算认识他,笑着叫了叔,就扭着小身子找姚若溪,“三,妹。”

    姚文昌嘿嘿的笑,“对!就是叫三妹的!”

    姚若溪撇了他一眼,拉了小四在她旁边坐好。在自家的时候,小四都是用自己的木碗木勺剜着自己吃,吃的地上脸上都吃,怕苗氏说她们浪费粮食,就端着米汤夹着小菜叶喂她。

    小四从小吃的就杂,肉菜都吃,不挑食,姚春杏挑着不吃荆芥,姚若溪已经把小四喂饱了。

    姚若溪也很快吃好,见苗氏几个又准备拾掇了下地,就带小四回家。

    要小四走一段路还行,走回家非得栽几回不行,姚文昌看着就抱了小四送姐妹俩回家。

    晚上姚满屯和王玉花回来,听姚若溪和小四在老宅吃的饭,就把割的肉切了一半,“明儿个再去吃饭,就把这一块肉送去吧!”这是她们特意走到杀猪的那家,买来的肉。

    姚若萍不屑的撇撇嘴,肉送去小三也吃不上多少。

    “娘剁了馅儿放那,我们明儿个吃饺子吧。”大块的肉小四吃不住,只能吃些肉沫和肉馅儿。

    王玉花累的不想动,种玉米刨坑的胳膊最累。姚若霞看着把肉切了半斤多样子,剁了馅儿。

    次一天快晌午的时候,姚若溪和了点面醒着,叮嘱了小四在家不能乱跑,把剩下的一斤多肉给老宅送去。

    苗氏非得留她和小四一块吃,“春桃去抱小四过来!”

    “面已经和好了,我和小四晌午吃饺子。”姚若溪招呼了一声,往外走。

    “我也要吃饺子!我也要吃饺子!”姚春杏拉着许氏闹起来。

    “若溪啊!带你春杏妹妹一块去你家吃俩饺子吧!”许氏笑着追上来两步。

    “总共就切了几两肉,半碗馅儿……”姚若溪扭头,说着看向姚正中。

    “那不有肉,想吃也包。”姚正中皱起眉毛。

    “这点肉包了还不够塞牙缝。你春杏妹妹小孩子又吃不多。你推荐不方便,还能帮你烧烧火。”许氏推了一把春杏,示意她跟着姚若溪去。

    姚春杏立马上前来,生怕姚正中说句不让去。

    姚春桃也眼巴巴的,姚若溪眸光一转,没拒绝,就出了门。姚春桃一喜,和姚春杏就跟着姚若溪出来,小声的商量,“吃了饺子赶紧回来,不让他们就把肉吃完了。”

    走出村的时候,正好碰到村里一个碎嘴的婆子,见姚若溪带着姚春桃和姚春杏走过来,就问,“这是又去你奶奶家吃饭了?”

    “没有。给我奶奶家送两斤肉,三婶她们说不够塞牙缝的,让我带春杏回我家吃。”姚若溪委委屈屈的说着,低头往家走。

    “哎呀!两斤肉还不够塞牙缝,还要多少啊!也是,几房人一块,光你们家买肉,当然不够他们一大家子吃的了!要是我们家啊,一斤肉都够包一顿饺子吃的了!”姚婆子说着,转头就跟人说二房送了两三斤肉,苗氏只叫三房和大房一块吃,还都嫌弃肉送少了不够吃。

    而姚春桃和姚春杏跟着过来,一看就半碗肉馅儿,一小块面,都不高兴了,“就这一点都不够吃的,还叫我们过来吃,你都吃了,我们还吃啥!?”

