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他毫不避讳地对着身旁的人喊道:“快去找宁王殿下,我们速速南迁。”】 【“这天京府,既然陛下要守,就让她一个人守去吧。”】 【话音落下,朝堂上的众臣不敢作声。】 【他们也清楚,这是长孙家给他们一个选择的机会,这个‘南迁’的问题,不仅仅是选择生与死之间的问题,那么简单。】 【这是一个站队的问题。】 【只是几秒钟的时间,几个文臣出列,摘下自己的乌纱帽,有的叩首,有的只是随手一摆,然后离开殿中。】 【当有一两个人选择那么做的时候,其余人也不再掩饰,一个接着一个离开。】 【大殿之中,只剩下二十几位臣子,有的已是白发苍苍,有的饱含热泪,眼眶红润,随后跪拜在地上痛哭起来。】 【“陛下...”】 【你心中长叹,这大晟朝两百年的基业,终于是走到了头吗?】 【环视四周,将这些人的名字记在心中。】 【“臣等,愿共赴国难——”】 秦王看到这里,内心无比压抑,想说些什么,又如鲠在喉,这里,不单单是她秦王派系的臣子,还有一些是长孙家的人,当然,更多的是一些先帝旧臣。 生死存亡之际,这些人的风骨犹存。 【“朕亦赴国难,与诸公同行——”】 秦王心中愤慨万分。 【济钰四年七月,汉王号令各地藩王入京勤王,自乐安州起兵,招募乡勇游侠,持两万新兵,亲自率军勤王。】 【同月,齐王命大将秦道秀率一万精兵入京勤王。】 【南阳总兵王世真在南阳知府宣平的劝说下,以两万骁勇精兵自南阳起兵,入京勤王。】 连续刷屏的消息,让秦王的压力骤降。 有人来援,总比孤立无援要好的多,而且现在长孙家准备撤离天京府,试图裹挟宁王南下汴京,这一下子就让她在天京府内的权力膨胀起来,不再被其节制。 这一切的幸福,来得就像是及时雨,哪怕幸福不了多久,可能就要城破人亡,但秦王觉得自己已经是竭尽所能,做到应做的所有事情了。 【济钰四年八月,长孙家寻找宁王无果,见瓦剌大军奔袭此处,此事立刻作罢,南下汴京。】 【济钰四年九月,各地勤王部队抵达天京府附近。】 【瓦剌裹挟五万大军已至天京城下。】 【“今夜星象,我朝如萤火般,忽烁忽灭,此战亦如国祚,若败,则晟亡,若胜,则有一线转机。”】 【你的臣子宣平轻声哀叹道:“若我恩师出山,匡扶天下,易如反掌。”】 秦王看到这段话,有些‘晕厥’,要是她能请来陆成安,现在能有那么惨吗? 她现在也是发现了,这个叫陆成安的臣卡,跟晋王的性格有的一拼,也是要宠的,脾气很大。 你得顺着他。 要宠,还得是硬宠的那种。 愤而辞官那件事吧,秦王也觉得可惜,但她不认为自己父皇的做法有什么错,你有才能,但毕竟没有资历可以服众,这怎么可能让你上来就当朝廷重臣,而言官权力是不大,可这个位置的政治意义很大,让陆成安当言官,秦王感觉还是有一定作用的。 他不做这个言官。 想了想,秦王感觉是陆成安这个人,心怀大志,做父母官可以保地方百姓安居乐业,在朝中辅政,可以造福黎明苍生。 当言官,就只能当个攻击别人的工具,替皇帝征伐权臣。 有志向的人都不会愿意当个政治工具。 这点,自己得记住这一点。 下次不能犯这样的错误。 【苍龙抬首——麒麟出。】 【“盛世乡野归深山,乱世出山救黎庶。”】 【“恩师,异族入侵,神州安能受此屈辱——”】 【李徽触发——志济苍生(在十个行动回合内,所有道德高于70点的角色开始兼济天下黎庶,全国短暂陷入安定状态,将源源不断出现义士对抗异族侵扰。)】 【志济苍生:继承了‘陆成安’隐世时,对于救世苍生的理念。】 桃花源内。 一座木亭下,两人盘膝而坐。 男子侃侃而谈,女子点头相应。 陆成安神经紧绷,随时提防任何突发情况。 【天色渐晚,你缓缓收起手中的书卷,不做停留,打算离开木亭回到草庐之中。】 【今天的你,显得格外忧心忡忡。】 【你避而隐世,是这天下无需你,既无内乱,也无战事,眼下内忧外患,又从宣平送来的书信中得知,眼下,蛮人入境,所到之处,寸草不生,百姓深受其害,倘若坐视不管,瓦剌部、羌人部四处劫掠,中原大陆必将生灵涂炭。】 【他在信中,泣求你出山救民于乱世水火之中。】 【“师父,你有什么不高兴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