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庸接过来。 邮件是这样写的: 很多事情都是由偶然造成的。 比如,为什么有人偏偏就得了败血症,而大多数人没有? 科学家都找不到原因。 实际上,很可能是因为这个人同时吃过三种食物,造成了造血机能的彻底丧失。 我们无法弄清到底是哪三种食物撞在了一起。 如果这种假设成立,那么,有人会认为,我们一辈子要吃很多种东西,多数人都会撞上这种偶然,为什么我们没有得败血症? 其实,这种偶然永远是绝少数。 就说“说得对”这三个字吧,好像很常见,在一个文章中应该比比皆是,可是,你用电脑的“查找”功能在一个长篇小说中找一 下,也许不超过三处。” 为什么用三种东西凑在一起,就可以驱逐属猫的恶鬼? 同理。 这样的理论对于李庸来说,太高深了。 他服了。 他说:“石先生,只有你能和你师父接上头,一切都靠你了。” “我试试吧。” 说完,石先生把洗漱用具夹在胳膊下,掏出手机,开了机,拨了一个号。 他小声说了一阵子,对方似乎答应了。 放下电话,石先生说:“一会儿你回家去等我们,我师父晚上到。” “好吧。” 李庸出了那家旅馆,没有回家。 他去了单位,找书记批条,从财务部门借了三千元钱。 他家有一个存折,是定期存折,现在 取不出来。 借了钱,他就到街上转悠。天快黑的时候,他才回到家里的大门口,坐在台阶上等待大师到来。 他开始想象石先生的师父到底会用什么东西驱逐恶鬼。 女人的指甲? 玻璃片? 红矾? 三样东西肯定是生活中常见的,可是,他就是不知道。 为此,他就要支付三千元钱的信息费。 这就是技术的价值。 三千元钱,几乎是李庸的全部积蓄。 不过,三千元钱买条命,也值了。 暗淡的暮色中,有两个人顺着胡同走进来。 李庸眯眼望过去,是石先生和师父到了。 两个人走到李庸跟前时,李庸早就毕恭毕敬地站了起来,那态度就像 农村来的绝症患者面对大医院的主治医生。 出乎李庸预料,那个师父并不是个老头。 他三十多岁,看起来年龄比石先生还小。他个子很矮,很壮。他的神态竟然很和蔼。他也背着一个和石先生一样的帆布包。 他笑吟吟地问李庸:“你就是李庸?” “啊,就是我。” “噢,没事的,别怕。” 石先生恭敬地问师父:“现在就开始吗?” 师父点了点头。 石先生指着大门,对李庸说:“你把门打开吧。” 李庸就打开了门。 师父接过了他手上的一串门钥匙,然后,伸出双手,慢慢推开那扇黑漆大门:“吱呀——” 尽管这个师父好像很泰然,但是, 李庸却看出他在假装镇定。 朝这个充满鬼气的院子望进去,李庸的心“怦怦”猛跳起来。 师父高抬脚,轻落步,走进了院子。 李庸刚要跟进去,石先生拦住了他。 “你不能跟着。”他低声说。 李庸停下来,愣愣地看他。 “我也不能进去。”他又说。 师父迈着猫步走到屋前,无声地打开门,走进去,又把门关上了。 李庸抻着脖子朝窗里看。 天已经有点黑了,那窗子黑糊糊的。 师父没有打开灯。 石先生在李庸旁边焦急地踱着步。 过了很长时间,屋子里没有一点声音。 “你师父会不会被那个……” 石先生狠狠地瞪了他一眼。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