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话。” “大道朝天,不走两边。大道朝天,不走两边....”李淳风不住念叨着黄俊明刚刚所说的话,突然眼睛一亮:“大道朝天,不走两边,可是叫我等一心向着大道,才能升仙上天,不能走了岔路?” 黄俊明看到袁天罡对李淳风的话赞许的点头才知道原来他随口所说的这句话竟被这两人想多了,黄俊明不由得有些无奈,这些古人闲来无事对一句话也要研究这么深干嘛。不过黄俊明也不想放弃这个“教诲”大唐两大神棍的机会,出声说道:“大道朝天,不走两边,直走心。所谓大道的两边即是诱惑和伤痕,但只有心路走的正了,无论修道一路是否经过诱惑和伤痕,都能走上一条升仙大道。” “谢仙师教诲。”袁天罡和李淳风躬身对着黄俊明拜到。 “修道有九守。一守和,二守神,三守气,四守仁,五守简,六守易,七守清,八守盈,九守柔。守道有九难:衣食逼迫一难,尊长遮拦二难,妻女牵缠三难,名利萦绊四难,殃祸横生五难,盲师约束六难,议论差错七难,意志懈怠八难,岁月蹉跎九难。将这九守九难坚持克服下来,仙道有成矣。”黄俊明继续对袁天罡和李淳风二人说道。 这九守九难本应在北宋年间的《云笈七签》才会出现,如今被黄俊明提前几百年说了出来,自然如暮鼓晨钟一般击打在心里,久久沉默,久久回响。 黄俊明见着二人被自己所说的话唬住,只顾理解起这九守九难。也不出声提醒,转身走到明月身边,带着明月向山上走去,一边走还一边乐。原来在这一年袁天罡竟然坐在树下猜测路人行走的方向,原来这一年李淳风还是个普通寻常的小道士。可这两个大唐历史上的神棍,今天都被我忽悠了。 正所谓人逢喜事精神爽,被袁天罡和李淳风一搅合,黄俊明的那点不快直接消弭于脑后了。当走回天仙宫,黄俊明一拍脑袋:“哎!忘了问这袁天罡他是怎么认出我的了!”不过这时黄俊明就没有再次想那么多,反正大家都是道士,今天又被我忽悠了一番,肯定会再次相见的。 —————————————————————————————————————————————————— 李淳风(602-670)时年应该是24岁,9岁拜入静云观学道,道号黄冠子,17岁回乡,同年被封为秦王府记室参军,627年任将仕郎入太史局。 求推荐、求收藏。现在收藏都是推荐的两倍了,为啥推荐还这么低 另谁能告诉我唐朝时期的官奴不自称奴才自称什么啊??有知道的请留言。还有想要看神功法术的情出门左转仙侠频道~ 正文 no、48 天仙宫来了和尚 no、48天仙宫来了和尚 又是新的一天,黄俊明抬头看着初生的太阳,舒展着身体。此时已是初春,积雪开始缓缓融化,一滩一滩的雪水在天仙宫的石板路上不断地反射着阳光,早起的杂事道士拖着大扫帚一点一点的将水扫到路旁的凹渠中。 黄俊明正打算去早课教经,却见不远处一阵骚动。本着教经又不在乎这一时半刻的心思走上前去。只见一个衣衫破烂的和尚,步履艰难的走到三清殿旁,正与葛彦麟说着什么。 “彦麟,这发生了什么事?”黄俊明出声问道。 葛彦麟瞅了瞅那和尚开口回道:“回师尊,这位大师想要在咱们这讨要碗斋饭。” 黄俊明一听,不由得觉着有趣,和尚不去寺庙求斋怎么跑到道观来了。那和尚听到葛彦麟的话,知道黄俊明才是能拿得了主意的,用虚弱的声音说道:“小僧见过道长,不知道长可否施舍些斋饭,小僧已经三天没有进食了。” 不知什么时候沐轩子也跟了过来,出声道:“师尊,他是和尚我们是道士,这和尚来我们天仙宫化缘。有些不妥吧?”显然这平时不吱声,不蔫语的沐轩子被黄俊明的佛教无耻论洗脑的厉害。 沐轩子说完本打算叫杂事道人将这和尚轰走,却听黄俊明阻止道:“沐轩,悯人之凶,乐人之善,济人之急,救人之危。想来这和尚也是饿的急了,若从咱这天仙宫下山没小半个时辰是走不到长安的。看他这身体似乎也撑不到长安城了,行时时之方便,积处处之阴功,去带着这和尚去食堂吃饭吧。” 沐轩子老大不愿意的带着那和尚正要往食堂去,可那和尚却挣脱了沐轩子的手,走到黄俊明身前行了个佛礼,又走进三清殿上了香,对着神像拱手作揖之后才跟着沐轩子离去。 葛彦麟等道士对着和尚的行为表示很惊奇,又不好当着那和尚的面发问,只等和尚走远,正要问向黄俊明。却见黄俊明摆了摆手,出声说道:“为师知道你们要问什么,等一会人来齐了,贫道便给你等讲上一讲。” 黄俊明坐在三清殿的蒲团上,一众弟子排座在身下,准备听黄俊明讲经,却听黄俊明开口说道:“今天贫道不讲经,讲一讲方才发生的一件事。” 众弟子和天仙宫有资格听讲道士们一个个交头接耳的向没经历到那和尚之事的道士们讲述早晨发生的事。不一会黄俊明见大家都已经知晓事情的经过,开口说道。 “贫道早上也说过沐轩子,悯人之凶,乐人之善,济人之急,救人之危。行时时之方便,积处处之阴功。为道者,行善之事不必拘泥。” “师尊,那和尚为什么还要拜三清呢?”明月出声问道,在怀静子被逐出师门之后明月从小道童升成了亲传弟子。 “呵呵,这也都是你们想问的吧。”黄俊明早就看出当时葛彦麟等人的疑问出声说道:“远古时期可有宗教?在鸿钧成圣前,宗教本是没有的,鸿钧道祖创造了玄门,西方教叛门形成佛教,但万教都是自道而生,准提的分身释迦牟尼不也是悟道成佛嘛,但我道教乐今生、重形神,佛家则是求来世,轻皮囊。自然无法相合,但互相之间的尊重还是要有的,我道教人若有一天踏入佛寺,记得行合十礼,就像今天这和尚入我天仙宫拱手作揖一样。争斗是争斗,但不可缺了互相尊重之心。” “阿弥陀佛,仙长说的有理,小僧慧原多谢仙长施舍之恩。”不知什么时候那和尚站在了三清殿门口。对着黄俊明施了一礼:“我佛你道,教义各不相同,有斗争也是自然。原本小僧的那些师兄弟以为仙长是个偏激邪恶的小仙,看来他们是错了,佛道千百年来本有争斗,怨不得仙长。还请仙长谨记今天所言,争斗是争斗,不可缺了互相尊重之心。阿弥陀佛。” 那和尚说完转身就走,丝毫不拖泥带水,留下天仙宫众人在原地思索,黄俊明适时插言:“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 不提正在思索的众人,黄俊明再次开口道:“贫道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