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假母:?!! 顾不得其他,她随便披上一件外衣就带着壮丁们过去查看。 东边的厢房住的是阁中的几个花魁娘子,传来尖叫声的那一间是甄柔娘住的。 门一推开,甄柔娘倒在地上,身上满是鲜血,不知是死是活。 第14章 杀人吓人 李假母被满屋子的血吓了一跳,到底是见过不少风làng的人,很快就反应过来,让壮丁们去把其他来看热闹的人都赶开,叫来一个小丫头去试试甄柔娘还说着不。 小丫头怕得要死,不敢去,李假母凶脸一板,她怕被打只能战战兢兢过去,找了一处没有血迹的地方半蹲着伸手去探甄柔娘的鼻息,头使劲儿朝外偏不敢看,就怕看到尸体。 手指上拂过微弱的气息,小丫头惊跳起来,大喜过望:“大娘,甄娘子没死!甄娘子没死!” 李假母松了一口气,让人去报官,又请来郎中瞧甄柔娘。 郎中比官差来得快,看过甄柔娘的伤势后,对李假母说:“甄娘子伤势不太重,只是脸上的伤不好处理,痊愈后也会留疤。” 李假母听完当即就蹬蹬退后两步要晕,一旁壮丁见状立刻上前扶住她,又被她嫌弃地甩开。 她瞪着chuáng上昏迷的甄柔娘,像看一个垃圾。 李假母不傻,一想就想明白今晚的匪徒分明是冲着甄柔娘来的,找上她不过是障眼法罢了,否则来杀他的黑衣人根本不用弄出那么大动静把人都引来她这里。 究竟是谁要杀甄柔娘?她得罪了谁?是否与要给她赎身的恩客有关? 还有,阁里那么多人可以用来转移注意,黑衣人为什么选了她?她住得与甄柔娘并不算远,一有动静能很快赶到的? “丁郎中,你尽力救吧,柔娘手里有的是银子,不会吝啬你的出诊费的。”李假母气不过地说。 “李大娘说笑了,医者仁心,在下会尽力救治甄娘子的。”郎中尴尬笑说。 李假母正气着呢,也懒得与郎中多说,安排好阁里的事,让人等着官差上门,就自己先去休息了。 躺在chuáng上她也睡不着,想到今天因为甄柔娘受了无妄之灾就生气,想到甄柔娘毁了脸从此怕是不能接客就更气。 早知道就让甄柔娘赎了身算了,一千两就一千两,总比现在砸手里要好哇! 还有那甄柔娘究竟得罪了谁,还这么毁她,还把她也带上了。 难道自己是无意间发现了什么?那会不会被灭口啊? 李假母越想越害怕,更睡不着了,叫来几个壮丁把她房里的窗户都封死了。之前那个黑衣人就是从窗户进来的,快封快封,通通封死。 翌日,泉香阁里的伤人案就在杀猪巷这一带传得沸沸扬扬。 有说情杀的,有说仇杀的,有说见色起意,有说恩客的正妻报复,还有说是分赃不均的。 总之如今生意惨淡,名jì娘子们都闲都要长霉了,只能聊天磕牙打发漫漫长日,一个个都说得有鼻子有眼,就好想她们当时就躲在甄柔娘的chuáng底看了全程一样。 但一个娼.jì伤了脸对京兆府来说只是一个小案子,他们更烦闹的是京城中的那些士林文人们。 打从朝廷出动殿前司禁军抓了在登闻检院闹事的几个为首的年轻学子,整个京城的士林文人都哗然了。 沈元帅是否有罪先不提,朝廷竟然如此对待击鼓鸣冤的学子,这让他们不能忍。 太.祖太宗立登闻鼓是为什么,是为了“通下情、达冤抑”,如今鸣冤者被投诏狱,好几个还是太学学生,朝廷此举何止不妥,简直就是……就是…… 疯……了。 自古文人多傲骨,朝廷如此对待年轻学子们,焉知不会有一日也如此对待他们士林。 小声说一句,沈震元帅为朝廷出生入死,最后还不是……那什么。 京城的士林文人闹起来,朝中还有不少官员上疏讽谏,官家龙颜大怒直接问罪京兆府,京兆府上上下下大小官吏全部头大。 这个时候,京兆府哪有空管一个娼.jì被伤的小案子。 - 计相府邸,幽静轩。 王妡坐在窗下,手中翻着前朝的史书,不是集贤院编纂的前朝史书,而是十五年前因为反对刚登基的梁帝为彰显孝道给大行皇帝的陵寝大兴土木而被罢官的判御史台事著的。 那位诤臣退而著书,花了十几年修成前朝史却没有刻版出书,仅仅几部送人,王妡的祖父就是获赠人之一。 王妡在祖父的书房里瞧见这套书,很感兴趣问祖父借来了。 与集贤院的前朝史倾向不同,这套书记录的前朝史料在王妡看来更客观一些,对前朝的仁政持赞扬态度、□□持批判态度,但没有太多编者的个人情绪,更多是从国情民生等角度看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