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按照一般小说的套路,他这个皇帝就应该是反派——注定惨死的那种。 不仅如此,他还开始怀疑这篇文的男主,是他的皇兄。 夏侯泊活着熬到了出宫建府,被封为端王。 这年轻王爷在朝中毫无根基,于是经常主动请去戍边。他在边塞之地混了几年,从备受欺凌的小白脸混成了文韬武略的将领,跟武人们打成一片,归来时总带着大大小小的军功,还被老皇帝赐了仪仗。 夏侯泊走的完全是男主路线。 而张三,正被来自整个世界的恶意推向一条反派之路。 按理来说,端王明显比张三更适合当太子。但继后当然不会让这种事发生,她需要的是容易控制的傀儡。 两股势力明争暗斗之下,张三在一年之内遭了四次暗杀。睡梦中遇刺,用膳后呕血,不断地重伤,又被抢救回来。端王要他死,太后要他活。 他开始彻夜难眠,偏头痛愈演愈烈。有时幻听,有时以为是幻听,结果是真刺客。 等到老皇帝驾崩,张三即位,坐在龙椅上往下一看,朝堂中除了继后党——现在该叫他们太后党了——还多了一批分庭抗礼的端王党。 唯独没有几个拥皇党。连他的帝师们都是太后安排的。 在这个世界,他现代人的背景不是优势,而是劣势。论心机,论权谋,他的九年义务教育帮不上任何忙。 满朝文武,他找不到一个可堪信任之人。 大厦将倾,独木难支。 但张三不信命。 就算是死,他也要挣扎过再死。 凭着直觉,他找到了胥阁老——因为这老臣不像其他臣子那样巧言令色地哄他,反而时常拉下脸,搬出一番大道理来教育他。 同时也因为,胥阁老在朝中混得不如意,处处受人排挤。 张三认定这人是真的向着自己,于是对他恭恭敬敬,请教了许多问题。胥阁老建议他施行的政策总是遇到重重阻碍,而越是如此,他就越放心。因为如果那些建议是错的,太后与端王便不会来拦。 直到有一次,胥阁老劝他除掉某个大官。 胥阁老言辞恳切:此人一直欺上瞒下监守自盗,而且与端王láng狈为jian,势力发展得盘根错节,必须尽早拔除。 他信了,费了许多功夫收集罪证,在早朝时突然发难,将那贪官押入了大理寺,不日便处斩了。 那是他杀的第八个人。 这次行动出乎意料地顺利。 甚至有些顺利过头了。他没有受到任何阻挠。 下朝之后,有个留着八字胡的小官员跑来找他,声泪俱下地称他受了蒙骗。 这八字胡一直是太后党的人,此时却大表忠心,说自己其实早已不堪太后折rǔ,想要效忠陛下;而那胥阁老才是真正的太后心腹,性本jian回,一直以来将陛下哄得团团转。 “他借陛下之手除去那贪官,其实是剪掉端王的羽翼,为太后除去一患呀!” 八字胡呈上了无数证据。有太后的笔迹,也有胥阁老的笔迹。 张三不敢相信,偷偷去太后处查看,恰好看见胥阁老与太后走在一起,言谈甚欢。 两个月后,八字胡出面弹劾胥阁老。 张三没杀胥阁老。他下令将胥阁老抄家流放。 胥阁老一言未发,对他重重磕了几个头,就让人拖走了。 这次行动也出乎意料地顺利。 张三隐隐觉得不对,却又捋不清到底是哪一步出了错。 隐忍几年之后,他才一点一点地拼凑出当年的真相。 八字胡是太后的人。而弹劾胥阁老,却是与端王合谋的。 八字胡凭此一功在太后党中站稳了脚跟,一步步爬到了权力中心,后来还加封太傅——他姓魏。 那个时候,张三已经动不了他分毫了。 张三信不信命,其实也无关紧要。 世界需要一个反派,太后需要一个傀儡,而端王需要百姓记住一个罪人,为天灾、为人祸、为他们连年的歉收负责。 他来了,他就成了这个人。 马车猛然一停,接着又猛然加速,将夏侯澹从浅眠中惊醒了。 庾晚音也吓了一跳,掀帘问道:“怎么了?” 驾车的侍卫:“暗卫发现有人跟踪。来的只有一个人,但武功甚高,暗卫拿不住他,北大人去对付他了……属下先护送陛下与娘娘回宫。” “慢着。”夏侯澹皱眉道,“只派一个刺客?不像是端王的作风。让北舟生擒他来问话。” 侍卫回头眯着眼望了望:“北大人尚未与他分出胜负。” 庾晚音惊了:“怎么可能?” 北舟可是全书武力值天花板,单挑未逢敌手。 “似乎已过了三十多招了。”侍卫实况转播中,“奇怪的是两人都未出杀着。” 下载【看书助手APP】官网:无广告、全部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