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李世民

距离本书限时免费还有:     是谁说过,爱一个人就应该爱他的全部,而我却只能爱他的背影。因为背影中没有心酸,没有忧愁,有的只是幻想和甜蜜。这一次,我还是只能默默地望著他的背影。背对著我的他,依然看不见我的眼泪。最后一次,是真的永别了吧?真的永别了吧?和他在一起,要付出多少,要舍弃多少,能得到多少,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天真不来,也奢求不来。未饮心先醉,眼中流血,心内成灰.对于这样深刻的爱情,得之,我幸;不得,我命。*****************************<;br>;     另:本文后续《妩媚则天》已在起点连载,大伙有兴趣可以去看看.<;br>;

所谓决心(2)
  “呵……”李世民對我縱容地一笑,他站起身,雙手一攤,帶著難以捉摸的戲謔,“明,為我著裝。”
  我歎了口氣,無奈地舉高手,為他穿上盔甲,帶上頭盔,並系上鬥篷,“好了,走吧。”
  李世民滿意地一笑,輕撫了下我的臉頰。
  我們走出中軍帳的時候,外面笳角鼙鼓已是轟鳴奏響。他們演奏的是《秦王破陣樂》,這是一支歌頌李世民功業的舞曲。聽著這樣雄壯、催人奮進的樂曲,兵士們個個都精神抖擻,信心百倍。
  李世民看似漫不經心地問道:“明,我凡是出征,無論多麽疲憊、多麽落魄,也非要演奏這首《秦王破陣樂》,你知道這是為何麽?”
  “是為了壯大你的聲勢。因為這曲子每演一次,你秦王的的勇猛威風便會深深地烙入將士的腦中一次,到時人人都會唱,等戰事結束,老兵解甲歸田、新兵回家探視時,他們便會將這支舞曲帶到天下的每個角落。”我原本不想理睬他的,但看他那洞悉一切的表情便有些氣惱,隨即壓低聲音答道,“這一來,大唐秦王的名字便會遠播天下,威震全國。人人都知道,這天下是你李世民打下的天下,連大唐也是你一手開創的大唐,便會折服在你的威名之下,日後你若到了緊急關頭,只需等高振臂一呼,立刻從者如雲,應者無數,這是你用心良苦藏在民間的一股支持你的強大力量。”
  “先前無忌、文靜他們還為不停演奏這樂曲而與我有爭論,”李世民銳利如鷹的藍眸緊緊地盯著我,而後意味深長地笑了:“我以為世上無一人會知曉我這個念頭,沒想到,你居然如此清楚……”
  “怎麽?”我肩一聳,眉一揚,偏頭看著李世民。到了這個時候,我若還受他的威脅,那我就真的是不折不扣的大傻瓜,“接下去,你是不是又想說,帝王最容易做的事情,就是排除異己、消滅眼中釘。所以,不要輕易去揣測帝王的心……虎須拈一次就夠了,再不收手,很可能會被啃得屍骨無存……”
  “呵……明,你好似又恢復了從前的孩子氣……”李世民先是呆怔了下,而後學著我的樣子,故作無奈地聳了一下肩。但很快他便沉下臉,向著一旁的尉遲敬德問道,“玄甲兵都到齊了麽?”
