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小芽:“……”这敏捷的脑力,不愧是秀才! 江远山又道:“书院一共三百人,有三个是员外之子,那三人家中都不缺银钱,其他的,大半虽出自庄户人家,但家中也是小有薄产。” 白小芽了然,在古代能读得起书,还到书院读书的,说到底还不算真正的穷。 即便是真的穷,只要有读书的天赋,大家族也乐意供养的。 拿江远山来说,若是家里不遭逢这样的惨事,也不至于穷得只剩下十八文铜钱。 这么看来,卖卤蛋一事,倒是可以试试。 她笑着道:“只不过嘛,光卖卤蛋肯定赚的不多,就赚个辛苦钱,主要还是卖别的,卤蛋就是捎带脚的卖一下。” 江玉姝站在门口听好一阵了,听得津津有味,一直没出声打扰。 此时她忍不住问道:“嫂子,你打算卖吃的吗?” 白小芽笑了下:“对呀,我想卖吃食,挣点钱,不然咱们一家人读书的读书,女人家下地种田又种不好,可怎么活啊?” 江远山没再说话,握着一卷书,眼神坚毅的继续翻阅了起来。 了解完想要知道的,白小芽也就不再打扰他,回灶房继续做事去了。 “娘,玉姝,晚上咱们吃huáng面饺子,咋样?” 江玉姝一听到吃的,两眼发光:“嫂子你是说苞谷面包的饺子吗?” 白小芽直点头:“对啊。” 江玉姝想起以前吃的那粗嘎嘎的包谷面茬子,嘟嘟嘴:“那好吃么?” 白小芽摸摸她的头:“一会儿你吃了就知道了,可别馋得把舌头都咬了。” 听得自家嫂子这般说,江玉姝很快将脑子里的不好印象丢到了一边,抱着白小芽的胳膊笑嘻嘻的。 “嘻嘻,嫂子你做的饭食,肯定好吃,那咱们今晚吃什么的馅的饺子,韭菜野jī蛋的吗?” 白小芽笑道:“有韭菜野jī蛋,但还有一样,虾仁,这三样合起来叫作三鲜饺子。 正好娘上午捞了鱼虾回来,处理出来有大半碗虾子,和在剁碎的韭菜里做馅最好不过了。” 李chūn花接着去地里收苞谷,白小芽和江玉姝在家里磨苞谷面。 白小芽推磨,江玉姝负责在磨口接面粉。 推了没一会儿,白小芽便累得气喘吁吁,汗水都浸湿了衣衫。 朱佑明午睡起来,到院中看到姑嫂两个累得直喘气,唇角微微一扬,这对姑嫂感情真好。 在他的生活环境里,从不曾见过这样鲜活可爱的场面,也不曾见过这样和谐美好的姑嫂情。 心思一动,他便走了上去,主动揽下推磨的体力活。 被这家人救,又被人家好生养着,他的心也不是石头做的,岂会毫无感情,况且他身体已经修养得差不多了,做点事就当锻炼了。 白小芽见他走路都jīng神多了,想来伤口快愈合完了,且又是个孔武有力的青年,也就没有推辞,笑着应了。 “你伤势刚好,慢些推,别再扯着旧伤。” 朱佑明笑了笑:“没大碍,推个磨还是可以的。” 这下白小芽就轻松了,朱佑明推磨,江玉姝接面,她便去灶房剁饺子馅。 “小玉姝,咱们今儿晚上吃啥?”朱佑明一边轻松的推着磨,一边同江玉姝闲聊。 “嫂子说吃三鲜饺子,苞谷面包的。” 朱佑明问:“三鲜饺子是怎样的?” “虾仁、韭菜、野jī蛋,三样和在一起。” 朱佑明回想着养伤的这些日子在江家吃的那些美食,不由得砸吧了下嘴:“听着就新鲜,白嫂子真是个能gān的,她以后要是能到京……” 话说一半,他急忙收住。 江玉姝也一心扑在饺子上,压根没注意朱佑明说的话。 白小芽剁完饺子馅,江玉姝和朱佑明把苞谷面也磨好了。 她端着一大碗huáng澄澄的面粉,高兴道:“我去灶房揉面,揉好后,一会儿咱们一起包饺子。” 江玉姝也高兴:“好嘞,我把小桌子收拾下搬出来,一会儿咱们在屋檐下包,这里是风口,傍晚风大,chuī着凉凉快快的,舒服得很。” 白小芽笑道:“行,你看着弄,那我去和面了。” 她走进灶房,用金huáng色的苞谷面,加上一些小麦面,搅拌均匀,掺上温水揉搓。 金huáng的面团揉好后,放置在大碗里盖上盖子醒发。 一刻钟后,再把醒发了的面团揉搓一阵,直至揉得面团中没有气泡,细腻光滑为止。 她在灶房和面,江玉姝在堂屋内把小圆桌擦洗gān净,朱佑明单手拎着提到屋檐下,放在通风口处。 “还有什么需要我做的吗?”他搬好桌子,温和地笑着问江玉姝。 江玉姝朝着屋内喊道:“嫂子,桌子摆好了,还有什么需要我们做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