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气似的说了句,“媳妇对我好!” 余梓正打水准备洗脸,听到这话,心里也是五味杂陈的。 原来还有人这么容易满足,夸他几句哪怕是干这么多活都觉着高兴! 给程朔和自己都洗了脸,余梓才拿上杨婶送来的玉米面,准备煮点粥喝。 在这里,一般谷物的壳不一定能弄干净,所以玉米面算是很好吃的了。 余梓进了厨房,只发现里面还有一些盐巴,其他调料什么的全都没有,还好只是煮粥,喝咸粥也无所谓。 她一进来,程朔也跟着进来了。 之后,程朔负责生火,她则是煮粥,又从杨婶拿来的腌货里取了点酸菜放进小碗里。 这么转了一圈,余梓才发觉这里当真是啥都没有,去镇上卖掉粟米买点必需品已经是刻不容缓。 正文 第16章 去镇上 余梓想着等吃完饭就让程朔带自己去一趟程六叔家里,看看他家里的驴车今天有没有去镇上。 或许是惦记着程朔家里的情况,余梓才刚喝完粥,杨婶就过来了。 “余梓啊,今天我们家程东要去镇上买些东西回来,你们昨儿个才收了粟米,要不要去镇上卖掉一些?” 杨婶也是个热心肠的,再加上余梓这两天又是一副要跟程朔过日子的态度,她对余梓的印象也愈发的好。 要知道,能决心跟这样一个丈夫过日子,这心肯定是个善良的。 “我们刚想去程六叔家里,杨婶你来的正是时候。” 余梓走了出来,又让程朔把两人之前称好的一百斤的粟米扛了出来。 杨婶啧了一声,感慨似的道,“这朔小子力气还真是大,一百斤重扛起来也不见虚。” 两人一来二去的客套了一会儿,程六叔就赶了驴车过来。 只听到门口传来驴的一声干嚎,程六就走了进来。 “程家阿朔,还有阿朔家娘子,你们今天也是要去镇上?” 因为程朔把那粟米抬到了门口,杨婶又在跟余梓说话。 “六叔。”程朔和余梓一前一后的打了招呼。 “麻烦六叔了。”余梓看了看驴车,又示意程朔把粟米放到板车上,“我们要去镇上卖了这些粟米,等卖了钱再给六叔车钱。” 说着,余梓的脸就红了许多。 现在家里能有吃的就不错了,哪里还有银钱? 别家都是先付了银钱再坐驴车,余梓只好跟程六叔这么说上一句了,只是满心底里觉得不好意思。 程六叔当然知道这情况,他也不计较,“阿朔家娘子也不要这么不好意思,今儿个东子也要去镇上,你们权当坐顺风车好了。” 这意思是,银钱也别给了。 余梓当即否决,说是卖了粟米就付钱。 程六叔和杨婶帮了程朔很多,这可不代表她能死皮赖脸的心安理得的一直接受人家的好意。 于是,余梓锁上了门,又拉上程朔坐上板车。 杨婶家离程朔家还有一小段距离,杨婶也坐了上来。 到了杨婶家,驴车才又停下。 程东也是个高大的年轻人,皮肤黝黑,看起来就不像那种爱说话的,看到驴车过来,他就笑了起来,面容倒是和善,跟杨婶长得颇为相像。 “娘,六叔。” 程东喊了一声,又看向程朔,“程朔你也要去镇上。” “东子哥。”程朔记性好,记人自然也记得清楚。 “这是……” “这是阿朔家娘子,今儿个也要去镇上,东子你也给照顾一下。”杨婶介绍了两句。 程东早就听村里那些嘴碎的说程朔买了个媳妇回来,还没钱成亲,还说这姑娘被毁了容…… 只不过是额头上有一条丑陋的疤痕,要是疤痕不在,眼前这人可比镇子里的姑娘都漂亮,程东如是的想着。 “东子哥叫我余梓就好,邻里之间的不用那么生疏。” 程朔是个有点傻的,余梓虽说是个女子,但以后也少不得要撑起整个家来,好在这里是农户,女子盼头露面的倒也没什么大不了。 程东应了一声,又被杨婶叮嘱了两句要买下的东西,这才跟着几人坐上了驴车。 正文 第17章 青山镇 驴车走的比较慢,去镇子上又要经过两座山,走山路还是比较费劲的,所以一行人到了镇子上时,已经是两三个时辰之后了。 程家村归属的小镇子名叫青山镇,这里也没什么特别的地方,就是山多,镇子也就叫了这个名字。 青山镇也不富饶,离县城比较远,但是对于远近的村落来说,有的人一辈子都没有出过青山镇,镇上对于他们来说就已经是很热闹的存在了。 一行人下了山,又走了一小段路,这才看到写着青山镇三个字的牌坊。 那牌坊可不像其他富有的地方一样还是那种石刻的,青山镇的牌坊就是一块规整的小石碑。 今天不是镇上赶集的日子,不过还是有每日都在镇上摆摊和开店的人。 “六叔,我先去买东西了,到时候我们就在这里汇合。”程东家里要买的东西不一样,自然不跟他们一起行动,说着就下了车。 程六叔知道余梓他们要先去卖了这一百斤粟米,便赶着车去了米铺。 青山镇就一个米铺,门口挂着帷幔,上面就一个米字。 “我就不进去了,待会儿你们还要买东西,我得去找个人,一会儿就在东子说的那个地方汇合。” 程六叔放下那两袋粟米,赶着驴车准备走。 余梓应了一声,程六叔又道,“你放心就是,这米铺的掌柜的是个厚道的……” 叮嘱了两句,程六叔就赶着驴车走了。 余梓进了米铺,程朔则直接扛了两袋米进来。 “掌柜的,我们想卖些粟米。” 米铺的掌柜的是个瘦小的老头,看着也不是个精明的,倒是脸上那笑容显得和善。 “粟米?”那掌柜的瞥了一眼地上的两袋粟米。 “对,是家里刚收的,掌柜的这里收粟米是怎么卖的?”余梓环顾四周,也没看到写有价格的标牌什么的,只好开口问了句。 “一斗一千文。” 余梓可不知道一斗是多少,好在她还有凌一这么个“作弊器”存在,一下子就知道了:一斗差不多就是十二斤半。 她带了一百斤粟米,也就是八斗。 这个价钱,已经不错了,起码比余梓意料之中的要好。 “麻烦掌柜的称一下重量。”余梓指了指地上的粟米说道。 掌柜的叫了两个伙计过来称粟米,自己则是跟余梓拉起了家常。 余梓基本上就是打听情况了,比如米铺里有哪些粮食,分别是什么价格。 “掌柜的,总共八斗米。”伙计称好了重量,便说道。 掌柜的点了点头,示意他们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