  尉遲敬德立即答道:“回殿下,都已到齊,只等一聲令下,便可出發了。”
  剿滅劉武周後,為了東征洛陽,李世民親自挑選了一批身強力壯、武藝高強的精銳騎兵,統一訓練,統一著玄衣玄甲,所以便稱為“玄甲兵”,他們直屬李世民掌管,只聽他一人指揮,並都誓死效命於他,他們已經成為李世民克敵製勝的一支奇兵。
  “很好。”李世民也不多話,敏捷地躍上馬背。他的一雙劍眉微揚,高挺的鼻梁帶著傲然,薄唇略微上挑,仿佛天生就是為了發命令似的。他隻輕輕一揮手,“出發!”說罷,他便撥轉馬頭,率領著三千五百玄甲兵去搶佔虎牢關了。
  換言之,李世民要用這三千五百人去面對竇建德的十萬大軍。
  我默默無語地催馬跟在李世民後頭,準備去見證這場也許是中國戰爭史上兵力最為懸殊的大決戰。
  經過一夜不分疲倦的狂奔,李世民的三千五百人終於搶在竇建德之前到達虎牢,將士們稍作休息,第二日便不斷地向夏軍挑釁,打算速戰速決,好班回師洛陽攻城。可惜竇建德似乎已經看穿李世民的心思,竟來個堅守大營、拒不出戰。李世民雖然心急如焚,但一時之間卻也無良策。唐夏兩軍便這麽僵持虛耗著,彈指間便晃過了月余。
  這日李世民收到了潛伏在夏軍中探子來的密函,信中說到,夏軍的國子祭酒凌敬向竇建德獻計,讓夏軍避開與唐軍正面作戰,轉而北渡黃河,向關中逼近,形成直取長安之勢。
  眾人得知此信的內容,個個驚得手足俱軟。因為大家心知肚明,竇建德若真放棄洛陽而去攻打長安,便是使了一招“圍魏救趙”。因為李唐傾全力圍攻洛陽,所有的兵力幾乎都在李世民手上,而長安反而空虛,兵力薄弱,恐怕禁不住一擊,真到那時,李世民就不得不退兵回去解長安之急,洛陽之圍自然就解了。
  李世民雙手環抱在胸前,面色鐵青,一言不發地坐在帥位上。我明白他的心情,因為他擔心的不僅於此,唐軍的將士多為關中人,一旦聽說家鄉受襲,軍心就會全數崩潰,到那時就會不戰而自敗。而李世民圍困洛陽一年多,耗盡無數人力財力,最終卻無功而返,恐怕他會負辱終身,再無翻身的余地!
  所謂當局者迷,旁觀者清,我緩緩站起,嘖聲搖頭:“大夥此時的擔憂,無非是夏軍會采用‘圍魏救趙“之計來解洛陽的燃眉之急,但是,我鬥膽請諸再想想,竇建德起兵真的是為了救洛陽嗎?倘若真是這樣,為何他不直接去攻打長安?”
  李世民怔了怔:“明,你的意思是……”
  “竇建德,我曾在金墉與他有過一面之緣,他雖也稱得上是梟雄,但其實也只是河北的一介草寇,心中一直向往著洛陽的繁華富貴。”我朝李世民微一頷首,“恐怕在他眼裡,做了洛陽王,比做長安王還要威風。這一次,他只是借著幫王世充解圍的名義,實質上是想取而代之罷了。”
  “看來目前的局勢確實是如此,王世充的實力已被我們消耗盡了,”李世民支著額頭,若有所思, “倘若攻打長安只是竇建德放出的虛假消息,而我們信以為真,隨後退兵。那夏軍便可大搖大擺、不費吹灰之力就拿下洛陽城。”
  “恩,明所說有理。”在座的個個才思敏捷,睿智不凡,隨即都明白過來,杜如晦率先開口說道,“我記得那個凌敬乃一介書生,夏軍的許多將領並不服他,恐怕不會同意他的計策。”
  “不如我們再派探子去夏軍中,散布不利凌敬的消息,令竇建德不敢采用他的計策。”李世民閉眸揉捏著眉頭,“當務之急是如何引夏軍出戰,只要我軍能引他們出戰,他們迫不及待地便會殺來,便不還會自討沒趣繞這麽一個大圈去打關中。”
  “依我愚見,如今夏軍其實也極想與我軍交戰,他們之所以不敢與我軍開戰,而是懼怕我們英勇的騎兵。其實只要打消他們對我軍的恐懼之心,誤以為可以輕而易舉便可將我軍擊敗,那此事就可成了。”徐茂公也起身說道,“我軍先將騎兵隱藏起來,而後放出消息,說我們已耗盡喂馬用的草料,再故意留下戰馬一千多匹放牧河洲,令他們信以為真,真因為我們要牧馬河北,到時夏軍若真的橫渡汜水,逼近我軍大營,我們便勝券在握了。”
  李世民一拍桌案,霍然起身:“好,那便這樣辦!”
  \u003ca href=\u003e 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u003c/a\u003e
更多章節請下載APP
海鷗小說APP 海量小說 隨時隨地免費閱讀