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国文文集.7.中短篇小说.3.世态种种

本书收录中短篇小说53篇,作品多短小精悍,体现出小说与散文文体融合的倾向。

作家 李国文 分類 二次元 | 34萬字 | 54章
默认卷(ZC) 忘年会
    人,都是这样,小时候盼过年,上了年纪就怕过年了。

    怕过年,一是费神费力费钱,还费胃;一是又添了一岁,不言而喻,朝那个最不想去的地方,又迈近了一步。虽然生死乃宇宙新陈代谢规律,但乐生者多,恋死者少。添一岁,年事越高者,也越添堵。

    据说在中国古代神话中,年,本来就是一种怪物,人们所以要热热闹闹地过年,就是要驱赶走“年”。而“年”最让人不愉快的,莫过于它提醒了在三百六十四天里,并不总放在心上的事。因此我认识的一位老先生,在大学教书时,和后来不教书时,为他的弟子,立下两条规矩:一是不要给他祝寿,二是不要给他拜年。看来也是不愿总让人提醒他年事已高这个事实。学问大,也许能看得透生死,但不等于他不忌讳这个“死”字,终究已是过七望八的老人了嘛!

    可我一直认为他想做学问,和他坚决不当大学校长一样,求个清静无扰罢了。

    “拜托诸位了!”苏老夫子,一位学界泰斗,总是这样谆谆嘱托。好像那些他的学生,也还是挺不敢违拗的。果然,这些年来,很少见有人来给他祝寿拜年。不能说没有犯规现象,譬如我,一块儿蹲过牛棚,有一段难友之谊,就要让他破例了。不过,我不祝寿,因为不知他的华诞在哪一天,只是大年初一,给他拜个年,而且是在电话里。

    “您别挂,苏老!我不是你的门墙桃李,我不必要遵守您的约法两章!老先生!给您拜年啦!以棚友的名义!”我加了个注解,“这棚,可是木字旁的棚哦!”

    老先生哈哈大笑,笑完了问:“王栋有没有找过你?”

    这个王栋,和我有些来往,还比较熟悉。他自然不写小说,可他却喜欢评论。在文学圈子里,我发现好多同行,跟他不算陌生。这个快活得不得了的人,是一位很容易和你熟起来的人。因为他只要认识你的一个朋友,就一定会认识你,而认识了你,也就认识了你的大部分或者所有的朋友。真是挺神的,精力饱满,年轻有为,不到五十,博士就拿到手了。立德立功立言,好像全了。

    苏老听我说了没有见过王栋,也就变了话题。

    我还问了一句:“有什么事吗?”

    “噢!他没找你,就算了。”

    电话刚撂下,王栋就敲门进来了。这家伙,马上猜出,不愧是博士,脑袋瓜子够灵光的。“老师给你打招呼了,是不?”苏老是他的博士生导师,他也是苏老的收山或者关门弟子。“这怎么行呢?做九不做十嘛!中国人的规矩。人生七十就古来稀,马上八十,姜子牙见文王的高龄,再不让我们这些受过他教诲的人,好好地庆祝一番,可是说不过去的啦!一代宗师,桃李遍天下,上至中央,下至地方,都有他的弟子,这回还不有所举动的话,我们这些当学生的,该被人家骂啦!能有今天,全是老师栽培,当然要回报对于先生的爱了——”越说情绪越激动,嗓门越高。“我把师兄师弟,师姐师妹,都串连发动起来啦,有钱出钱,有力出力!”

    哦,我明白了,学生这回是强行给老师办寿不可了。

    “我挑的头,我自报奋勇当这个忘年会的主任。”王栋马上给我解释,“因为老师一怕做寿,二怕拜年,可他生日,恰巧是农历大年初一,所以,我们这个活动就叫忘年会。”接着,直奔主题,“今天登门拜访,第一,届时你务必得来参加,不在人大会堂,就在政协礼堂,规格很高的;第二,我们要出一本纪念册,你是作家,无论如何,得有你的一篇写苏老的文章,特向你约稿来啦!”

    我真为老先生庆幸,他竟教育出这样知书识礼的懂得尊敬老师的好学生。

    王栋走了以后,我抄起电话,向苏老祝贺。没想到他说:“这个王栋啊,让我说什么好?他以为我在某位领导面前说句话,能起到一言九鼎的作用呢!”

    “怎么啦?”

    “不是正在物色大学校长的人选吗?竞争激烈,其中有他,上面肯定要来征求我意见的。”

    “哦!天哪!原来如此!”我不禁对这位年轻博士更加钦佩了。

    老夫子在电话里问我:“作家,你还记得这么一句名人名言吗?”

    “什么话?”

    “这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对不对?”说到这里,他哈哈地大声笑了。

    冲这心情豁达,幽默爽朗的笑声,老先生活到九十,再来开忘年会也不迟的。
更多章節請下載APP
海鷗小說APP 海量小說 隨時隨地免費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