    “多搀点菜就够了。”姚若溪也没赶俩人走,又和了点面,剁了些韭菜进去,算是包了三碗饺子。

    姚春桃俩人嫌太热,姚若溪就用凉水捞了一遍,让她们端着吃。

    俩人想着家里的肉,接着碗,吃着就回了老宅。

    被正在外面姚婆子几个看见,又是一通说道‘吃着碗里瞧着锅里’。

    剁了韭菜的馅儿,姚若溪没让小四吃几个,半下午的时候把留的一点肉沫端出来在小炉子上熬了肉末粥给她喝。

    王三全家的玉米也都种完了,姚满屯回来的时候,还和王玉花一人背了一大捆的麦秸回来,已经粗鲁的抽了一遍,都是麦秸秆梃子。

    村里的农忙也都陆陆续续做完了,闲下来的人除了针线活好的,都投身到掐辫子做草帽子中去。

    王玉花出去转了一圈,大多数人手里都拿着辫子,回来就担心别人抢了自家生意。

    姚若溪把家里攒的辫子蒸过处理了,再做出来的草帽子就不是黄歪歪,而是白黄色的,看着干净又亮爽。

    “这梃子不都是黄的,咋弄成了白色的?”王玉花拿着新做的草帽子和先前的比较,惊讶不已。

    “如果我和大姐都卖草帽子,大姐卖黄的,我卖白的,价钱却一样,你买谁的?”姚若溪看了下新作的草帽子,也很满意。

    “肯定买白的,那还用说!”王玉花翻了个白眼儿,骤然明白过来,顿时又欢喜起来。

    姚若溪又和姚若霞去了一趟八里镇,买了些碎布,和彩线。男式就用蓝线和绿线缝合一圈花式针法,看着不那么单调,还清爽。女式的就用彩线缝花,要么缝上一根彩带蝴蝶结,要么用碎花布拼成的两朵小花,帽檐儿也是前大后小有着变化。

    做好姚若萍就挑了一个彩带蝴蝶结的往自己头上戴,“这个不卖了,给我戴!”

    “拿十文钱来。”姚若溪只撇了她一眼,继续手里的活计。

    “十文钱?种半天玉米也才十文钱,买这么贵谁买啊?”王玉花提高声音。

    “大姑娘小媳妇,爱美的臭美的都会买。再说也不过一个荷包两个帕子的功夫。这东西虽然本钱少,可却费功夫时间的。”男人家自家做一个就能戴上了,小姑娘家小媳妇家的,看到更漂亮好看的,就会忍不住想买,这价钱又是完全可以接受的。

    “如果十文钱一顶,我就买!”姚若萍立马接上来话。

    “这就是一个。”姚若溪挑挑眉毛。

    姚满屯看着几个闺女笑,王玉花掐了姚若萍一把,也不再多说了。又去了一趟三王岭,给王三全和程氏送了两顶草帽子,在村里一比较,那些自己做了不工整还黄不拉几的草帽子立马就被嫌弃了,又有王三全帮着说话,王玉花很容易的收了一大捆辫子回来。

    娘几个忙活了两天,做了二十顶草帽子,由姚若溪和姚若霞姐妹和姚满屯一块去了八里镇集市。

    有槐树村和张河里沟,三王岭的人见了,一看又白又好看,顿时就歇了自己做草帽子的心思。虽然简单,但毕竟花费功夫,怎么蒸煮都弄不白。费劲儿做了几顶,还卖不上价钱,净瞎搭功夫了。

    姚若溪让姚满屯做了个木架子,正好把几个样式的草帽子都挂上,她自己头上和姚若霞头上也戴了一顶小巧的花边草帽,头发在两边编成了小辫子,从耳后垂下来,微微笑,顿时招揽了爱美的小姑娘眼神,过来瞧看。

    男式的也有人过来看了试戴,因为上面是空的,正好头发扎在头顶挽着,不碍事,“这草帽子怪轻便舒服的。”

    “还能拿着当扇子扇风呢!”姚满屯不太会说话,拿着草帽子跟人示范。

    “这草帽子咋卖的?真好看,还这么白!”旁边的两个小姑娘挑完这个挑那个,哪个都想要,一脸的纠结。

    “男式要六文钱,女式的八文钱。姐姐戴上这个丝带蝴蝶结的好看,青色的蝴蝶结看着清爽又飘逸,还衬姐姐皮肤白!”姚若溪回着话,看那小姑娘舍不得放下那青色蝴蝶结的,就给了她建议。

