属下知罪。 又回到了大少爷遇刺的那天。 众暗卫中了迷药行动迟缓,眼见一把利剑刺向祁昀轩,青铭来不及出招,只能以身挡剑,利用仅剩的力气堪堪避开脏腑,把这剑挡了下来,紧接着胸口就中了一掌,剑被杀手就势抽出,鲜血喷涌而出,他支持不住向地上倒去,眼中倒映出大少爷被杀手围攻的身影。 那身影恍惚间开始变换,是小时候流落街头时路人的冷眼;是被祁家暗堂选中,烙下奴印时,暗堂掌事冷漠的面孔;是认大少爷为主时,大少爷审视的眼神,那是在看一柄剑、一把刀,看它锋不锋利,好不好用,而不是看它是否有血有肉。 是了,自己只要做好一柄剑、一把刀就行,可却没有护好它的主人,这是犯错的刑罚吗?身体就像坠入烘炉地狱,灼热难耐,想要挣扎,却手脚无力,动弹不得。如是刑罚,也是自己该得的。 这痛苦本该无尽无绝,却开始出现一股凉意,如琼脂甘露,顺着手脚四肢而来,把自己救出火海。 李朗用药酒不断擦拭着青铭的身体。 如刘大夫断言,因为伤口炎症,半夜青铭发起了高烧。脸色由苍白烧得通红,身上温度灼人。 李朗把他身上的衣服全部脱下,用药酒擦拭他的全身。烛光下,青铭汗- shi -的身体反- she -出点点光晕,他胸膛宽阔,四肢修长,因长年练武,腰线收得极紧,胸前腹部未被绷带缠绕的地方,肌肉随着呼吸起伏,更显肌理分明。李朗看到他小麦色的皮肤上很多晦暗的疤痕,有像鞭伤的,有像利器划出的,他擦到那些疤痕时,明知已是旧疤,手上却不禁放轻了力道。 擦完上身,来到下身,避开让人尴尬的关键部位,李朗把他腿上、脚上全部擦到。李朗之前从没做过这等周全的伺候人之事,现下做起,却完全没觉变扭反感,只想让人散热退烧,莫要烧坏了身体。 天边放晓。 床上趴着的人睫毛微颤,睁开了双眼。 “青铭,你醒了!”耳边传来李朗的声音,记忆逐渐涌回大脑,青铭侧头看去,李朗就趴在床边,此时眼眶虚青、满脸倦容,那双眼角微翘的眼睛布满血丝,饱含情绪,有担忧有激动,在破晓的晨光中,有如染露的桃花,只为一人盛开。这一眼看去,青铭心底“噼剥”一声,某处墙壁好像裂开了一道细缝。 “你总算醒了,感觉怎么样?身上还疼吗?”一夜的照料总算救醒了青铭,李朗心头生出一股成就感。 青铭缓缓摇了摇头,撑着身子慢慢坐起,突然发现自己竟然不着寸缕,顿感窘迫,不由伸手拉了拉还搭在腰间的被。 李朗本想伸手扶他,看他窘迫的样子,一下子明白过来,顿时也觉得有些尴尬,硬咳了一声道,“昨天为了给你疗伤,所以把你衣服全脱了。也没什么啦,反正我们都是男子,被看光也不会少块肉吧。” “……”青铭咬了咬牙,起身下地,脚刚触地,就觉得发软无力,他顺势跪下。 “哎,你别乱动啊。”李朗想去扶他,又怕碰到他的伤口,一时不知手往哪里放。 “属下已无大碍,害小少爷担心- cao -劳,属下罪咎难当。”这种时候,身为奴仆,理应请罪。 “你……”李朗觉得还没遇到过这么气人的事情,明明想好好照顾这人,这人却偏偏毫不领情,自己不把自己的身体放在心上。 就在这时,小院外面传来叫门的声音,“李朗,李先生在吗?” 第13章 第十二章 屋里一跪一站,站的人兀自生气,跪的人毫无自觉。 屋外那喊门的声音却声声不绝。 李朗被喊得心烦,突然心思一转,对青铭道,“好呀,你自己不在乎自己,觉得自己是铁打是吧,那你出去帮我开门招呼客人吧。” 青铭惊得一下抬起了头,自己未穿衣服,小少爷是故意为难自己吗? 李朗也不看他,继续说道,“怎么,你不是说过听我的命令的吗?” “求小少爷赐青铭一件衣服……”低头恳求,至少,还想给自己争取一点尊严。 “你的衣服都被血浸透了,早被我扔了,上哪给你找衣服去?” “……”小少爷的羞辱之意如此明显,自己果然是惹他生气了吗?只是这样的惩罚,实在太伤人心志。 “你不是很厉害吗?受这么重的伤都能硬撑,开个门有什么难吗?” 不是没看到青铭挣扎的样子,就是想给他点教训。 青铭身体微微颤抖起来,拳头握了又握,终于还是站起身来。 还未站定,一件中衣便轻轻披到了自己身上,抬眼一看,又看到那双上翘的眼角。 “小少爷……” “好了好了,怪我不好,刚才是逗你的。”不看还好,一看竟发现青铭的眼角有些微红,这般恶作剧太折辱他了么…… 李朗把青铭拉回床边坐下,青铭经历心情大起大浮,此时仍有些恍惚,顺从着李朗的动作。 “我就是气你自己不爱惜自己,你受伤很重,不要再说什么‘属下无妨’的鬼话,好好养伤,我才能放心。如果你再不好好养伤,我真的让你赤身裸体站到院子里,喊左邻右舍都来围观!”心疼这个人,却要用威胁的……这威胁好像还真的有用,连哄带吓,真的让人老老实实趴回了床上。 “李先生----在吗?”来人真是锲而不舍。 “来了来了。”李朗跑到院门口,看到一个粗布灰衣小厮模样的人正在叫门。 “您是李朗李先生吗?” “你有什么事呀?”完全不认识来人,李朗觉得奇怪。 “是这样的,小人是西街王家府上的仆人,我家主人从衙门内部打听到,昨日沈家公子的命案,是李先生的家仆破的,所以派小人来此,想请人前去帮忙查探我家公子失踪一事,如查出眉目,必有重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