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回荡在会议室里,铿锵有力,孙先生的眼里像是可以喷出火来。 “下一次起义,我将地点定在南方潮州,发动武装起义,先占两广,再一路北上,逐步控制,正式向清廷开战!” 话音落下,所有参加会议的人集体赞同。 孙先生还提出,为了与潮州形成掎角之势,让清军疲于奔命,得有另一处地方也一起发动起义。 地点,就定在七女湖。 “我来!” 两道声音异口同声响起。 是陈涌波、邓子瑜。 他们明白此去一别,可能无归。 可是正如孙先生说得,革命,哪有不流血的? 这一次,轮到他们了! 陈涌波、邓子瑜分别前往潮州、七女湖,离去时,他们放声大笑,视死如归。 【5月22日,潮州起义爆发,许雪秋、陈芸生、陈涌波、何子渊等人发动起义,占领了黄冈城。】 誓师大会上。 纪律严明的起义军,陈涌波挥动着青天白日旗,上面题字:驱除鞑虏,那般显眼。 【然,清军大军进攻,起义军死伤过重,潮州起义失败。】 画面一变,七女湖上。 暴雨连天,起义军土枪受潮。 可邓子瑜依旧响应起义,半路拦截,并接连攻克城镇。 “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七女湖上,邓子瑜大吼。 这是同盟会的口号第一次响彻黎明百姓之中。 画面震撼。 【然,因潮州起义失败,七女湖寡不敌众,起义也跟着失败。邓子瑜被迫离境,转赴南洋!】 然而,这依旧不是终点。 起义,还在继续…… 就像大风暴来临的前奏,一起吹响黎明的号角。 画面渐渐沉寂下来,可各朝的帝王那颗炙热、颤动的心,却怎么也无法平静下来。 他们看到了什么? 全国范围内,一场场起义如雨后春笋一般掀起爆发,化作一颗颗精准的炮弹,炸在清廷破碎的山河上。 迄今为止,他们已经看到了许多—— 潮州起义、七女湖起义、安庆起义…… 革命之火已经燃烧至漫山遍野! 徐锡麟、秋瑾、邓子瑜、陈涌波…… 就因为一句‘自古革命哪有不流血的’,纷纷英勇就义。 他们走得悲壮,走得壮烈,到死的那一刻,他们眼里都没有畏惧,相反腾起璀璨夺目的光芒。 虽就义,清必亡! 青天已死,黄天当立! 这一刻,众朝皇帝在震撼。 他们不得不居安思危,开始考虑如果是他们所处的朝代,发生了这样的事—— 也有一批人,这般悍不畏死的起义,他们的朝廷,能扛住吗? 是如清廷那般覆灭,还是如打压住革命的火焰? 所有帝王没来由的身体一颤,浑身遍体生寒。 “到底是什么,让这些人一次次失败,又一次次发动起义?” 这一刻,帝王们这般问自己。 而有些朝代,皇帝们的面前,已经摆满了一份份奏折。 如春秋、五代十国、大秦、大宋等朝代,已经有地方农民看着这样的画面,已经产生了不该有的造反念头。 这是很恐怖的一件事! 此刻,皇帝们明白了,到底是什么促使这些人一遍又一遍的前赴后继。 “是民族气节与风骨……” 唐朝,魏征低垂着眼眸,喃喃自语。 所幸,他们唐朝没有百姓造反。 “不论什么时候,在这片土地的炎黄之后,骨子里的风骨与气节,都是很骄傲的。” “他们……不,是我们!” 魏征的眼神这一刻无比明亮:“只可能被打倒,绝不可能被灭绝,不要给我们一点喘息机会,否则倾巢之蚁,可覆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