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乐宫,甲殿,寂静的夜。 刘荣手捧简书,正在聚精会神的阅读着。 虽然刘荣这个人不正经,读的却是正经的先秦典籍。 绝不是什么带颜色的书籍。 诸君千万不要误会啊。 读到高潮之处,刘荣忍不住拍案叫绝。 “先秦诸子的著作,当真是绝了,不愧是中华文明启蒙时代的精神导师啊!” 刘荣是个爱读书之人。 不论前世还是今生,他总是喜欢搜集各种书籍来看。 所以,他大学的时候选择了图情专业,并在毕业后如愿成为成为了帝都一名大学图书管理员。 终日与书为伴,甚好。 终生与书为伴,甚好。 他始终认为,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前世的时候偶,他常常因为历史上那么多著名的书籍都没能流传下来而感到伤心难过。 众所周知,中国历史上有着许多“书厄事件”。 如秦始皇焚书、王莽之乱、董卓之祸、八王之乱、安史之乱、靖康之灾、江陵焚书、蒙元南下、乾隆禁毁等等,不胜枚举。 这些动乱造成了古代书籍的大量亡佚,后世爱书之人常常为之叹息不已。 亡佚古书中最重要的就是先秦的典籍。 先秦时代,百家争鸣,诸子横出,思想文化空前发达。 这是中华文化的一个黄金时代,奠定了中华文明的精神底色。 可惜的是,先秦书籍经过历次书厄,流传到后世的可以说是少之又少了。 后人们能够看到的不过十之二三罢了。 如今,刘荣有幸穿越回了大汉,自然要将这些书籍搜集起来,好好读个遍。 最近,刘荣每天晚上都要读上一卷后世见不到的先秦典籍。 心情别提多开心了。 。。。。。。 今天,他读的是《治政之道》,讲的是治国教民的事情。 这卷书刚好是符合他目前的身份,想必以后能用得到。 他读的很认真。 书写的真的好,刘荣不禁赞叹,古人的智慧当真是绝了。 当看到精彩之处,他情不自禁的吟诵了起来: “夫有国必有其器,小大守之,则必长以无割。” “彼庶民,譬之若飞鸟之相次,唯所安之木,夫岂可强哉!” “故昔之有国者,明政以来之,布教以抚之。” 刘荣一边读书,一边拍着自己的大腿:“妙啊!” (大腿情绪很稳定,并表示:我谢谢你啊。) 刘荣读书的时候,卫子夫总是侍奉在左右。 她现在是甲殿中最得宠的侍女。 可以说是刘荣的贴身侍女,刘荣须臾也离不开她。 卫子夫是真的能干,她将刘荣的日常生活照料的井井有条。 她绝不是那种漂亮无用的花瓶,而是一个贤内助。 她知道刘荣此刻最怕吵闹,于是将其他侍女打发了出去,自己一个人在这里服侍刘荣。 与其说是服侍,不如说是陪伴。 因为刘荣看书的时候特别安静,几乎不会让她们这些侍女做什么事情。 卫子夫蹑手蹑脚的在炉中添上新香。 然后她轻手轻脚的返回,坐在榻上,两手托腮,静静的看着刘荣。 她的眼睛不时的眨啊眨的,脸上带着甜蜜的笑容,也不知道心里在想什么。 少女娴静且美好。 炉中香气袅袅升起。 整个场面如同画卷一般。 。。。。。。 就这样。 不知道过了多久。 刘荣仍然在认真的读书,读的十分入神。 这时候,卫子夫卫站起身,缓缓走了过来,轻声道: “殿下,兰汤已然齐备。” 兰汤就是洗澡水,卫子夫这是叫刘荣去洗澡呢。 刘荣此刻正看的精彩之处,脸上挂着收获知识之后满足的笑容,全然没有听到。 卫子夫走近,继续催促道: “殿下,时候不早了,您早些沐浴安寝吧。” “哦。”刘荣这次倒是听到了。 他缓缓站起身,在卫子夫的引导之下,缓缓向着汤沐室走去。 他手中还拿着那卷《治政之道》,眼睛死死地盯着竹简上的文字。 他的精神还徜徉在知识的大海当中,脸上笑容不减。 卫子夫无奈的笑了笑,荣殿下真是个书痴啊,连洗澡都要看书。 这种情况已经不知道出现过几次了。 几个人见怪不怪了。 卫子夫和几个侍女服侍着刘荣宽衣,轻车熟路。 随后,刘荣进入巨大木浴盆之中,里面满是各种香草花瓣。 他坐在浴盆当中,手中探出水面,举着那卷《治政之道》。 他的肌肤十分白皙,如同一只去毛的小白猪。 众人分工明确,相互配合,开始给“小白猪”洗漱。 看上去井井有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