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高燧气得一拳捶在了沙盘上。 “瞻墉太放肆了!” “皇上,吃不下就算了,别勉强自己。” 朱高煦瞪了一眼跪在地上的高大厨。 “主帐的饭菜,是谁都能做的吗!” “谁允许你擅作主张的!” 高大厨感受到压迫感满满的氛围,冷汗直冒。 就在他准备认罪受罚,自认倒霉的时候。 朱棣两三口就将面条送进了肚里。 “好久没有吃到这么好吃的面条了。” 朱高燧闻言,脸色一怔。 在和自己二哥对视了一眼后,拿起旁边的面条吃了起来。 吃了几口,朱高燧依旧很迷惑。 味道的确还不算差,可也达不到能让老爷子为之惊叹的地步吧。 难不成是老爷子这阵子吃的太寡淡,所以才觉得这面条好吃? 朱高煦也象征性尝了一口,吃惯了山珍海味,这面条根本入不了他的眼。 朱棣眼神复杂地看着眼前的空碗。 他已经很久没有尝到这个味道了。 上一次吃到这碗面,还是自己母亲马皇后在世之时。 过去这么多年,再次吃到这碗面,他内心波澜掀起。 朱棣深知世间哪有这么多巧合,这碗面就是自己孙子特意给他煮的。 和之前在良友酒楼尝到的精美菜色不同。 这碗不能再普通的面,却勾起了他诸多回忆。 朱棣一时间心中感慨万千。 自己将朱瞻墉扔到了后勤军,目的就是想磨砺一下朱瞻墉。 前阵子跑进鸡鸣寺躲着的事情,他早就有所耳闻。 而朱瞻墉至今为止种种表现,都让他倍感欣慰。 自己的皇子皇孙,哪一个不是盯着他手上的这点权力处处阿谀。 别说体会真情了,真话都未必能听见几句。 今天这碗面,暖到了他的心窝。 “瞻墉有心了!” 朱高煦站在一旁,脸色诧异。 老爷子看起来似乎很高兴? 朱瞻基暗暗松了口气。 事情没有演变到最糟糕的地步。 朱棣旋即转眸看着自己这两个儿子,心中莫名涌出一股不爽的怒气。 “讨论一天了,什么结果都讨论不出来。” “你们难道要走到马哈木的跟前才能讨论出来计划吗!” 朱棣撇嘴,放下手中的碗后训斥道。 “一个个什么不惦记,就惦记这点吃的。” “从今日起,所有人伙食一律与全军统一。” “谁要是敢开小灶,那就是违抗军令!” 朱高燧欲言又止,心中分外郁闷。 自家老爷子这又是唱得哪一出。 眼看朱棣脸色坚决。 在场的皇子皇孙只能老老实实点头应承。 高大厨眼看皇上没有追究麻烦,长舒了一口气。 他就怕自己这边被殃及池鱼。 转眼半个月过去。 朱瞻墉熟悉了在后勤军的生活。 只要做完该做的事情,剩余的时间还是很充实的。 尤其是前阵子大军尝过那晚他做到饭菜之后。 大家都对那晚的晚餐念念不忘。 得到朱瞻墉手艺真传的高大厨,很快就将当日美味再现。 吃饱吃好,行军的速度也跟着加快起来。 一日夜里。 一群后勤军的士兵正围坐在篝火旁七嘴八舌议论纷纷。 “听说瓦剌骑兵可不一般,草原上没几个能挡得住的。” 其中一个年纪略小的士兵咂嘴道。 “切,骑兵再厉害也不过就是在马上逞能而已。” 旁边年长些许的士兵眼中透着建功立业的壮志,得意道。 就在这时,坐在一旁资历较老的一名老兵轻咳一声。 “你们别小看了瓦剌的骑兵,他们一旦冲入敌阵,那就是一场屠杀!” “这次对抗瓦剌,就得要遏制住瓦剌的骑兵。” “务必要让瓦剌的骑兵无法派上用场!” 说着老兵长叹了口气:“然而谈何容易,就算有对策,瓦剌那边自然也有应对之法。” “这场仗肯定不好打!” 话音刚落。 旁边一道声音传来。 “这场仗还不好打?” “瓦剌的骑兵算什么,无非就是仗着起在马上,和步兵之间有着一定的距离差距。” “咱们这次还不是同样准备了骑兵营进行应对。” “除此之外,咱们大明的火器何等威猛,瓦剌骑兵冲过来那和找死无异。” 老兵转头一看,本想看是谁胆子这么大,和他抬杠。 眼看说话的人是朱瞻墉。 老兵瞬间哑火,规规矩矩闭上了嘴巴。 就在这时,一名才参军不久的新兵不解道:“问题是瓦剌的骑兵又不傻,要是看见大明这边有火炮,骑兵肯定会灵活散开。” “这对于火器的操控得要求多高才解决掉绕开的骑兵。” 老兵也跟着点了点头。 觉得眼前这个年轻人提得建议非常合理。 朱瞻墉脑海中回忆着过去二次北征一战。 马哈木当时人就在勿兰忽失温的一处山上进行埋伏。 目的就是要借助山势,实现骑兵猛冲,达到摧枯拉朽般的破坏效果。 朱瞻墉拿起一根木棍,在地上画了起来。 不一会儿一个类似大网形状的东西被画了出来。 在网格的交接处还有很多的尖刺。 “这是什么?”老兵有些诧异道。 对付骑兵的道具他见过很多,绊马索、战车、铁蒺藜等等,唯独就是没见过此物。 朱瞻墉神秘一笑,解释道。 “用来对付骑兵的小玩意儿,可都别小看它。” “只需要做一个小机关,在马儿踏过机关的刹那,将这些弹出笼罩而去。” “就算他们要绕开,也绝非易事。” 老兵一脸震惊地看着地上的图案,“当真如此厉害?” 朱瞻墉耸肩道:“小谋略而已,就算不用这种特制的铁网,用一些寻常的大网也能做到牵制。” “只不过这种铁网要压制的更彻底一些。” 老兵随即挠了挠头。 “的确是个好办法,不过要让瓦剌主动进攻只怕是不容易。” “瓦剌骑兵虽猛,可大明如今六万将士齐出,他们想不害怕都难。” 这一番讨论看似不经意,但也被一五一十汇报了上去。 朱棣听闻此方法后,脸上露出了笑意。 “不愧是我的好孙儿,这想法有意思。” “来人,将瞻墉召到主帐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