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的像条白线,越升越高,越来越淡,越淡气味散布的越宽,最后飘在屋子里,竟然也没被门口的风吹散! *** 由敛入奢易,由奢入敛难,这话用在赶路上也适用。dashenks.com 坐够了颠簸的马车,觉得坐船顺风顺水,摇晃安逸。坐船摇够了,再住客栈,那滋味,感觉真是美妙之极,人倒在上一闭眼就能睡着,躺下以后就再也不想起来。 然后等睡过一晚舒坦宽大柔软的之后再坐马车,余念娘只觉得糟心不已! 眼皮子嗑波嗑波的直打架,头晕晕的,眼睛很困乏,撩起车帘子柔和的晨光也让她不由眯起眼睛。 余念娘疲惫的拿帕子揉了揉酸痛的眼睛。 孙妈妈一脸心疼:“姑娘,您要不闭着眼睛睡一会儿……”然后拿了一块软布放在自个儿腿上:“就枕着妈妈的腿睡,妈妈和玲珑会扶着你,不会颠下去的。” 余念娘眯起眼睛扭了扭僵硬的脖子,勉强笑着道:“不用。” “没事儿,妈妈腿劲儿好,没事的。若是麻了,妈妈会告诉姑娘。”孙妈妈向余念娘保证。 余念娘摇头:“也不乏……”没说完就打起哈欠。 “姑娘……”孙妈妈又心痛又担心,马车里虽然垫了三层软垫还是颠得痛,这只是一般的青蓬马车,空间小,刚好能坐下三个人,余念娘若想躺下还得卷缩起来,那更难受。 想想,孙妈妈也就作罢,休息不好,但这子一定得补好,眼看着赶了一上午的路,差不多也到响午,今儿的药汤不能断。 “姑娘,找个地方先把药汤熬了吧!” 余念娘微笑点头。 余念娘是孙妈妈一手带大的,眼见她越来越能干,越来越懂事,孙妈妈心中无比的宽慰,她看着余念娘和谒的笑了笑,刚伸出手想撩起帘子,突然马车车轱辘哐当一声,车子半边子都跳了起来,车内三人同时被抛离坐垫,然后一片尖叫! 哐当一声,马车又重重落下,人被摔回坐垫。三个人震得七倒八歪,脑袋颠得晕七八乎,股都开花了似的。 余念娘脸都白了! 孙妈妈气得唰的一下撩起车帘子:“会不会赶车……”然后一噎。 马车旁刚好池郎宜驾马奔驰在旁,他面无表的看眼孙妈妈,朝车内看了一眼。 余念娘正摇来晃去的坐在车内,她皱着眉头,一手抓着车子,一只手摸着头,刚才那一下震得她脑袋嗡嗡作响! 池郎宜收回目光,“啪”的一鞭子抽在马上,马儿嘚嘚飞快超过马车。 孙妈妈气愤的甩下帘子。 什么人啊! 太阳突突的跳,余念娘用左手揉了揉,感觉舒服了一点,抬起右手想要按按右边,子不由自主的朝前倾去,她忙抓住车子。 “姑娘。”玲珑和孙妈妈吓了一跳,忙一左一右的扶住她。 可两人也只能腾出一只手。 余念娘朝两人摇头,表示自己没事,脸色却越显难看。 玲珑一脸焦急,孙妈妈觉得这样不是办法,于是再次撩起车帘,这次走在马车旁的是十一。 “姑娘很不舒服,要歇息一会儿。”孙妈妈焦急的道。 十一往车内看了一眼,发现余念娘正难受的闭着眼睛,他忙催马赶上池郎宜。 没一会儿,马车慢了下来,停在路边。 孙妈妈摇摇晃晃的从马车上爬下去,又小心的扶着余念娘下马车,找了个大石头,玲珑铺了一张帕子在上面,两人小心的扶着余念娘坐下。 玲珑慢慢替余念娘按着肩膀,孙妈妈则轻揉的替她揉着太阳。 好一会儿,余念娘才觉得舒服了,脑子也清醒了。 她睁开眼,孙妈妈和玲珑正冲她笑。而其它人全都骑坐在马上,一个个面无表,要不就是严肃的看着她。 余念娘垂下眼眸。 第116章 后面路还长 “姑娘?”孙妈妈看着余念娘。 余念娘缓缓起,慢慢走回到马车旁,抬手示意孙妈妈扶着自己。 孙妈妈愣了愣,顺从的扶着余念娘上了马车,接着她和玲珑也跟着上了马车。 悉悉碎碎的声音响起,马车再次慢慢走动起来。 “姑娘,为何不多休息一会儿?”孙妈妈一脸疑惑。 余念娘吐出一口气,平静的道:“你没瞧出现在不是休息的时候吗?再说……”她顿了顿,不让她休息!!“后面的路还长呢!” 孙妈妈和玲珑看向彼此,仔细琢磨了下余念娘的话就明白了。 “真是太可恶了,竟然不姑娘休息,万一姑娘累着了怎么办?”玲珑气愤的道。 “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孙妈妈默了句。 “凭什么要咱姑娘低头,咱姑娘是谁啊?”玲珑不服气的道。 孙妈妈一愣,又明白过来,看来是她年纪大了,太过于沉着统旧的思想:“是啊,咱们姑娘可不是凡人。” “所以,这低头只是暂时的。”玲珑小声又得意的道。 从今晨天不亮就将她们姑娘叫起来,然后说要一同上路。卫老太太等人不清楚池郎宜是怎么一回事,孙妈妈和玲珑可是知道得一清二楚。 这么急着回京竟然还要带上她们姑娘,那就证明她们姑娘对他们很重要,以后少不得要求姑娘帮忙。 孙妈妈抿笑着朝玲珑竖起大拇指。 玲珑一脸与有荣焉,牢牢的扶着余念娘笑起来。 “我从来没有走过这么长的路,坐过这么久的车。”余念娘望着车帘子出神道。 孙妈妈笑着道:“姑娘这可不算第一次,咱们从伊州到太原那次更远呢!” “是啊!”余念娘的眼神迷茫,透过车帘子仿佛在看更远的地方。 从路程上来讲,伊州到太原,比太原到京城更远。可是相比从伊州的行走,她们现在才算真正的赶路,真真切切的是不要命的赶路。 上辈子出门不是坐火车,就是坐飞机,再远的地方几个小时就到了。她不得不佩服自己,坐着这么颠的马车都能忍下来,是不是因为她总是有比常人强的隐忍力,所以机构才会不遗余力的培养她,让她更加优秀。 这些她都已经记不清了,前世的事就像模糊的片断在脑海深处,偶尔总有那么一点印象出现,仔细一想,却又什么都想不起来,看不到! 进入九月底,天气已经开始转凉,马车垫子已经换成棉被,再将车帘子放下,车内不冷不,坐着很是舒服。 卫府车队一路走走停停,不再像之前一样匆忙赶路,何时停何时歇息,全凭卫二老爷作主。 马车停在官道旁,众人下了马车。 卫鸿峰抬头看天,沉沉的,一整天都这样,也不知道是不是要下雨,此处离驿站还有很远的路,若是再照这样的速度行走,今天夜里恐怕只能野外扎营了,走得快了他又怕老太太和李氏,卫氏姐妹受不了。 “娘,您觉得待会儿要不要再走快些?” 卫老太太坐在下人安排好的凳子上,看着冷风馊馊,天上黑黑的云层,道:“让人去问问余姑娘,今夜可有雨。” 卫鸿峰一顿,道:“娘,您忘了,余姑娘今儿一早跟着其宇先上路了。” “哦。”卫老太太回过神来,那找谁看看? 今众人起来的时候,就有下人跑去禀告卫老太太和卫鸿峰,说卫其宇有事,先带着余念娘上路,同时,池郎宜那边也有要紧,也先行离开了。 表面是各走各的,其实怎么样两人心里清楚得很。 在的时候没觉得,人一下走了,卫老太太突然觉得少了点什么。 “要不这样,休息一会儿就上路,告诉护院,速度快些,最好是今夜能在驿站歇息。”卫老太太道。 卫鸿峰点头,只有这样。 急匆匆颠来颠去的子想想都够了。 李氏站在一旁几次张嘴想说什么都没敢开口。 卫其仗着自己最得卫鸿峰夫妇喜欢,又常在卫老太太面前撒,只要不是太过份的事老太太都由着她,于是她毫不顾忌的开口埋怨:“二哥是堂堂五品校尉怎么能丢下祖母和父亲,还有母亲,去送一个乡下野丫头。” 卫老太太和卫鸿峰同时保持沉默。 卫其宇可不是去护送余念娘! “还有,池公子为什么也一起走了啊?”卫其看着卫老太太道:“池公子难道和余念娘很熟?” 池郎宜的事既然不让人知道为妙,那这事也最好撇清干系。 “怎么会?池公子是有其它的事离开了,你二哥和余姑娘一道。他们走的可是不同方向。”卫老太太道。 “二哥为什么要带着余姑娘?”卫其雪突然道。 卫老太太一顿,笑了笑道:“你们也瞧见了,余姑娘看天观象还是有几分本事的,你二哥急着回京有事,兴计是让她去帮个小忙。” 然后叉开话题,对卫鸿峰道:“催促下人,赶紧将马喂了,一会儿就上路。” 这事哪需要卫鸿峰去做呀。 旁边的管事立刻应声。 