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半年,贵妃清醒了过来。 贵妃将皇帝递给她的药碗打翻,她说:“我说过,你若让折竹改了我的记忆,我会恨你一辈子。” “你的一辈子有多久?” huáng烨听出了皇帝语气中的怒气。 皇帝下旨禁足贵妃,任何人不得探望。 日子一天天过去,宫里头在置办新年,皇帝站在窗前看着外面。 “哪夜落了雪,叫朕起来。” huáng烨有些走神,停了一会才答:“是。” 过了三天,小太监拿来香烛,huáng烨看见他身上的水珠,问他外头是下雪了吗,小太监恭敬答:“已经下了半个时辰了,眼看着越下越大。” huáng烨悄声走进殿内,看见皇帝只着了件里衣立在窗前,窗户紧闭着。 皇帝说:“去把那件衣服拿给她。” huáng烨退了出去,将挂在那的红衣拿到朝华殿。 回去之后,皇帝问他,贵妃睡了吗? 他如实答自己没进去,只看屋内熄了灯,该是睡了。 皇帝一直等到卯时,没叫步辇,他走到了朝华殿。 不长的一段路,雪却落满了皇帝的大氅,落在黑色的狐毛上。 huáng烨经常陪着皇帝站在朝华殿门口,有时是贵妃内卧的窗前,贵妃从不知道。 只有一次,是太皇太后崩逝的后两天。 那几天一直下雨,皇帝从慈宁宫出来直接去了朝华殿,站到窗前,huáng烨就停在他身后。 挽意说贵妃睡下了,皇帝才进去。 一直到快上朝,huáng烨去提醒皇帝,见皇帝面色有些不好。 他不明白,明眼人都看得出贵妃不喜任何人,皇帝为何偏要去找不痛快。 他不明白,但他不敢问,这是杀头的大罪。 很多事,不是非要弄个明白,他懂,但是贵妃不懂。 自摄政王死后,贵妃一直在查他的死因,她不信骁勇善战的小将军能带领八万战士战败在八千兵的手里。 她不信,但她查不出来。 她当然查不出来,因为消息,是她亲手送出去的。 她将执笙亲手送到苏安宴身边,她以为那只是一个落了难的小男孩,可她怎么不想一想,一个七岁的小孩子,怎么能从江南一路来到京城,正巧被她碰见。 执笙,是皇帝的暗卫。 摄政王信贵妃,自然也信执笙,执笙待在摄政王身边十年。 攻打蛮夷前一夜,执笙告诉摄政王,贵妃在赶来的路上,蛮夷也接到了消息,这是骗他的,可摄政王关心则乱,他信任执笙,让他带兵作战,自己连夜返回去找贵妃。 而路上,自然有拦他的人。 而人们看见的,只有少年将军带领八万军,却败在了八千蛮夷手下。 他遭万人唾弃,回到漠北城,漠北百姓将他关在城外,任由他被蛮夷人she杀。 再之后,huáng烨带着暗卫去将重伤的摄政王带回了京城,扔在了辰王府门口。 人们都以为是蛮夷人为挑衅天启杀死了摄政王,还砍断了他的手脚。 huáng烨不明白皇帝为何如此,皇帝与摄政王从小一起长大,该是深厚的情意。 贵妃先是执着于摄政王的死,她觉得不对劲,可她找不出来。 后来,她退了一步,只要求皇帝能封他为摄政王,再将她赐婚给摄政王。 再后来,她又退了一步,她想落雪时,去见摄政王。 世间事没有让她如愿,她亦不想让别人如愿,就像她自己说的,她从不是善人。 贵妃早上醒来,皇帝同她说,外头落雪了。 又给她描了眉。 huáng烨同皇帝走在去上朝的路上,跟着皇帝停了好多次,他甚至以为皇帝会折身回去。 可他还是走到了大正宫,做到了龙椅上,还有不怕死的大臣上着参贵妃的折子。 他们义正言辞,他们慷慨激昂,他们同bī迫前几任皇帝一样bī迫着他。 龙椅上的帝王任由他们说着,沉默着不知在想什么。 下了朝,太监慌忙走来,huáng烨给他打了个手势让他回去。 不过一刻钟,贵妃自裁的消息就传了开,huáng烨虽皇帝走在宫内,他看见还没离宫的大臣们嘴角带笑。 他们如愿了。 - 贵妃的死没有在宫里没有掀起多大的风làng,皇帝将朝华殿改成了戏园,偶尔会到里面听曲。 朝华殿原先的宫人也都派到其他宫侍奉,皇帝依着大臣们的劝诫,对宫妃雨露均沾。 大臣们还说,大皇子该由位份高的妃子养着,皇后膝下无子,不如养在长秋宫,做嫡子。 皇帝第二天将郑婕妤封为皇贵妃,大皇子搬到锦绣宫,由皇贵妃养着。 御史大夫直呼不可,皇贵妃位同副后,皇后无恙,怎可封皇贵妃。 皇帝说此事再议,当夜,御史大夫死在家中,舌头被割了扔在酒壶中,眼睛也被挖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