    “呦!你这丫头小嘴倒是甜。那我戴啥样的好看?”旁边的一个小姑娘噗嗤笑起来。

    “这个小碎花的,趁的姐姐又嫩又娇俏。”姚若溪伸手拿了一顶粉红小碎花的给她。

    俩人看了又看,试戴了下,果然喜欢,就掏钱买了。八文钱又不贵,攒个几天就出来了。

    姚若霞颇有些崇拜的看着姚若溪,本以为三妹不咋会说话,平常也不见她跟人这样说话,没想到夸起人来一套一套的,哄的人高高兴兴掏了钱。

    姚满屯看着俩闺女不大会就卖了好几顶,吸了口气,对正试戴草帽子的大爷道,“大爷带这个蓝色的好看,回头…大娘也会说好看的。”

    那大爷愣了下,看姚满屯涨红了脸,哈哈一笑,“那个老婆子才不说好看,只会说我装洋相。”看了看,还是买了两顶。

    姚满屯松了口气,他没这样摆摊卖过东西,原来夸人卖东西也不难啊!

    等王铁花找来的时候,俩人就把所有的草帽子都卖完了,收摊准备回家了。

    “三姐夫!若溪啊!既然来了镇上,咋不来家吃饭!?看你们见外的,快快!肉我都买好了。”王铁花路上看了那俩小姑娘戴的草帽子,那丝带蝴蝶结和小花也容易,她针线活好,定能做的更好看精致。

    “小姨!我们还得回家做草帽子,不能耽误了。等下回吧!”王铁花的东西可不是好吃好拿的。

    王铁花又留了两遍,见留不住,也不好太过殷勤了,就笑着说下回。再说肉她还没买呢!只是回到家,吃了饭就往三王岭去了。

    父女三个回到家,可把王玉花高兴坏了,还以为一个草帽子卖那么贵没人买,没想到二十来定全卖掉了。

    “女式的九顶,卖了七十二文钱,男式的十三顶,卖了七十八文钱,总共一百五十文。”姚若溪把钱倒出来让王玉花数。

    “不是说买饴糖吃吗?”姚若萍看啥吃的都没买,不禁撅了撅嘴。

    “死丫头一天到晚就想着吃,你长个嘴就是为了吃啊!?”王玉花瞪她一眼,手下麻利的数了钱。

    她们收的辫子是两文钱一挂,除掉针线和碎布的,也赚了一百文钱。

    吃了饭,姚若溪把一个半成品的小草帽做成了带花边的,伸手盖在了姚若萍头上,“你去跟娘一块到村里去收辫子。”

    姚若萍伸手拿掉帽子一看,见是白底蓝花的花边,还有两朵碎布拼的花,忍不住喜欢的笑起来。

    “这一个帽子八文钱,给她戴都可惜了!拿过来!”王玉花脸一虎,伸手要姚若萍的草帽子。

    “不干!小三都说给我戴了!”姚若萍捂着帽子,一下子就跳了起来。

    姚若溪抿嘴笑了笑,连王玉花都要不走,别人就更要不走了。换了若霞戴,保证出门就被人一堆借口的摘走了。

    姚若萍臭美的把头发编成小辫,戴上草帽子一蹦一跳的跟在王玉花后面进了村。

    有那做了草帽子出来的,不用对比看着就不一样,跟王玉花打听,为啥王玉花做的草帽子是白的,她们就黄歪歪的,沾过水一晒更黄。

    几个小姑娘也都围着姚若萍夸的样子好看。

    姚若萍得意的摸摸帽檐,又摸摸上面的花,笑嘿嘿的,“这帽子要八文钱,你们想要可以到我家买。”

    “这法子当然是保密了,我们还靠这个挣俩钱,买口粮呢!收别人村的是两文钱一挂,我跟当家的商量了,咱村的就五文钱两挂,多让半分钱给乡里。”王玉花看那些人黄歪歪的草帽子,又看自家的好看又白发的草帽子,心里得意。让你们拿我家的法子赚钱,都给你们亏本!做那丑样子,一个人没得买!

    几个年纪大的一看,就乐呵呵的拿了掐好的辫子出来卖给王玉花,凑不够对的,就留着,下次凑对再卖。
更多章節請下載APP
海鷗小說APP 海量小說 隨時隨地免費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