卫其在一旁挽了姐姐卫其雪的手,笑眯眯的道:“我就说池公子怎么可能和她一道,不过是使些歪门斜道的手段给二哥看……”说着,又一脸担心:“他们两在一起待久了,二哥应该不会对她久生吧?我可不想要个这样的二嫂。” 卫其雪眼睛看着卫老太太和卫鸿峰那边,心不在焉的回了句:“应该不会吧!” ** 马不停蹄了赶了几天路,有时候走的官道,有时候走的小路,哪里快走哪里,哪里方便走哪里。 余念娘坐在马车里似乎已经有了免疫,颠着颠着她居然就习惯了,也有可能是股已经颠麻木了。 好不容易到了一个小镇,余念娘立刻提出来要歇息,而且必须更换坐垫。这些软软的垫子铺得再厚,多用两也压扁了。 有一次,她无意中看见马车坐垫下面的暗格里放着一个包袱,包袱里面有一件深灰色的男式裘皮披风,应该是池郎宜的。 于是,她就跟十一说:“我要裘皮的,或者狐狸毛的,要不然貂绒的。” 十一瞪大眼睛看着她,傻了半天,就这么一个破镇,哪有那么上好的东西啊。 反正大家上的备用的东西也差不多,是该时候备货,于是,商量一阵,十一带着一个侍卫进镇买东西。池郎宜,余念娘,卫其宇,地煞,还有一个侍卫在镇外的一个凉棚等着。 凉棚的旁边有一个茶棚,三三两两的卖货人在那歇脚喝茶。本来卫其宇是想问问池朗宜要不要喝口茶的,一想到余念娘的话就打消了这念头。 这个镇不大,但集市交易闹非凡。 中午时分,进镇赶集的人开始往回赶,骆驿不绝的百姓从镇内出来。带着孩子的妇人,拄着拐杖的老头携着老伴,挑着担子的汉子。买了东西的人一脸欢欢喜喜,做生意卖完货,挣了钱的也一脸欢欢喜喜。 人渐渐越来越少,生意不好的小贩只好开始垂头丧气收摊。他们一边走一边吆喝,希望临走之前能再多卖两个钱。 第117章 不是他 余念娘坐在路边看着行走的百姓。 有挑着担子的,背着箩筐的,提着篮子的,赶驴的,拉骡子的…… 能走多慢就走多慢,只要多瞧见几个人他们立刻停下来吆喝起来,只要有人一个眼神看过来,小贩立刻招呼,降价便宜比比皆是,生怕错过一个顾客。 来来往往的小商小贩,闹嘈杂的声音竟然让人心中十分舒坦。 余念娘勾着嘴角微笑看着这些百姓。 就像上辈子她每次去菜市场一样,还没进市场,那些卖菜的摊贩便将摊位排了长长一路,一边走一边听他们喊:“……便宜卖了,便宜卖了,快来看看啊……” 无论哪个时代生活在低层的百姓都不容易。 这样的生活才真实。 付府在伊州的生活并不算富裕,所以,孙妈妈和玲珑,有与余念娘一样的感受。 可是池郎宜等人却是一脸烦躁,不爽的站在原处。 偏偏几人都着上好的衣服料子,虽不是锦衣华服,但衣服上精致的绣文,活灵活现的图现却不是一般人家能拥有的。而且一个个气宇轩昂,再加上余念娘这个长得漂亮,滴滴的小姑娘,来往的行人不免个个看过来。 地煞将手握在剑柄上,冷冷的看着来来往的人。 行人们吓了一跳,这才发现这些人原来还带着剑,纷纷离去。 不过,也有那胆大的小贩挑着担子站在原处。 余念娘长得漂亮好看,嘴角带笑,很是温和好说话的样子,她旁边站着一个丫头和一个妇人,都是面目慈善。 这时有一个小贩壮着胆子走过去,隔着一段距离弯腰讨好的道:“小姑娘便宜卖了,要不要买点?” 余念娘伸长脖子看去。 小贩的框里装着少许橘子,橘皮黄色皱皱的,颜色鲜艳亮泽,蒂的地方微微有些青色,个头也大小不一。 这一看就是自己家种的。 酸中带甜,甜中带酸。 余念娘苦淡无味的嘴里立刻泛起酸嘉兴。 “很酸吗?”余念娘看着小贩。 小贩脸上立刻堆满笑,忙道:“不酸,不酸,甜着呢,我种的橘子这十里八乡谁不知道,味道好的很,只是今年不景气……” “一听就知道你在胡说八道,味道好还剩这么多?”玲珑撇嘴道。 “哎哟,这位姑娘,是今年不景气,所以卖得不好。味道真的很好,很甜的……”小贩忙解释,又怕余念娘不买,放下扁担:“要不您尝尝!”弯腰就从框里利索的抽出一把大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